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深度報道有了長足的發展。組合式報道作為深度報道的一種,因為其自身的特點,成為常見于媒體的一種報道方式。新舊媒體之間的組合式報道各有各的特點。本文以“農民工就業調查”報道為例,說明組合式報道在新舊媒體間的異同,探究怎樣更好運用組合式報道,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組合式報道 農民工就業調查 《南方周末》網易新聞
組合式報道,即對新聞進行組合,使主題得到深化。這種結構方式有效地克服了單篇報道的偶發色彩和勢單力薄的不足。組合中的各元素(單篇報道)互為背景,互為補充,從而產生出一種合力,使報道有了單篇報道所沒有的厚度、深度。①在我國,最常見的組合式新聞是對一些特定的工作領域或有關紀念日的報道。比如3·15消費者權益日、國際志愿者日、教師節等;還有某些階段性的工作,比如春耕生產、植樹造林、新學年開學等,各地都會集中開展一些活動,因此有關報道也會相對集中。編輯在處理這些新聞時,多半會將它們集中在一起,編發一組有關的綜合報道。與分散的單篇報道相比,這樣的組合式新聞往往能擴大報道覆蓋面,強化新聞報道的效果。②
現以《南方周末》2009年2月19日關于農民工就業調查的報道和網易2009年2月17日發布的關于農民工就業調查的報道為例,分析組合式報道的一些特性和其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中的異同,探求組合式報道在今后的發展趨勢。
一、傳統媒體的組合式報道
1、報道的版面安排
《南方周末》向來以深度報道見長,該報關于農民工就業調查的報道采用了組合式報道的方式。
2009年2月19日的《南方周末》在頭版刊發了一張夕陽下農民工背行李的照片和一個標題《農民工就業調查:冬天里的征途》,C13-17版報道了農民工就業調查。該調查分為市場篇、政府篇和趨勢篇。市場篇有四篇報道,分別為:《農民工就業調查之珠三角:是否回暖,關鍵看5月——民工“司令”張全收的牛年戰爭》、《農民工就業調查之長三角:找工作難,找工人也難》、《農民工就業調查之中部:外出提前與滯后并存,3月或見分曉》和《農民工就業調查之西部:有人創業,無人貸款》。政府篇也有四篇報道,分別為:《政府應對之廣東深圳:政府能做的畢竟有限》、《政府應對之江蘇昆山:有水蓄水,沒水放水》、《政府應對之江西都昌:政府有心無錢》和《政府應對之湖南湘潭:政府出錢幫創業》。趨勢篇有兩篇報道,分別為:《趨勢篇之湖南湘潭:中部工業園:逆勢飄紅》和《趨勢篇之廣東東莞:潮落東莞》。
2、報道的特點
這組報道從不同角度、不同地域,全面而細致地刻畫了農民工就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正在嘗試解決困境的努力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該組報道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大量的直接引語,信源豐富;有人物、有故事、有細節,可讀性強。版面安排靈活。在報道內容上,既有橫向對比,又有縱向對比,信息量大,便于讀者理解。從這個報道可以看出,組合式報道在傳統媒體上的組合方式體現在版面上,以相鄰近的版面來安排一組報道,從而形成合力。而報道方針則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從不同的視角去觀照同一個熱點新聞,引起讀者的注意,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組合式報道正是將要反映的問題拆分成一個個小的方面,個個擊破,將單篇報道在版面上整合成一個整體,形成強大的沖擊力。
總之,組合式報道在傳統媒體上不僅僅表現為版面上的整合,其背后體現出了媒體對于被報道問題的深入思考,是為受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展示真實的社會圖景。它實質上是新聞精品化、包裝化發展的一種趨勢,是為了滿足現代讀者閱讀心理需要的一種深度報道的手段。③
二、網絡媒體的組合式報道
網易新聞2009年2月17日發布的題為《農民工就業調查:七成返鄉人員不會務農》的報道,該報道圖文并茂,內容主要有關于農民工就業返鄉的新聞、圖片、博客和鏈接。其中的鏈接分別為:《農民工就業調查:打工村2009年再出發》、《農民工招聘大學生搶飯碗:想找對口單位 怕白讀書》、《金融危機當前,“中國式限薪”別僅僅限制了農民工》和《廣東部分農民工因薪資減少無奈春節后二次返鄉》。正文下方有網友的評論,為瀏覽者提供參照。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媒體的組合式報道是基于網絡的技術特性,網絡資源存儲的海量性和資源檢索的快捷性,網絡媒體的組合式報道更像是同類新聞的集合。
三、新舊媒體組合式報道的異同
從上可以看出,傳統媒體的組合式報道多經過了嚴密的新聞策劃,是新聞媒體經過認真的分析、調研后確立的主題,其對問題的分析比較透徹,對主題的拆分比較合理。《南方周末》的 《農民工就業調查:冬天里的征途》報道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讀來讓人心中豁然開朗,對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從宏觀到微觀都有了一個詳盡的了解。并且,由于版面的合理安排,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詳讀,版面安排上也不會造成閱讀障礙。
組合式報道體現了傳統媒體的新聞策劃能力,是傳統媒體提升競爭力的利器。不過,傳統媒體的組合式報道大多經過了長時間的策劃,采訪周期和成本都較高,而且由于其所占版面較多,如果選題失敗的話,造成的損失比單篇報道要大,所以做組合式報道也要冒風險。
網絡媒體的組合式報道是一種集納式報道,多是同類新聞事實的不同報道之間的鏈接,是一種技術上的組合式報道,對于新聞的深度挖掘不夠。網絡媒體的新聞多來源傳統媒體,多借鑒傳統媒體,新聞的策劃性不強,沒有形成強勢的輿論話題。網絡媒體資源的廣泛性和監管不力的并存,使得網絡新聞的信息真實性一直被詬病,新聞的準確性不能得到保證。不過由于網絡媒體信息發布的便捷性,使得網絡媒體可以根據新聞事件的變動隨時更新報道,并且將新報道和舊報道之間鏈接,這樣保證了網絡媒體組合式報道的信息的全面性。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圖文并茂的特性,給了網絡新聞組合式報道更大的發揮空間。
四、新舊媒體在組合式報道上的聯合
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在組合式報道上各有優劣,可以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優勢,更好地發展組合報道。
傳統媒體的選題策劃有時由于操作時間的限制,可以先在網絡媒體上發布單篇新聞,引出新聞話題,等到時機成熟,再在傳統媒體中發布組合式報道;傳統媒體受版面的限制,信息總是只能挑選最重要的,而網絡媒體在信息上的海量性使得報道可以充實更多的背景資料,豐富信息;傳統媒體的互動性弱,組合式報道的效果不得而知,但是網絡媒體的互動性可以彌補這一點。■
參考文獻
①肖時,《“組合”形成合力——從〈都市報道〉的組合式報道談起》[J].《新聞愛好者》,1999(3):16
②葉倩,《論“組合式報道”的潛在功能》[J].《聲屏世界》,2005(2):25
③趙楓、肖宛明,《主題版面與“組合式報道”》[J].《新聞三味》,2003(10):3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8級新聞學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