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需要一看再看的書,本書的設計理念不像西方那樣的思辨,而是貼近生活這塊唯一能生出好設計的沃土,體現出東方人特有的生活觀和哲學觀。
本書作者原研哉為世界著名的平面設計師,他的設計概念涵蓋廣闊范圍內的不同學科,而且根植于日本文化,并因此名聲大振。對設計通感的理解,是原研哉設計哲學的重要內容,他調動全身的感官感受一個設計項目的靈魂,考慮產品使用者在接觸產品時全身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設計的體驗以級數倍增。他說:“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設計不僅是為產品提供外觀的可能,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對品質細節的無限追求。”而本書單從書名來看,就很好的闡述了他對設計的基本觀點,即:設計的最終成果和新意;設計過程中的思維方式。
對于原研哉來說,尋找設計的意義就在于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出發。設計就是生活中我們不經意用到的小道具,是我們下意識的生活習慣。原研哉說:“優良的設計是有企圖和計劃性地編輯資訊,抓住事物本質,將各種資訊有系統地構筑起來,再以美觀、合理的外形將構筑好的資訊表現出來。”在他看來,設計本身應該構成一種反思,在使用過程中體現其倫理學的意義;再設計不簡單地是廢舊物品簡單的重新組裝,它應該是人們在體驗和思考生活過程中的一種互動。在書中,原研哉強調發掘日常生活中的設計靈感和思路,倡導用全新的角度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用這樣的思維做出的設計也給予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限可能。這樣的設計也是超越了實用技術層面的,它將為我們的生活和空間開辟一片廣闊的天空。
書中以書籍作為設計對象,闡述作者對設計意識的重組和反思。他坦言現在是信息時代,媒介多種多樣,書籍早已不是傳播媒介的主角,我們需要將書籍從擔當的實際任務中解放出來,回復到它物質角度充滿魅力的本來面目。
世界進入多元化時代,人們都在尋求著自由表達個人觀念的方法和途徑,設計當然也是途徑之一。于是各種各樣的設計風格和流派涌現出來,但經典的設計不僅僅是個性表達。原研哉的設計看似平凡,但卻包含著這個紛繁時代所需要的崇尚自然、回歸寧靜的精神。而這本書也在提醒我們,設計也處于商業社會當中,但我們不能只把它作為賺錢工具,而應當保持一種純凈的心境去做好設計。只有這樣,設計才能積極地影響社會和人們的生活,設計中的設計才不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