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實施保護性旅游開發,以保護傳承文化、豐富旅游開發、以旅游開發促進文化保護。潮劇的保護性旅游開發應倡導科學發展觀,推廣保護性旅游開發新理念;加強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同步宣傳教育;健全保護與開發機制;打造潮汕文化旅游發展戰略,開發潮劇文化旅游產品。
關鍵詞:潮汕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066-02
一、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狀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潮汕地區有諸多項目進入名錄,僅潮州市就有金漆木雕、潮繡、潮劇、潮州音樂、潮州鐵枝木偶、潮州剪紙等6個項目榜上有名。2008年6月份,潮州市的楓溪瓷燒制技藝、潮州工夫茶、潮州歌冊、潮州花燈、潮州大吳泥塑等5個項目又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全省來看,潮汕地區在廣東省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發達地區,項目豐富,文化歷史價值非常高。但從分類來看,潮汕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類別集中在民間舞蹈、曲藝、民間美術、民俗等幾個方面。從旅游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來者將會有很高的吸引力,發展文化旅游產品的潛力大。
二、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的內涵
(一)以保護傳承文化,豐富旅游開發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資源,可為旅游開發提供產品,而旅游開發能提供資金、宣傳等方面的支持,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從而保護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脆弱性,外界的不良干預都會破壞她的完整性,所以,應通過適當的旅游開發,活躍和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保護傳承當地的文化。同時,文化的完整性又能為旅游開發提供高檔次的文化旅游產品,滿足旅游者的高品位文化旅游需求。
(二)以旅游開發促進文化保護
當前,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保護意識不夠、保護資金限制等因素影響而正瀕臨消亡。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潮汕地區,即因保護資金嚴重缺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不能順利開展。而旅游開發的介入,不僅能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把文化價值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銷出去,實現旅游的經濟效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解決資金的難題,而且創新的開發方式能使文化傳播的范圍更廣,價值得到更多的認同并促使人們自覺地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從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
(三)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旅游開發可持續的保證
在旅游產品開發中,開發商總會有意或無意地把旅游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融合在旅游產品中,可以說,沒有文化的旅游產品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潮汕旅游地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對旅游者有極大的旅游吸引力。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種具有旅游發展潛力的旅游資源。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能為旅游開發注入生命力,有利于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從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旅游業的經濟需求出發,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旅游開發有效聯結起來,在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的良性互動,實現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三、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性旅游開發——以潮劇為例
(一)潮劇概述
潮劇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劇種,考古資料顯示,潮劇是由南戲發展而來的,南戲產生于南宋的浙江,是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由宋雜劇、宋詞、里巷歌謠綜合發展而成。后來,由于戰亂等原因,宋朝許多達官貴人為躲避元兵的殺戮,紛紛逃奔到比較和平的潮汕地區,并且也把南戲帶到這里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戲和當地戲曲還有周邊地區傳來的其他戲曲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潮劇。潮劇三百多年來的演化,在形式上都較多地保存了豐富的宋、元南戲的特點,其戲文典雅細致,保存了優美的唱腔結構,在內容上潮劇還保存了當地許多民間故事,在表現演技中大量吸收了潮汕民間藝術為養分,包括鐵枝木偶(當地人又稱紙影戲)、潮州歌冊、潮州鑼鼓樂、潮繡和雜耍特技等。潮劇是潮汕民間藝術的融合體,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悠久的歷史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典雅的藝術手法使得潮劇成為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在全國90多個劇種中,潮劇因其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排名第四位。
(二)潮劇的保護性旅游開發的思考
1.倡導科學發展觀,推廣保護性旅游開發新理念
