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對醫院的各項成本進行核算是醫院經營、服務和管理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介紹了醫院成本核算的對象、內容和指標,以期為醫院進行成本核算提供理論依據,為醫院經濟管理和正常運轉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院;成本核算;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23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090-02
醫院成本核算是一種會計專門方法,是對醫院經營、服務和管理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和資產損耗的一種會計制度。醫院的成本核算不僅成為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醫院正常運轉和管理中一個重點研究的問題。準確及時地計算醫院業務活動中成本消耗,客觀反映不同成本對象的變化情況,是醫院走優質、高效、低耗、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要保證。縱觀歷史,眾多學者對于醫院成本核算開展了廣泛地研究,但在成本核算對象的確認、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原則以及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攤等,特別是醫院成本核算指標體系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實務中,醫院管理人員由于沒有較完善的理論為指導,導致成本核算粗化,浪費嚴重,部分國有資產流失儀器設備閑置,無法合理地分配衛生資源,無法有效地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此,本文在衛生經濟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等學科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對醫院成本核算對象的確認及成本核算的具體內容和指標進行了探討。
一、醫院成本核算對象
醫院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由于疾病的復雜,診斷治療技術的多樣,涉及學科的廣泛,使醫院的成本核算較企業更加復雜。在醫院這樣一個復雜系統和經濟實體中,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手段或方法進行成本核算時,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劃分和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的問題。只有確定了成本核算對象,才能針對核算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更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更有效地實行成本管理。
在醫院這個復雜的經濟實體大系統中進行成本核算,應首先明確成本核算的對象,即根據不同的管理目的,從不同角度對醫院成本進行分類。從整體上看,醫院成本核算的對象可分為三個層次[1]:(1)醫院級。醫院級成本核算是以醫院為成本核算單位,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反映整個醫院的經濟運營狀況,其核算結果主要向醫院的外部投資人、醫院決策者和主管人員反饋,也可用于醫院間效益的比較和評估;(2)部門級。部門級成本核算是以部門、科室或班組為成本歸集和核算的單位,其核算目的是區分并反映醫院內部各個科室或各個部門的成本效益情況,其結果需要分別反饋至醫院的各級領導和有關員工,主要用于成本差異分析和成本控制;(3)服務項目級。項目成本核算是以單個服務項目或一組服務項目為核算單位,如單個服務項目、單個成本項目、單機設備、某個病種或診次和床日,其核算目的多用于服務定價、投資論證、付費償還或效益評估等,其核算結果反饋至指定的核算要求者或醫院相應的管理人員。
二、成本核算的原則
醫院成本核算應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級核算的管理體制。在強化醫院經濟管理部門集中管理的前提下,按不同的醫院成本核算對象,以醫院、部門科室和班組服務項目為核算單位,按不同的費用歸集、分配明細程度,分別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實際成本計價原則。醫院成本必須正確反映醫院前一時間段實際發生的經濟資源耗費,成本計算應當按實際發生額核算成本,而不能以估價成本、計劃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第二,可比性原則。可比性原則是指醫院會計核算必須符合國家的統一規定,提供相互可比的會計核算資料,即醫院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應選擇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在編制財務報告時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指標編報,以便不同的醫院會計信息的相互可比,使醫院間的對比分析能夠有效地判斷醫院經營的優劣,據此作出有效的決策。
第三,一致性原則。一致性原則就是指醫院進行成本核算時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須一致;成本核算中各種成本費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等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前后會計期間必須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以期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后連貫,互相可比。但在必要時醫院也可對所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會計處理方法作適當的修改。
第四,權責發生制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和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計量的標準。凡是本期已經決定并應列支的成本,不論本期實際是否已經支付都應列入本期。本期支付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費用,應當按一定標準分配計人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應由本期負擔的費用應當預提計入本期,進入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兩個科目核算。
第五,分期分別核算原則。醫院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消耗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管理服務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于利潤的計算;此外,合理劃分醫療成本與藥品成本是醫院成本核算的一個重要原則。醫療成本、藥品成本應分別設置有關的賬戶,歸集、核算和反映不同活動的資金耗用情況。這樣可以正確反映醫療服務和藥品銷售過程中,不同經濟用途的實際耗費水平,有利于更加精細地實施醫院成本管理。
三、醫院成本核算的內容和指標
由于醫院各部門的業務性質、服務方式不同,故對不同的核算對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2],如單位法、項目法、病種法等[3]。無論采用哪種核算方法,均應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確定其核算內容和指標(見表1)。
四、結語
隨著醫院成本管理的深入和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將逐步由院、部(科)兩級核算向醫療服務項目核算發展。由于受醫院信息數字化技術以及醫學、財務等專業知識的影響,加之病種復雜多變,醫療項目種類繁多、計算煩瑣。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公認的核算方法體系。當前,迫切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借助醫院信息數字化的迅猛發展,建立一套科學、標準,既能“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符合價值規律、保證服務公平”,又能“明確發展戰略、挖掘資源潛力、便于量化考評、利于提升管理水平、推動快速發展”的成本管理軟件來推動醫院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亓麟.試論醫院成本核算[D].福州:福州大學,2002.
[2]但秀娟,王玉霞.軍隊醫院全成本核算問題及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2).
[3]高錄濤,姜福康.醫院成本核算的方法與趨勢[J].中國衛生經濟,2008,(12):75-77.[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