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中葉,日本是從零起點開始發展本國經濟,隨后經歷了一個經濟飛速發展期,如今在經濟領域、產業領域越來越接近世界最頂級最前沿的地位。這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當初日本的勞動力成本非常便宜,制造業高速發展后,日本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生產附加價值更大的產品。正是這樣不斷地思考,才促使日本設計一點一點的進步。
生存到模仿階段
現在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大概過了65年時間。在那個年代,日本受到美國原子彈轟炸后,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夷為平地。其實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它既采不到煤,也沒有自己種糧食,生產不了大米,也采不到油。當時日本的產業就是將那些美國的士兵扔掉的罐子和瓶子收集起來,燃燒焚化,或者是把它鋪平、展平,然后在小規模的工廠去生產一些玩具、紙張、或是杯子等,再把這些產品出口到美國。當時的價格也是相當的便宜。大概一個40立方厘米的箱子里,塞了各種各樣的玩具,以1美金的價錢打包賣出去。
當時處于一個美國占領日本的年代,在那樣一個背景下,如果日本能夠依靠美國自立自強,既能減少美國的負擔,也能減輕日本的經濟負擔。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和現在的日本人想法是不一樣的。當時日本人想的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要把自己的國家重新振興起來。所以當時的日本人正是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制造了很多很多的產品,依靠這樣的產品一點一點使自己的國家站立起來。但是,他們的經驗一點點積累下來,制作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好。例如為美國香煙而制造的打火機,或者為荷蘭制造的剃須刀等小型的機器、玩具設備,日本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比其他國家的更好,而且更耐用。
當時日本仿造國外的打火機和剃須刀來制作新產品,這些仿造品的性能比國外本身的性能更好,而且價格非常低廉,只有原來產品價格的1/10,甚至是1/20。而且當時日本的勞動力成本也是很低廉,只相當于美國的1/15。隨著日本的這些產品不斷地出口到全世界,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知道之后,就建立起日本制作的產品質量很好的口碑。
隨著日本這種價廉物美的產品不斷地推廣到全世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生產制造商覺得非常頭疼。大概是在1953年至1954年,全世界范圍的市場開始了一次大規模的抵制日本產品運動。日本的出口被迫停止。日本對這個事情也很頭疼,到聯合國咨詢到底怎樣才能解決問題。聯合國給的反饋是,日本既然技術和信用都非常高,那就請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產品,創造自己產品。
聯合國當時提出的一個詞是“獨創”,需要日本獨創,這個詞當時在日本是沒有的,也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含義。早在300年前,日本的理念是如果能仿造出和國外一模一樣的產品,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當時那個時代,人們不認為仿造、模仿其他產品是一件壞事。
推廣獨創設計,確定“好設計”標準
由于對“獨創”這個詞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日本又向聯合國詢問了好幾次。聯合國反饋說只要是自己設計的就可以。于是,日本政府采取了一個行動,將一批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的學生召集起來,分別派到不同產業領域中,讓他們從事設計活動。實際上,在當時的東京藝術大學或者其他的藝術大學,都沒有設立“設計”這個科目。于是,日本政府又制定了一個新的制度,將日本的學生派遣到美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留學,希望他們在國外能學習到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知識,回來后對日本的產業做出貢獻。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不斷地對各產業界人士下達指示,讓他們生產出有自己獨創性的東西。
然而在當時,無論怎樣解釋或說明,整個日本民族和社會對“獨創”的事情仍然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后,在日本創建“GOODDESIGN”優良設計選拔制度。好或不好的產品光憑口說是無效的,創建這樣一個制度,可以憑借各種規則去選拔優秀的設計。正是因為用理論知識無法向產業界說明設計的課題,我們就用群眾的眼睛去挑選優秀的設計產品。從那以后,日本的出口方面就有所好轉,各項產業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而促成整個日本經濟的騰飛。
返璞歸真,設計與心靈對話的產品
