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安徽人民廣播電臺外宣專題節目《中國安徽之聲》東盟版正式落地廣西北部灣之聲。這是繼澳洲、北美、歐洲之后,安徽電臺的聲音首次在東盟國家空中回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臧世凱對此予以高度評價,指出這是文化產業“走出去”的又一碩果,可喜可賀。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主任張宗良出席了開播儀式,認為此舉在安徽廣播外宣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4年3月,安徽電臺外宣專題《中國安徽之聲》開始走出國門。到今年4月,該節目已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四個版本分別落地澳大利亞墨爾本3CW中文電臺、美國洛杉磯雙語電臺、美國多元文化傳媒集團旗下的馬里蘭多元文化電臺、華盛頓多元文化電臺、紐約中文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歐洲摩納哥中波以及廣西北部灣之聲”,總覆蓋人口約兩億。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是因為六年多來,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和省廣電局的大力支持。臺里高度重視外宣窗口陣地建設,建立健全了機構、配備了對外宣傳的編輯、記者和雙語主持人,配備了數字采訪機、電腦、音頻工作站、數碼相機等必要設備,開通了越洋電話,臺里還專門撥出經費,建立了外宣工作獎勵機制,獎勵成績突出的有關人員。近年來,臺里每年支付的外宣經費約200萬元。
可能有人會說,作為一個內陸省份,安徽臺如此投入人力、物力加強外宣工作,究竟有無必要,值不值得?臺領導班子對此的看法是:外宣是新形勢下廣播宣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必然要求。它關系到提高安徽知名度,樹立安徽良好形象的大局,也十分有利于促進安徽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省級電臺是主流媒體,應該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外宣,搞好外宣。在這個問題上,要算政治賬,不能只算經濟賬。搞好外宣工作,既要靠國家級新聞媒體這支外宣主力軍,同時也要靠地方新聞媒體的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百花齊放的大外宣格局,把中國的聲音傳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國。
與此同時,地方臺加強外宣工作也有利于促進內宣質量的提高,有利于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近年來,臺領導率團分別到澳大利亞和美國訪問,與合作方及聽眾進行友好交流,并在國內各地多次接待合作方的外賓,洽談合作事宜。還先后派出四名主持人赴澳洲進行工作交流,對于進一步拓寬臺領導以及編輯、記者視野、培養一支見多識廣的采編隊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徽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有著獨具特色的地方戲劇、建筑等藝術,星羅棋布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名揚海內外的佛教道教勝地,以及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為電臺搞好外宣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新聞資源。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又為外宣提供了豐富的現代新聞題材。在安徽從事商貿、旅游、教育、科研的外籍專家、教師、留學生、旅游者,在“三資“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越來越多,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寶貴的新聞資源搞好外宣工作,讓世界了解安徽、關注安徽、向往安徽。
安徽電臺實施“走出去”工程的主要載體是我臺主辦的《中國安徽之聲》系列節目。該節目的宗旨是讓世界了解安徽、讓安徽走向世界。它是一檔新聞雜志式廣播專題,其主干部分有新聞資訊、新聞專題和文藝節目三大板塊。為了確保節目原汁原味地在海外播出,安徽臺與合作電臺都是采取“購買時段、打包傳送、定時播出”的方式進行合作。節目通過國際互聯網傳送,安徽臺保留節目的終審權。
為使節目辦出特色,我臺承辦該節目的外宣部堅持以“跳出國門看安徽”的方式,全方位報道安徽改革開放的新進展和社會進步,讓遠離祖國的海外華人華僑感受到家鄉的變化。他們精心選擇每期節目的內容,努力使之適合海外聽眾的口味,辦出特色。其做法主要有:
一、以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念標準選擇新聞題材
每期的《中國安徽之聲》都安排有一篇錄音通訊,一般時長在10分鐘左右,它是整個節目的核心部分。實踐中,我們對每篇通訊的選題都是反復比較,從人情、親情、鄉情等處著眼,務必找出其能夠在海外播出的理由方可安排采訪播出。我們認為,由于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價值觀念的差別,有些題材在內宣來說還可能是比較不錯的報道題材,但走出國門卻極有可能遭到播出地聽眾的漠視。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只有努力開掘出新聞素材中蘊涵的公平、正義、理想、友誼、寬厚、仁愛、誠信、勇敢、思鄉、懷念親友、返璞歸真等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念的部分,盡可能向海外聽眾講述他們普遍感興趣的故事,才能實現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的統一。
