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信息時代,媒體的影響力巨大,而主持人作為媒體的代言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目前的媒體環境中如何構建合理的主持人評價體系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媒體環境出發,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和主持人為例進行分析研究,力求尋找出相對合理的主持人評價體系。
【關鍵詞】媒介生態 媒體定位 主持人 評價
20世紀80年代以來,節目主持人迅速為人們熟知。隨著傳媒事業的不斷發展,處在傳媒領域特殊地位的主持人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自2003年起,中國媒體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開始形成,行業競爭也進入了空前激烈的時代。隨著政策體制的改革,出現了很多影視制作公司,這些專業制作團隊制作的節目和他們所擁有的主持人也給過去相對單一的媒體構成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現在的媒體更加多元化。
身處這樣的媒介環境,要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必然要有自身的特點。湖南衛視率先推出“快樂中國”的頻道定位。從節目的安排、主持人的選擇上都遵循以娛樂為主的標準。同時還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超女”、“快男”的選拔賽,獲得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湖南臺的一批娛樂節目主持人也因此成為全國知名主持人。隨著各個媒體的逐漸成熟,安徽衛視的劇行天下,江蘇衛視的情感天下等各個媒體都給自己一個區別于其他媒體的獨特定位,以求與眾不同。
如今很多人在看節目的同時也關注該節目的主持人。所以就出現了主持人和節目的綁定,比如崔永元和《實話實說》,王小丫和《開心辭典》,李詠和《幸運52》等這樣的明星節目和主持。這些主持人就成了具有品牌意義的明星主持人。他們的品牌效應給欄目、所在頻道,甚至是所在媒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們對觀眾的影響力也直接關系到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度。
這一現狀對于各級媒體的主持人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主持人自身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競爭更是日趨激烈。如今各大媒體對主持人的形象包裝,整體宣傳都下大功夫,努力推出具有本臺特色的明星主持。此時,我們需要一套相對完善和合理的主持人評價體系,以此來指導和推進主持人的職業形象和社會形象。如何能在當下的媒體生態環境中,構建完善合理的主持人評價體系就成為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建構合理完善的主持人評價體系是對當前主持人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發展的規范和評價,對打造具有品牌意義的主持人具有積極的意義。目前,現有的關于播音員、主持人職業規范的規定有《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為了規范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國家廣電總局在2004年發布了《播音員主持人持證上崗的規定》。中央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業務指導委員會也向中央電視臺全臺播音員主持人發起倡議,通過了《中央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倡議書》。可以說,關于對播音員、主持人的相關職業準則和規定已經漸漸受到了媒體從業人員的重視和關注,但有些確實屬于紙上談兵,有些媒體并不注重對主持人綜合素質的考慮和高標準的約束,僅僅從收視率或者主持人的外在形象進行包裝和運作。
對于主持人評價體系的建構需要綜合考慮媒體所處的環境因素和主持人的自身因素兩大方面,不僅要對現有主持人起到引導規范的作用,同時要對將要走上主持人工作崗位的準主持人有一定的指導和評價。主持人的工作性質是新聞工作者。播音員、主持人既是媒體的代言人,同時也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肩負著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大責任。我們的主持人首先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忠誠于黨的新聞事業,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這是對我們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在當前媒體環境下生存發展的前提。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播音員、主持人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這樣一份媒體責任,在工作中體現出一名媒體工作者應有的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在主持人評價體系中,關于政治思想方面的標準必然是要放在所有標準之首的。要在平時工作中考察一名主持人的思想政治覺悟,同時也需要對身處工作崗位的播音員、主持人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斷培養他們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如今電視媒體上呈現的節目主持人各具特色,但是被大多數觀眾熟知和認可的卻為數不多。普通觀眾評價主持人好或者不好不會過多地從專業素質去考慮,但是作為主持人自身或者研究主持人的專家學者就要從更深層次、更專業化的角度去評判。主持人這一職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聲音條件,同時更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靈活的反應能力、理智的分析能力、睿智的評價能力。
