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藝術家劉小東回到故鄉金城,回到這個東北工業背景下的地級城市的生活現場。這樣一個小城鎮在步調并不快捷的現代化中,依然遺留了對過去只言片語的依戀。街道,房屋,市集……在那些真實存在的生活場景中,藝術家能夠找到童年的依稀光影。在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偌大的展廳中,我們見到了回到故鄉的藝術家創作的系列作品,為回顧往事做了最好的注釋。
提及當年的點點滴滴,過往如電影一般一幀一幀地浮現在藝術家的腦海中。童年時一起練習武術的玩伴小豆,今天依然婀娜,歲月似乎并沒有過多地在她的臉龐上留下烙印。小豆并不會打臺球,但臺球廳的擺設與氛圍,或許更能夠與帶有些許鄉土氣息的世俗場景產生直接的聯系。今天,這些人物與環境,藉由藝術家寫實性的繪畫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真實且相對客觀地形成了藝術家闡述這些人物命運與精神狀態的方式,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直接的感知體驗。另一幅作品中,韓生子的經歷反映出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在當代社會中形象與地位的起起伏伏,也同樣栩栩如生地折射了市場、經濟與時代的影像。這種真實的的確確伴隨著我們所在的時代。藝術家記錄下這些情景,成為了日后追憶時代情節的索引。這些別人演繹的情節其實都在我們身上完整或殘缺地曾經演繹過。
故鄉、鄉愁這樣的話題,在華人文化中總是被津津樂道的一種題材,撇開劉小東以往在大事件背景下的平凡生活的描繪,這次創作令藝術家徹底回到了自身的題材與故事中,這些故事反映了一個發展中的國度與一代人的悲歡離合。觀眾在作品中,自然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解讀方式。可以坦誠地說,每一個擁有這樣經歷的人,在審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都能夠在情感層面上得到自我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