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已經成為繼素描、色彩、三大構成之后的第四大類基礎課程,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卻出現了許多不容樂觀的問題。通過搭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加強傳統設計課程學習、引進案例教學法、加強實踐教學、注重過程考核等改革舉措可以有力地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 教學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日新月異的發展,其功能越來越強大,為藝術設計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前景。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更新了原有的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載體,為設計師提供了充分、高效、全方位的技術手段,創造了傳統設計無法比擬的創意空間與視覺效果,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 “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藝術體驗。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逐步形成了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手段的藝術設計教學課程體系,并在具體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已經成為繼素描、色彩、三大構成之后的第四大類基礎課程。雖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傳統的手繪設計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優越性,但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也出現了許多不容樂觀的問題和矛盾。
1、重計算機技巧訓練,輕設計思維培養
這一點集中體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與藝術設計創意思維訓練脫節的問題上。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重表輕里,過多強調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具體的操作技巧訓練,忽視了對學生現代設計思想和設計思維習慣的培養。①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在具體的設計實踐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學生設計作品只是從計算機軟件中調用現成的效果并加以拼湊,設計缺乏思維分析過程和剖析探討過程,畫面生硬、呆板,缺乏人情味、個性和創造力。
2、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盡人意
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是新興的課程,目前仍缺少既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又具有較強藝術設計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因此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依然沿襲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教條,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根據教材的章節進行講解,每節課講解幾個操作命令,然后讓學生進行上機練習,練習不能很好的和設計實例相結合,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②。
3、過于依賴網絡資源,學生學習方向偏差
由于現在網絡資源異常豐富,學生學習過程中文化內涵不足,沒有設計創意,缺乏主觀因素;過于依賴網絡上的圖片和設計素材,設計作品雖然華麗精致,但抄襲嚴重,畫面混亂,形式單一,缺失個人特色。充滿幼稚錯誤的設計思想和嚴重脫離實際的設計結構,無法創造出優秀、個性化的設計作品。
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舉措
面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的誤區,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以顯得迫在眉睫,筆者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改革和實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搭建模塊課程體系,服務專業方向
根據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置,我校大學一年級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以后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學習提供幫助。二年級開展平面設計軟件的教學,三年級開展三維設計軟件的教學。從平面到立體,從簡單到復雜,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同時,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有選擇地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如(1)平面設計方向開設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 weaver等;(2)環境藝術設計方向開設Photoshop,AutoCAD,3dmax等;(3)動畫方向開設Photoshop,Flash,3dmax,Maya,After Effect,Premiere等。同一門軟件課程,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教學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如對于Photoshop課程而言,在平面設計方向教學中就側重招帖、海報、標志的設計應用,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側重于建筑效果圖的后期修飾,動畫方向的教學側重于Photoshop在繪畫和處理三維帖圖方面的使用。
2、加強設計課程學習,訓練創意思維
設計作品的核心問題是創作思想,這就需要設計教學不能只停留于審美情趣的培養和軟件操作技術的熟練,更需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副優秀的設計作品融合了色彩關系、素描關系、圖案基礎、文字基礎、表現技法、構圖法則、色彩理論、美學修養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知識,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包含這些課程。在這些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及具體教學的實施中,都要把突出現代設計思維的培養放在首要地位,通過對傳統設計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水平和對全局的把握能力,順利地完成表現與設計。因此,傳統設計課程的學習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還應加以重視和強調。
3、注重教學手段改革,引進案例教學
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了案例教學法。即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
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每節課的命令講解和上機練習都是單獨進行的,沒有很好地與設計實例相結合,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操作命令,教學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它不以教材為中心,不單獨講解知識內容,而是把它融入到設計實例中進行講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教學法是圍繞設計實例進行講解的,所以實例的選取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首先實例所涉及知識點要貼近軟件的具體使用及操作重點和難點。其次,要選準典型實例,盡量選取具有范例性、規范化、針對性、啟發性的實例進行講解,起到開拓思路、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作用。同時,在實例選取的難度上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來教學。
在采取案例教學法教學時,也不能忽視對理論的講解。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詞很多,如果學生沒有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就很難進行上機操作。所以在進行上機練習之前首先要打好理論基礎。在講解中首先要注意:要在具體的實例中逐漸滲透相關的概念和知識點,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其次要注意:在實例中要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③。
4、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動手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通過課內實驗教學和課外實習教學相結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些工具的學習,必須依靠反復的實驗才能掌握,所以在課內教學中首先通過一些小練習來認識設計軟件的基礎模塊,然后通過對綜合性案例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實習教學,特別是校企合作的實習教學能夠很好的鞏固設計軟件的實際運用。例如,我校在二年級暑期開展為期12周的認知實習,把學生送到企業參加實訓,通過企業實際案例的制作,培養動手能力,積累工作經驗,使學生掌握實踐工作中的工作技巧與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系統的掌握設計規范、材料、生產流程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5、強調學習過程考核,考核綜合能力
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突破傳統的考核方案,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我校采取了改變傳統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代之以注重學習過程的“N+2”考核模式。其中的“N”(占50%)代表能夠反映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成績,“2”代表期末考試(占40%)的和課堂筆記(占10%)。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課程中“N”一般取教學過程中3次具有代表性的綜合練習,以調動學生完成各個教學環節的積極性;期末考試主要是給出相關的設計方案,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用創意加工具達到理想的效果,充分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目前軟件書籍相當多,網上也有相關的作品及案例,作業的真實度值得商榷。因此,我校經常在校園里舉辦小型的作業展覽,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接受大家的監督,防止作業的抄襲。
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不應只為表達設計,更重要的是輔助設計,推敲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學習除了做好課堂教學之外,還要不斷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外參加設計實踐,使之學之有味,用之有方。■
【本文為合肥學院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08jyyb01】
參考文獻
①楊新豫,《對環藝教學中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 (9):184
②陳妮娜,《高校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9):112
③栗亮,《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淺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9):144
(作者單位: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