主持人和節目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一個好的主持人能帶動一個節目的發展,同樣一個不錯的節目也能造就一名主持人的成功。對主持人的評價不能僅僅從主持人本身要求各種規范,考慮主持人的風格特點、個性氣質、職業能力的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到其所屬的欄目和所處的環境。
在《實話實說》創辦初期,崔永元和這個欄目共同成長。一個是剛剛走進觀眾視線的全新談話類節目,一個是初次在銀幕露面的主持人。崔永元顛覆了過去人們的慣性思維中男主持人長相帥氣,濃眉大眼,聲音渾厚的定勢。他顯得親切,聲音平和并更貼近日常聊天。起初觀眾不太能接受崔永元作為主持人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認為他根本不是個主持人。但是隨著節目的播出,從初期的不自信、不太放得開到后來游刃有余、畫龍點睛的評語,他獨具特點的語言逐漸受到了觀眾的喜愛,有些觀眾不知道崔永元的名字,直接就喊他“實話實說”。可見崔永元和《實話實說》已經成為觀眾心中綁定的品牌。
如果讓崔永元去做一檔新聞欄目或者綜藝節目,都是不合適的。他的形象特點、語言特點和《實話實說》這類談話型節目能夠很好的契合統一。因此二者的結合就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成就了彼此的共同發展。如果當初《實話實說》的創辦者在選擇主持人的時候以傳統的眼光評判崔永元,或許他連走上這個舞臺的機會都沒有。那不僅對崔永元和該欄目來說是一個遺憾,對廣大觀眾也是莫大的損失。
建立合理完善的主持人評價體系不僅是要對已有主持人作出評價,更重要的是對新節目新主持人建立合理的選擇標準和評判標準。這樣才能不斷壯大優秀主持人隊伍,才能夠使更多優秀的主持人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發揮自己的優勢。
新節目主持人的選擇常常是很多節目創辦者頗為頭疼的問題。一個好的主持人選擇決定了一個欄目能否創辦成功直至播出。2005年春,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海外專題部曾策劃制作一檔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話海外知名華人的談話節目。該節目的策劃、選題、運作等前期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最終的問題就落在主持人的選擇上。
由于節目的主創人員沒有做過談話節目,因此沒有意識到一個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重要性,認為所有的內容、環節、包括細節都已經設置好了,只是找一個人能順利的把節目串下來就可以了。最終選擇了兩位主持人:一位是在第二屆主持人大賽中獲得冠軍的大連電視臺主持人包杰,另一位是多年前曾在中央電視臺經濟中心擔任過主持人的喬冠英。包杰所學的專業是英語,在大連電視臺擔任多年的主持人,同時在中央電視臺也有一檔節目,整體感覺非常沉穩。因為是與遠在美國的原紐約警察局長莫虎進行實時連線,演播室里只有主持人和現場觀眾。由于嘉賓不在現場的特殊的對話環境,主持人過于沉穩的個性使得現場的談話非常平淡,雖然順利地將所要談到的內容、各個環節都涉及到,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談話場失去了談話節目的吸引力,沒有亮點。樣片第二期選擇了喬冠英作為主持人。喬冠英曾在80年代中后期主持過《周末熱門話題》,當時非常受歡迎,并在1988年獲得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如意杯”電視節目主持人評選活動評出的“十佳節目主持人”。但對于這樣連線方式的談話節目缺乏一定的控場能力,沒有能在談話中捕捉信息點適時引導嘉賓的談話,最終導致節目制作出來以后也不盡如人意。最終兩期樣片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新節目最終流產。
兩位主持人本身都是專業的主持人,應該說沒有太多的職業能力問題,但是因為個人主持特點與節目的不契合,以及一些客觀存在的原因,導致節目整體達不到播出標準。因此,對于主持人的選擇和評價不能單一針對主持人本身,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主持人與節目的重要聯系。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并不是在任何位置上都能夠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經主持《綜藝大觀》而紅遍全國的倪萍,后來主持《倪萍訪談錄》和《文化視點》都沒有取得成功;阿憶一手創辦了《非常接觸》并擔任主持受到不少觀眾的喜愛,卻在主持一段時間《實話實說》后主動請辭;竇文濤在主持《鏘鏘三人行》之前曾換過無數節目,直至在《鏘鏘三人行》中才徹底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定位。
如今,選擇主持人的途徑也比過去更加多元化,主持人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給主持人從業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競爭環境,主持人不能盲目跟風。有些媒體看到現在流行什么節目,就讓本臺當紅的主持人去主持新節目,面對不同類型節目的嘗試對一個主持人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可能最終失去了這個主持人原有的特點。
在注重外部環境的同時,更要注重主持人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評價。主持人行業要求每一位從業者要做到“德才兼備、聲形俱佳”,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有些主持人普通話不標準,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嚴格的執行標準,省級以上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一級甲等,現在所有播音員、主持人都要通過考試拿到上崗資格證才有資格從事這一職業。
相關部門為提高主持人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管理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標準。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下,建構一個相對合理完善的主持人評價系統對主持人隊伍的發展和壯大,主持人業務素質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電視臺)
責編:周蕾 實習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