【摘要】道教圖案體系精細而龐大,“暗八仙”圖案正是其中典型的一例。本文分析了道教“暗八仙”圖案的形象性、象征性、多元素組合造型、均勻和諧、虛實相容和有無相間等美學特征,并探討了“暗八仙”圖案在民俗應用中的裝飾功能。
【關鍵詞】道教 “暗八仙”圖案 美學特征 裝飾
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對中國影響相當廣泛,上至統治階級的政治立場,下達民間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之根底全在道教”。而道教圖案作為一種宗教象征符號,在道教的發展與傳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暗八仙”則是一例典型的道教圖案。
“暗八仙”是道教八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將八仙隨身攜帶的八件法寶——魚鼓(張果老)、寶劍(呂洞賓)、花籃(藍采和)、笛子(韓湘子)、荷花(何仙姑)、葫蘆(鐵拐李)、芭蕉扇(漢鐘離)、陰陽板(曹國舅)合稱為“暗八仙”(如圖所示),是八仙的代表性器物。作為圖案,“暗八仙圖”以暗示明,理所當然地代表了八仙。
圖:暗八仙
中國的八仙形象溯源久遠,至融入道教已到唐宋時期,而“暗八仙”并不是隨同八仙一起出現的。隨著八仙故事的發展和流傳,到了明末清初,八仙手持的器物逐漸從八仙身上分離出來,獨立形成了“暗八仙”體系。“暗八仙”有著具體的宗教功能——祈福禳災,道教符印中有“獅鈕八棱八卦暗八仙印”,印身的八個側面浮雕了八件法寶,即“暗八仙”圖案。隨著八仙文化的發展,“暗八仙”作為民間吉祥的象征,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并且在民俗應用中較多地體現出了裝飾功能。
一、獨特的美學特征
1、形象性
“暗八仙”圖案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源自寫實的形象表現手法。在“暗八仙”還沒有獨立成為吉祥圖案體系以前,八仙圖中的“暗八仙”基本上是對實物的準確描摹和再現,寫實的形象表現使得“暗八仙”很好地接近民眾生活,民眾理解并喜愛這八件寶器,從而較好地奠定了這八件寶器獨立成“暗八仙”體系的基礎。“暗八仙”圖案的定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們是經過民間藝人的代代傳承,不斷修改、提煉、加工而成,凝結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所以也是民間藝術中寶貴的財富。
2、象征性
中國吉祥圖案取材廣泛,式樣繁多,寓意也頗有講究。這種象征寓意的手法,是從民族原始文化藝術觀念的方法中繼承而來的,黑格爾曾經指出:“象征的各種形式都起源于全民族的宗教的世界觀,而只有藝術才是最早的對宗教觀念的形象翻譯”①。這種象征性寓意手法在“暗八仙”圖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暗八仙”的象征意義,是由道家的價值觀念決定的,道家長生不老的理想追求決定“暗八仙”取長壽的吉祥寓意,八件法寶一一對應地代表著八位道教仙人,民間流傳的八仙故事中,有八位神仙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上祝壽的情景,亦稱“八仙祝壽”,故“暗八仙”多在壽慶場合出現,輔以松柏、蟠桃和祥云等祝壽圖案,寓意福樂長壽。民間吉祥圖案作為觀念性的藝術,其象征寓意手法使吉祥文化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給民間群體的生存心理帶來了莫大的滿足和慰藉,可以說,象征性是吉祥圖案存在的基礎。
二、多元素組合造型
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追求圓滿、美滿、美觀、和諧的內在本質,在構圖與設計方面尤其強調整體的美感。“暗八仙”圖案的設計就融合了多種元素,較為典型的有飄帶和紋飾。如圖,八件器物均以飄帶做襯,婉轉流暢,靈動立現,栩栩如生。而紋飾的運用又使得本來單調的器物在視覺上豐富飽滿起來。器物、飄帶與紋飾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暗八仙”造型因而勻滿動人。
在部分與整體之間,在器物與飄帶之間,“暗八仙”的設計都體現出均衡和諧的美感。均衡是指上下或左右在形式上雖不一定對稱,但在份量上是均等的,使人不會產生畸輕畸重,過大過小之感②。均衡手法應用在“暗八仙”圖案里,這與人體均衡的形體構造是一致的,從人的鼻梁畫一垂直線作為中線,從上到下,體表無一處不對稱,內臟雖有不對稱者,但卻是均衡的,人的上下身也是均衡的,人體若失去均衡便是殘廢。這向我們展示出美的本原在人,一切美的感性形象總是直接或間接地顯現出人的某種內容,人們在審美過程中會無意識地產生與人本身一致的自然和諧的感性認識,所以說“暗八仙”具備了藝術創造的形式美。虛實相容,有無相間。
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是道,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認為,道是有與無,虛與實的對立統一,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③,“暗八仙”圖案同樣具有這種審美特性。與其他神話故事不同的是,八仙在民間均有其形象來源,他們當中有將軍,有叫化子,有道士,也有皇親國戚,他們有不同的造化和神力,有著人類的各種缺點,也有著多姿多彩的凡間故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見到八仙的八種法器相對應的實物,可以說,八仙是親近于民的。在這種似實而虛,虛中有實的神話故事里,八仙以及“暗八仙”形象自然深受民間喜愛。這在審美情趣中是一種情感寄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對虛實相容的神話故事口耳相傳,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添加故事情節和神話元素,八仙故事也日益豐富飽滿。人們今天對“暗八仙”圖案的喜愛,也有源于對虛實相容的神話故事的感情。