二、以海外人的眼光看安徽,選擇他們普遍感興趣的信息作為資訊部分主要內容
安徽每天都會發生許多新聞,但并不是每一件都具有對外報道的價值。只有那些能夠反映安徽變化并且海外聽眾普遍關心的新聞,才應該成為《中國安徽之聲》所要傳遞的信息。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在及時報道安徽的重大社會政治事件以及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新政策的同時,把資訊的選擇面鎖定在科技、旅游、文化、體育、時尚、社會新聞等聽眾普遍感興趣的新聞,盡量削弱信息由于地域差異、價值觀念不同所造成的聽眾冷漠。強調新聞的普遍性和可聽性,信息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三、從優化節目的播出形態入手,盡可能地營造輕松、和諧、委婉的節目風格,使之符合海外聽眾的收聽習慣
一組節目的內在質量是決定節目優劣的關鍵,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忽視節目的包裝。節目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優劣不僅體現了節目制作方的業務水準,而且對于幫助聽眾理解節目內容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六年多來,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比如:改播新聞為說新聞,主持人對新聞進行適當點評;在說新聞過程中墊樂,模擬直播;改變一些傳統的固定格式,由主持人視節目播出情況自行決定內容編排;逢重大傳統節日請省領導發表廣播講話等。我們還依據聽眾調查和合作電臺意見,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節目形式,通過加強整體籌劃、擴大信息量、改進播出形態等一系列措施,對該節目進行全方位包裝,努力提高《中國安徽之聲》的親和力和影響力。
為加大安徽各地的對外宣傳力度,在省委宣傳部和外宣辦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還專門為全省各市制作了中英文對照的配樂廣播片花——《城市名片》在節目中滾動播出,進一步擴大了安徽各地在海外的影響力,受到播出地聽眾的好評。
全美公開發行的《城市雜志周刊》曾刊登專稿,報道該節目在美國聽眾中引起的強烈反響。報道說,不少聽眾表示《中國安徽之聲》給我們帶來了家鄉的聲音,捎來了家鄉的信息,我們深感親切。通過電波傳遞的信息,使我們了解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為我們解了鄉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安徽同鄉年會上,大家稱贊《中國安徽之聲》節目為他們了解鄉情、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與會的華人華僑中不少人是該節目的忠實聽眾,他們認為這檔節目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多方面報道了安徽鄉情、鄉訊。尤其是節目中安排的安徽風土人情專欄,使大家聽起來備感親切。應一些聽眾的要求,與我臺合作的澳大利亞墨爾本3CW中文臺還主動將《中國安徽之聲》的播出次數由每周一次改為每周兩次。澳大利亞華夏傳媒集團等媒體近日專門授予該節目“澳洲最受聽眾歡迎的廣播品牌節目”榮譽稱號。英文版《中國安徽之聲》在美國多元文化傳媒集團旗下的華盛頓多元文化電臺(WZHF)和馬里蘭多元文化電臺(WFBR)同時播出后,在海內外引起了一定反響,境內外有數十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華盛頓和馬里蘭州聽眾反映熱烈。馬里蘭州州務卿瑪麗.凱恩女士在訪華期間,還專門抽出時間接受該節目編輯、記者的專訪。
法國和意大利的許多聽眾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稱贊《中國安徽之聲》很好聽,成為他們了解安徽的重要渠道。我們的節目還起到了為安徽企業走出國門牽線搭橋的作用。前不久,奇瑞汽車200萬輛下線,我臺專門邀請了合作伙伴北部灣之聲電臺記者進行現場直播,泰國和越南的十多位聽眾收聽節目后,專門發來電子郵件,尋求奇瑞汽車的聯系方式,一些公司還希望奇瑞汽車能到本地設點或辦廠,以方便購買。
實踐證明,省級主流媒體堅定不移實施好“走出去”工程,不僅有利于自身發展,對于加快本地對外開放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讓世界了解安徽、讓安徽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我臺將進一步擴大外宣窗口陣地建設、尤其是英語節目的海外落地,努力使節目更好地進入當地主流社會。與此同時,嘗試開展聯合采訪、開辦大型越洋直播節目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節目質量和傳播藝術,為加快全省對外開放步伐、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作者:安徽人民廣播電臺臺長)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