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快速發展三十年來,各方面取得了輝煌成果;但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各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不能有任何自滿思想,要繼續堅持長期努力。由于歷史原因,我們目前的人才體制已不適應改革開放步伐,對中國的發展形成了很大制約。所以,中國要想繼續保持長期快速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深化人才體制改革措施。為此,我們要研究人才發展規律,建立完善人才機制,實現人才戰略目的。
關鍵詞:人才機制;培養人才;愛惜人才;重用人才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114-03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建設取得偉大成就也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三十年來,國家恢復了高考,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保障了各條戰線的快速發展。今天,我們的經濟實力已為世界矚目,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了幾十倍,中國制造的產品已流向世界各地,國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成千上萬的人脫貧后走上致富道路,這些喜人的業績主要是人才產生的效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要想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必須向各條戰線提供更多更好更高層次人才,中國必須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否則,我們的優勢和成果不久就會消失。因此,我們今后發展人才工作任務更重。但是,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吹捧中國,把中國列為像美國一樣強大的超級經濟強國。大量的國外媒體鼓吹所謂的G2,說中國現在已經能和美國共同主宰世界發展的命運了。這些吹捧令人心花怒放飄飄欲仙,一些人也真的覺得咱們中國已經強大富裕了,可以拯救世界了。其實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并不如國外媒體所鼓吹的那樣好。我們的人口是美國的五倍,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是美國的1/3。我們的國家基礎建設設施比美國落后六七十年,就是國家很重視、投資很大的尖端科技項目航天工程,跟美國也有很大的差距。美國人1969年就上月球去考察了,我們現在還上不去。在資源上美國也遠比我們富有,如他們的可耕地遠比我們多,他們根本不擔心糧食不夠吃,而是擔心糧食賣不出去。美國人還在世界各地駐軍,控制著世界大量的資源。他們的高級人才也遠比我們多。他們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我們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也沒用。我們國家不但中西部缺乏大量人才,東部沿海的許多重要行業也缺乏高端人才。總而言之,我們的經濟水平、經濟總量、人才數量、人才水平、科技水平、創新能力還無法跟美國相比。我們既應為三十年來努力取得的偉大成果感到自豪,更應看到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我們要更加注意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特別是要下大氣力抓好人才發展戰略,不能讓別人捧殺。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科學發展,培養出一批批各條戰線有用人才,保障國家穩定快速科學發展。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研究探索人才發展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人才發展的戰略也是如此。我們要實施人才發展戰略,首先要研究人才成長發展的規律,研究人才成才的各種要素。包括人才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學習能力、工作環境、工作能力、潛在能力、成熟表現等等。只有充分認識把握了人才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按客觀規律去制訂、實施各項工作計劃。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我們要做到:
(一)認識人才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真正認識人才的重要性并不易。平常人們都自認重視人才,如在人們熟悉的《三國演義》里,大家很喜歡其中才華超群的諸葛亮和有萬夫不當之勇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人。這些英雄個個是優秀人才,人們也渴望擁有這些人的本事,或擁有這樣的人做自己的朋友或部下。每當談論起這些英雄時,大家都浮想聯翩、沉浸在浪漫的英雄世界里。可一旦現實社會需要人們去尋找人才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時,很多人立即換了一副面孔,他們很不愿接受現實生活中的人才,對人家百般挑剔,仿佛除了他自己,世界上再也沒有可用之才。
唐朝時有個叫封德彝的大臣就是個典型例子。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派他去各地尋選人才,回來后他卻報告說:“野無遺賢”。偌大的一個國家,他竟連一個人才都發現不了。結果被睿智的唐太宗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今天,我們很多單位部門仍有不少封德彝式的人物。幾年前,一個沿海城市的某個事業單位成立時要招人。領導和干部開會商量好,決定向社會公招。可是不久,所有的編制都被后門關系用完了,一個也沒向社會公招。領導開后門的一條重要的理由是:向社會公招不一定得到合用的人才。可見,封德彝現象不是孤立的,有這種思想意識的人隨處可見。許多領導人認為,招收自己熟悉或有關系的人,指揮起來方便可靠。其實這種思想是懶漢意識和封建意識的混合體。他們一方面怕工作不好做,人員不盡職,工作難出成績;另一方面是他們有封建思想殘余,想手下的人永遠對自己感恩戴德。這種思想許多人都有,不只中國有,外國也很多。所以,許多國家和地區之所以落后,其關鍵因素就是對人才不重視。為此,必須強化對人才重要性的學習和認識,特別是那些處在人才發展工作關鍵崗位的人,更要提高對人才問題的認識。