最近這10年,我們發現很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能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產品,并出口國外。這樣會導致日本的產品不能持續暢銷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開始反思:在這個全球化、大批量生產、物資豐富的時代,我們在制造產品的過程當中失去什么?思考后發現,現在的產品不再是我們前輩懷著某種精神、從內心里產生出來的產品,而是通過機械化生產出來的,不能體現人們的精神,不能夠和人們的心靈去對話。比如,日本是最早出現新干線的國家,大阪和東京的路程只需要2.5個小時。在出現新干線之前,人們必須要在東京或大阪住一晚上才能回來。所以說由于新干線的出現,使得人們能當天往返。雖然新干線賦予我們生活極大的方便,但這種方便卻使得我們失去了原本能夠休息放松的時間。在其他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事例可以列舉。
如今,人類越來越忙碌。人們不能像過去那樣輕松地和人閑聊,沒有時間去放松、享受。生活變得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忙碌。當然,方便是件好事,我們這個社會無形當中也以此規則形成了標準,認為方便就是好事。這種方便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處于分居狀態,缺乏溝通、交流。最終的結果是導致日本的出口大大減少,人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糟,享受生活的心情逐步喪失。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曾說過說,文明可以破壞文化。比如現在日本的社會,吃的食品越來越方便,有很多方便食品。但我認為,食品應該是一件藝術作品,是需要通過人的五官受到刺激慢慢感知它產生的藝術作品,應該有味覺、聽覺、視覺、觸覺、是五官感受的一個過程。另如,所謂“畫”是用眼睛來享受的一個藝術作品。雕刻作品是通過我們的手去觸摸、感知的作品。音樂是依靠我們的耳朵去聽、去享受的作品。
這樣一種理論,使得現在流行自己動手去做一種作品。日本各地有很多地方傳統工藝品,如日本傳統的織物或木頭工藝品。每一件產品都都反映了制作者當時的心情狀態,都能帶給人們心靈的喜悅?,F在在日本市場非常暢銷的就是這些產品。現在的時代是心靈喪失的時代,通過這些小的手工藝品能夠溫暖人們的心靈。另一方面,如日本索尼公司和本田汽車公司,在最初創建時都是規模很小的公司,員工人數僅500人。這樣的企業之所以能在后來取得輝煌的成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產品是員工滿含著感情制作出來的。他們會在制造產品之前要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比如豐田的一個汽車內部座椅設計。就召集了3500人,讓他們都分別去乘坐,乘坐之后把他們的乘坐感受,還有每一個人臀部的尺寸進行測量后記錄下來,然后進行調查和分析,再進行平均化測算,最后才能確定車型上的座椅設計參數。
現在日本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慢慢從過去低迷的狀態擺脫出來,也都非常自豪,日本社會逐漸有了一些生機和活力。正因為日本的年輕一代有了這樣的自豪自尊,才能進一步刺激他們的創造能力,設計出好的作品。
對中國的啟發
中國能夠取得這樣輝煌的成績,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生產、制造大國,它生產很多的東西,出口創匯,從中能夠使自身的經濟有一個很快速的發展,與當初的日本有類似的地方。中國其實現在也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比如人們都愛用杯子喝水。一般來講,有一個杯子里面裝滿水,能喝到杯子的水就行,但有人想法不一樣,希望把設計精美的杯子時刻放在身邊,隨時喝到水。而在一些生活水平不高的國家,人們可能是用罐子喝水,生活水平高一點的人喝的是礦泉水瓶里的水、感覺是不一樣的。如今,中國人民的家庭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產品也越來越多。雖然可能現在還停留在一個物質生活的水平,但今后會慢慢轉變為追求生活品質,提高生活質量,要求生活用品能夠給帶來享受和愉悅。
所以好產品是一定能夠帶給生活的愉悅、喜愛、滿足的感覺的。有價值的演繹,人們才會付出高價購買它。人的喜悅分兩種,一個是智力方面的欲望,另一個是感覺上的欲望。所謂智力方面的欲求,比如報紙,它是紙做的,但價格是紙的好幾十倍。感覺上的欲望,比如衣服,如果它僅是從抵御嚴寒或遮蓋身體作用來講,那只需要像山羊毛的顏色或棉花的白顏色就可以了。但現在每個人的穿著都不一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和喜好來選擇衣服,通過協調這兩方面的欲求平衡來形成各自的價值觀、這樣每個人身上會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閃光點。通過這樣不同的價值觀之間的碰撞或認可,才能使我們的文化不停地進步。
“思考新的價值”,即是生產出溫暖人類心靈的產品,也是能夠凝結出人類靈魂的產品。如果中國的有識之士,能夠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途中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不會走日本的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