三、裝飾功能與民俗應用
在民間,八仙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這八個方面,所以八仙與民眾生活非常接近,“暗八仙”多為民間常用器物,“暗八仙”圖案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涉及到民間剪紙、繪畫、雕刻、木版畫、刺繡、漆業、瓷器、花燈、家具紋飾等各個領域。但無論在哪個領域的應用都鮮明地體現著“暗八仙”圖案的裝飾功能。
“暗八仙”圖案在民間剪紙中的應用尤為突出。八仙形象在剪紙藝術中也不少見,但由于人形較難刻畫,“暗八仙”便逐漸取代了八仙,代表八仙文化和長壽寓意在民間剪紙中得到了普及。“暗八仙”形象多元,極具裝飾效果,而剪紙手法的簡易性為多元的“暗八仙”形象刻畫奠定了藝術基礎。考察“暗八仙”剪紙在民俗中的應用,我們將之粗略分為以下幾類④:
一、居住裝飾。“暗八仙”剪紙在民居中以窗花、飾畫等形式出現,寓意福氣長壽。
二、節日裝飾。“暗八仙”剪紙在老人生日時作為墻面和器物的裝點出現,以增添祝壽氣氛。
三、壽禮包裝裝飾。“暗八仙”剪紙圖案也有在壽禮的包裝中出現,同樣是祝壽的寓意。
四、家庭信仰。信仰道教的民家,會在自家生活的居室和器物上裝飾“暗八仙”圖案,同時也表達了長生不老的理想追求。
而在其他領域,“暗八仙”圖案的裝飾應用也非常廣泛。民間神明廟會里,“暗八仙”圖案常見于年畫、刺繡中;道教元宵節晚的花燈燈飾也習慣于應用“暗八仙”圖;清代家具的雕飾中,“暗八仙”也常常成為紋飾題材;“暗八仙”圖案還被見于木雕窗框上作為紋飾。在道觀中,“暗八仙”圖案也是非常流行的裝飾圖紋。尤其在供奉八仙的道觀里,“暗八仙”圖案被作為紋飾,廣泛分布在房梁、器物、桌椅、天花等各個細部,裝點出了道觀獨特的神韻。“暗八仙”圖案不僅形態多姿,刻畫簡易,而且具有長壽吉祥的傳統寓意,作為民俗紋飾它自然很受人們的喜愛。
偉大的宗教時代也可以看作是偉大的工藝時代,民間藝術的繁榮也有著宗教信仰的背景。一個重信仰的時代,民間藝術也必然會蓬勃發展⑤。我們可以說,道教信仰直接催生了“暗八仙”這類道教圖案,并促進了它們的形成和發展,而“暗八仙”圖案對道教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傳播和推動作用。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發展與人們的民俗習慣和理想追求是分不開的,道教被人們認識、接觸并理解,首先必須有道教藝術的廣泛傳播。系列神話傳說口耳相傳,人們開始對神話產生興趣,繼而再去了解道教及其文化⑥。而“暗八仙”圖案作為八仙文化的視覺代表,滲透到民俗生活的各個方面,很自然地對八仙乃至道教文化起了積極的傳播效果。龐大的道教圖案體系對道教文化的傳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天的藝術設計,無論在技術手段、思維方式還是文化功能上都比前人有了更先進的創作基礎。我們在對待“暗八仙”這樣的宗教圖案時,要注意保留圖案傳統的藝術內涵,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繼承中國宗教與傳統民俗文化,使其恰當地融合到現代生活中,這無疑為廣大的設計領域增添了優秀的設計題材,同時也是當代設計行業的一份責任。
結 語
道教“暗八仙”圖案承載著道教八仙文化,融合了形象性、象征性等多種美學特征,作為一種視覺傳播元素滲透到民間生活許多細節中去,巧妙和諧的設計和吉祥長壽的美好寓意使得“暗八仙”圖案深受人們喜愛,也由此對人們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暗八仙”圖案為道教文化的傳播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從圖案這一側面去分析便可發現,道教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今天我們應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暗八仙”圖案,繼承“暗八仙”的傳統美好寓意,發展其藝術形式,使其在更多的領域可以起到裝飾作用,這在當前的藝術設計行業也是一個很好的取材來源。■
參考文獻
①易心、肖翱子:《中國民間美術》.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17
②黃海澄:《藝術美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20
③徐碧輝:《實踐中的美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287
④呂勝中:《再見傳統》.北京:三聯書店,2004:97
⑤張夫也、孫建軍:《傳統工藝之旅》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71
⑥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52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周蕾 實習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