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是簡單記錄和快速分享的網絡平臺。它借助于web2.0的網絡技術,通過與手機媒體的互動形成了一個“流動的盛宴”。簡短的文字或圖片、鏈接、視頻構成了微博客分享和傳播的內容,隨著微博的崛起和不斷發展,將給我們的網上網下世界帶來更大的變革。
【關鍵詞】分享 發現 微博
“微革命”是由微博以及“微傳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動的信息傳播和社會領域的變革。2009年微博客鼻祖Twitter網站定位由What are you doing?升級為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anywhere in the world.(分享和發現世界各處正在發生的事)。即便Twitter在國內遇到訪問故障,即便飯否、嘰歪和嘀咕網被“封停”(目前嘀咕網已恢復平臺開放),2009年8月新浪網仍推出新浪微博,可見微博的變革動力,和成就這場“革命”的正是微博分享與發現的力量。
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客是簡單記錄和快速分享的網絡平臺。它借助于web2.0的網絡技術,通過與手機媒體的互動形成了一個“流動的盛宴”。簡短的文字(單次上限為140個字符)或圖片、鏈接、視頻構成了微博分享和傳播的內容。微博的意義可以從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兩個維度來看。
一、虛擬世界——互聯網革命
1、技術創新
微博是傳統博客和社交軟件的創新運用。無論是信息發布還是社區式廣播,從回復到關注,都已不是新鮮的程序功能。它的創新表現在三個方面:移動性。有微博帳號加一部手機就可以在上班路上、旅游途中或聚會時隨時隨地向世界表達自己,和朋友保持關注。不支持移動功能的微博不能叫微博,各主流服務商均提供短信/彩信/GPRS+3G等手機發布支持,且僅需少量網絡資費,可謂最便民實用的功能革新。這個過程中,人們不需要面向特定人發布信息,也不要經過上網等復雜的過程,就能第一時間發布新聞事件,也可以宣泄感情。同步性。微博對信息發布多平臺整合的同步功能可以實現信息接力,從而大大加強其傳播速度和力度。為了保持與各種SNS網友的聯系,同步需求旺盛促進了以這方面技術創新為主的嘀咕和Follow5等服務商脫穎而出。目前QQ/MSN/Gtalk簽名也可以作為微博信息從一處更新為四處同步。開放性。SNS和IM軟件要加好友才能自由交流,博客上的留言作者愛看不看,email會過濾spam……,但這些技術屏障在微博上統統不存在。“不加好友你可以隨時@上一個昵稱私聊,發來的信息全文顯示不得不看,回復的也是完全公開的,別人可以隨時看到你和誰聊什么了,除非拉黑你,否則你可以放肆騷擾他人,也可以隨時被他人騷擾……”。
2、傳播方式革命
(1)文本碎片化。微博頁面上的文本多數是閑言碎語的嘮叨、瑣碎的生活細節。而手機短信又促使這種“無聊”信息的增長,從而使互聯網的信息更為泛濫。(2)半廣播半實時互動模式。微博的傳播模式是一種半廣播半實時互動的模式。微博打破了大眾用博客、Email、IM等交流的機制,博客、Email不利于及時溝通交流,是一種延時的交流;而IM則顯得太近,若接到別人的消息需立刻回復。介于Email和IM之間的微博更好地滿足了用戶在人際關系中微妙的需求。“Twitter網站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種交流感。”也正是由于這種半廣播半實時交流的機制,使得用戶組成多個交流分享的小圈子,群體傳播在這里得到凸顯,而大眾傳播在這里被弱化。同時這也是微博難以進行大眾議程設置的原因之一。微博的“微”主要是體現在其單條文本或者媒體形式的有限性,但隨著微博與其他網絡媒體或者信息平臺的相互鏈接和合作互動,微博信息將在借助大眾媒體二次傳播的過程中實現信息流的大眾化傳播。(3)自媒體、草根性更加突出。對于單條信息內容的嚴格限制,簡化了信息發布的過程。人人都可以用三言兩語來表達自己、呈現自己,這削弱了博客中精英的話語權,凸顯了草根性與平民化。同時微博作為自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專業媒體的影響力。微博上的信息,幾乎每分鐘都在更新,具有及時、全面的特性。盡管其專業性無法與專業新聞機構相比,但在突發事件中微博的速度與力量不容忽視。“Twitter正在改寫媒介帝國的版圖,在未來,第一個趕到現場的可能不再是媒體記者,而是那些隨時隨地發現和分享的Twitter用戶。”(4)敘事特征更為個體化、私語化。與博客相比,微博用戶發布信息所處的環境具有隨意性與不確定性,這種隨意性與不確定性包括用戶發布信息的時間、空間、心理狀態等因素。可以說微博用戶發布信息不需要深思熟慮,處于“隨時發布”的狀態,而博客的用戶通常是用戶經過思考與積淀之后完成的思想、情感、觀念等的表達;前者滿足的是用戶的即時性表達的需求,而后者則滿足了用戶階段化表達的欲望。由于微博對用戶的發布狀態沒有過多的限制與要求,因此用戶表達會更隨意,這種狀態往往導致用戶的表達缺乏節制與約束。與博客相比,微博用戶很容易完成個人的表達,其文本的個人化、私語化的敘事特征更為明顯。