2005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筆者認為,在秉承國務院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針同時,要樹立“以文化促進旅游發展,以旅游開發帶動文化保護” 的發展思想,推廣保護性旅游開發新理念。潮汕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無法給潮劇的保護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但潮劇的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通過旅游開發這一手段,既可以為潮劇的保護和發展研究提供資金,又可以改善、優化當地旅游產品結構,提升潮汕地區旅游競爭力,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2.加強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同步宣傳教育
要使潮劇的保護與開發意識深入人心,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 對社區居民的宣傳教育。應該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保護潮劇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潮劇的意識,積極參與保護潮劇的活動。在現行的教育下,應在中小學開設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課,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教材,這樣,可以從小就幫助大家對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所了解,充分認識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等。
(2) 對政府主管官員和旅游開發商的宣傳。只有政府認識到旅游開發在保護潮劇中的重要性,開發商看到把潮劇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所能帶來的利益時,我們所討論的利用旅游開發這一手段對潮劇進行保護才有實現的可行性。作為旅游開發的重要參與者,旅游局應該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講座。
(3) 對游客的宣傳教育。旅游發展中不同文化間的接觸是相互作用的,其中外來游客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價值觀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加強外來游客對潮劇價值,對潮汕文化價值觀的尊重,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可以保護潮劇免受外來不良文化的污染;另一方面,對外來游客正確科學認識潮劇、認識潮汕文化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3.健全保護與開發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要涉及到多個部門和多方的利益,因此,在政府和民間層面要建立一套針對文化遺產資源和旅游與開發的管理體系。在潮劇的文獻整理、申報和旅游開發中加強合作,避免各自為政。如在過去兩屆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中,潮州和汕頭在第一屆已經對潮劇進行了申報并獲得通過,而在第二屆的申報中,揭陽市也對潮劇進行申報。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不利于潮劇的整體研究保護與開發。潮劇是屬于所有潮汕人民的,任何一個市都不能占為己有。在潮劇的旅游開發中,協調機構要協調好政府、投資商、社區居民和旅游者的利益關系,不可偏廢任何一方。特別要重視社區居民的參與,提高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保障社區居民在旅游開發中的既得利益。
4.打造潮汕文化旅游發展戰略,開發潮劇文化旅游產品
當今旅游業發展競爭激烈,其實質是文化之間的競爭。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資源是旅游發展的載體,文化與當地旅游資源有機結合是旅游業保持永久生命力的保障。對于最具潮汕文化特色的潮劇來說,可通過旅游開發的形式把潮劇的文化底蘊向世人展示。
(1)開發具有潮劇特色的旅游線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其適宜于作為旅游需求發生器來加以開發,它們包含了某一目的地特征,這些特征體現了該地的文化、歷史和環境,通過旅游開發,能起到宣傳該地多姿多彩的文化傳統、民族背景以及當地的風光的作用。潮劇吸收了潮汕民間藝術為養分,包括鐵枝木偶(當地人又稱紙影戲)、潮州歌冊、潮州鑼鼓樂、潮繡和雜耍特技等,是潮汕文化的大融合體,其精湛的演藝、絢麗的服飾、優美的旋律具有極高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對外來者特別是旅居海外的僑胞及其后代具有很高的吸引力。筆者認為,旅游局和旅行社可充分利用潮劇的這一有利優勢設計一系列以潮劇為主題的旅游精品線路,如在潮文化底蘊深厚的潮州古城,可開辟一些專場用于潮劇的專業演出,同時把演出后臺向游客開放,讓游客了解潮劇表演者化妝的過程,認識潮劇的歷史文化。此外,還可融入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民間文化藝術,與周圍著名景點如湘子橋、韓文公祠、開元寺等結合,形成規模效應,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產品的可觀性與參與性。但在旅游開發中,要注意保留原有文化的本質。
(2) 開發文化旅游小商品。當前,潮汕的旅游商品沒有當地特色,多是在其他旅游目的地也都可以買到的旅游商品。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兩點,一是當地的手工藝品全為人工制作,程序復雜,生產水平低,造就其價格太高,一般游客無法接受,無法進入市場;二是這些手工藝傳承人沒有市場意識,政府也沒有相關法規保障他們利益,導致這些傳承人不敢貿然把這些商品推向市場,這些商品的交易大多都是通過朋友的介紹而實現的。對于潮劇的旅游商品開發,可把精彩的演唱曲目刻錄成光碟向游客兜售,大規模生產作為手帕飾品或作為生活用品的潮繡,這樣就可以降低傳統潮繡的價格。
參考文獻:
[1] 肖曾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互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11-12.
[2] 時吉光,喻學才.我國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綜述[J].長沙大學學報,2006,(1).
[3] 劉金麗.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與傳承[J].山東教育學院,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