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由處在設計一線的18位工業設計師編寫的設計作品與思想合集。就如這本書的正標題“思與悟”所寫一樣,全書不光是這些設計師的優秀設計作品展示,更多的是對各自不同領域設計成果的總結與反思,通過十八個不同的角度來展現當今中國工業設計與工業設計師的發展狀況。
本書由上海工設組織撰寫,這是一個由處在設計一線的年輕設計師們自發形成的組織機構,現在成為上海工業設計協會下屬的青年設計師專業委員會。這并不是上海工設第一次寫作這樣的書籍,2007年以上海工設為主的設計師們就出版過《工業設計2:創新·經驗·思維》。這已經成為他們的慣例,定期會對設計作品與設計思想進行總結。
書中的18位工業設計師來自不同的設計領域,既有處在時尚前沿的3C類產品設計師,也有在設計頂端的汽車設計師,還有從事原創設計的家具設計師。設計師的類別也包括的駐廠設計師、設計公司設計師與自由設計師,其中不乏像劉傳凱、丁偉這樣的明星設計師。這些設計師從業經驗豐富,甚至有的已經從業10余年,這正好也見證了中國工業設計從教育到行業發展的歷程。多年的從業經驗讓這些設計師不僅擁有了豐富的經驗與作品,也讓他們對工業設計的發展過程與未來有了自己的看法。書中每名設計師從各自的設計實踐領域探求對產品設計的領悟與感言,有的設計師通過自己的案例講述對相關領域設計流程的展示;有的設計師通過自己的設計作品向新的設計從業者傳授進行產品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更多的設計師通過不同的設計案例來將自己的設計感悟記錄下來。
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從院校開始進行工業設計教育,再到成立行業協會,最后隨著市場的發展,設計公司、設計部門逐漸成長起來,才真正有了工業設計師的用武之地。所以說,在商業環境下培養起來的職業設計師也不過就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工業設計產業也逐步壯大,從模仿、創造、品牌、到創新,設計師們是該停下腳步慢慢思索一下以后的路怎么走。
人們總在討論,何謂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道路,什么是中國風格的設計。從我的觀點來看,設計學科畢竟是經驗學科,僅僅單純的研究或者僅對于二手資料進行分析,不如深入市場,從設計實踐中挖掘來的實在。只有不停地實踐,通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創新,才能真正尋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本土設計師隊伍發展壯大起來,自然我們做的設計就是中國的,就是中國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