當然,目前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依然有缺陷,即缺乏有序的信息管理。目前微博的信息管理只能靠用戶自身,其本身并沒有提供管理信息的工具,但微博客的出現仍是技術和應用的突破。
二、社會生態變革
分享和發現可以用來形成外包式的新聞,報道速度快,信息源豐富,傳播力度驚人,而信息的擴張可以促進社會組織和社會運動的形成。
1、政治傳播新工具
(1)政治宣傳工具。微博客作為政治工具應該是從奧巴馬參選美國總統開始的。奧巴馬被稱為網絡總統,因為他在競選期間大量使用web2.0工具來宣傳他的綱領和鼓動網民為其投票,這些工具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奧巴馬的Twitter帳號,雖然這個帳號并不是由奧巴馬本人更新,但這毫不阻礙他成為Twitter上的明星。(2)政府信息發布渠道。中國扶貧基金針對資源開發部信息化平臺處處長霍慶川認為,對于一個機構來說,多媒介聯動才是信息傳播最大化的工具,每個媒介都有不同的分工,“微博”無疑便是先頭部隊。(3)政治啟發工具。伊朗的Twitter革命(或綠色革命)讓美國人興奮了一把,因為他們很驕傲自己的網絡工具能為政治帶來如此大的幫助。同時Twitter也給一些人敲響警鐘:必須及早中斷這種信息傳遞方式,否則可能重蹈伊朗的覆轍。“Twitter革命”所展示的伊朗年輕政治力量,已經直接介入對伊朗未來命運的把握。而伊朗的這一場“Twitter革命”,更是啟發了一些國家致力于推動改革的反對派。
2、新的企業營銷手段
病毒式傳播帶來了新的營銷手段。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經常通過Twitter賣漢堡、咖啡。戴爾直銷面臨著一個令人煩惱的挑戰:作為定制電腦業務的一個環節,戴爾直銷存放了大量的翻新設備和其他存貨,它需要的是迅速銷售。在快速發布信息的同時,他們需要廉價的發布渠道,因為這些設備本來不能為戴爾帶來較多的利潤。通過在Twitter上發布一些優惠信息,戴爾獲得了額外的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戴爾的促銷信息發布帳戶的followers一直穩步增長,已經達到100多萬個。
3、隨時隨地現場直播帶來虛擬身份和社會身份的日趨重合
“有什么新鮮事想告訴大家?”這是新浪微博首頁的問題。“微傳播催生了大眾的書寫與表達的欲望,但這種碎片化的書寫與一般的文本格格不入,內容多元化、瑣碎,沒有標題,短短幾十字一覽無余。直播化的微傳播,是閱讀上的“災難”,因為有限的表達容量對將“流動的盛宴”的敘述與記錄構成現實的挑戰。當微傳播的碎片化文本以“侵略”的姿態占據人們的生活時,受眾會陷入到無意義信息的語境中,甚至被“娛樂至死”。一名資深微博主曾笑侃寫微博就是“拼短語、拼新詞、拼反應、拼殺傷、拼不說人話”。Twitter網站中有Verified Account,新浪微博給一些已經確認身份的名人頭像打上了一個“V”的標志,以表示這個帳戶是實名認證過的。微傳播的信息是個人化、社會化,甚至流水賬式的記錄,很容易將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狀態還原。因此,大部分微博使用者都有意無意將自己的虛擬身份和真實的社會身份對應并公開。
著名互聯網專家劉光亮曾說,傳統的信息發布會請100家媒體,其實這些媒體的價值觀、新聞觀都很相似,公布10個新聞點,但這些媒體可能會僅僅報道同一個點。但在微博時代,成千上萬的人一起說一件事情,就會逼近真相。微博是網絡社會的新生兒,它僅有140個字符的話語空間,比QQ、MSN、博客、論壇、貼吧、小組更快捷、生猛。隨著微博的崛起和不斷發展,將給我們的網上網下世界帶來更大的變革。■
參考文獻
①許天穎,《中國微博能走多遠》, 《傳媒觀察》,2010(3)
②胡泳,《微革命:從推特到新浪微博》,《新周刊》,2010(1)
③羽中,《大話微博:技術》,http://www.jzwalk.com/archives/note/better-twitter-technology/trackback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