(二)建立人才選拔機制
發展人才戰略是一門系統科學知識,它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和事業成敗。要想得到更多更好人才,就必須向社會公開選拔。向社會公招進來的人,雖然并非個個是人才,但80%是可用之才;而通過關系進來的人,則最多只有15%是可用之才。兩者相比,實際功效相差五倍以上!三十年來,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舉措,就是對人才的大力培養和大量使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我們原來的用人方法和選才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努力探索人才發展戰略客觀規律,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實現人才戰略目的關鍵是建立選拔人才機制,建立了選拔人才機制才能保障人才事業的發展。
(三)建立科學的培養人才機制
人才的來源主要是靠社會培養,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三十年來,黨和政府培養了大批人才,使各條戰線都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多更高。我們原來那套培養機制已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如大學教育:十年來大學過分擴招,許多大學本來就師資比較薄弱、實驗室少、設備落后、管理能力差,應付正常的教育已經很吃力,而學校仍每年進行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的教育受到很大影響。其次是中小學教育: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鎮絕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溺愛孩子,很多應由孩子做的事都越俎代庖,多數學生在家長全力呵護和老師連哄帶嚇的環境里,艱辛地行進在書山題海中,他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自理能力很弱,使他們大學階段的學習很困難。因此,目前許多大學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達不到要求,無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得應有成效。所以,必須不斷地改革我們各方面不合理的制度,才能建立科學的培養人才機制。
二、按人才發展規律實施各種措施
認識了人才發展的基本規律,就必須按規律運作,才能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進展,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使用人才
使用人才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措施,實施與否,直接關系著我們事業的成敗。從小的范圍講,它可以決定一個單位的先進與落后,從大的范圍講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毛澤東說,鄧小平是個人才。所以葉劍英元帥推出了鄧小平,使中國走上了發展的正確道路。胡耀邦也是個人才,鄧小平啟用胡耀邦,使中國人的思想得到一次解放,為改革開放的道路掃除了許多重大障礙。可見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中國今天的輝煌成就,首先是得益于人才的才華和智慧。有人才不會使用是一種可怕的浪費,我們應該盡力避免這種浪費。
(二)引進人才
培養一個人才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非常不容易。為了加快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除了自己培養外,最好的方法是引進。20世紀50年代初,國家就從國外引進了很多人才,著名的如錢學森、郭永懷等。錢學森等人的回國,使中國的導彈衛星事業贏得了二十年時間。在當時的條件下,如果不引進這些人才,國家要花多少時間和人力財力才能培養得出這樣的人才?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它之所以這么發達強大,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引進人才。它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所,它用很優惠的條件吸引世界各國優秀人才去工作、研究。中國十多年來,名牌大學重要專業的畢業生大半都被它要走了。試想:一個清華大學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國家、學生家長、學生本人要花費多少心血?幾年前,廣西一個5 000萬人口的省,每年能上清華大學熱門專業的也就是十來個人,這些人都是智商極高的,都是國家寶貴的人才。可是我們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人才卻大半都為別人所用,這不讓人痛惜嗎?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引進人才,我們要學習別國先進的用人經驗,制定出自己的一套政策,爭取把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不斷吸引過來,為我們效力,加快我們的發展步伐。
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自己目前用人機制的缺陷,消除不科學的因素,發展引進人才事業。
三、創新工作模式加快人才發展步伐
人才發展有其特定規律,如何認識規律把握規律卻是一個科學的方法,我們應該在規律允許的范圍內創新工作模式。創新是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創新機制可以提高人才發展的數量和質量,促使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創新,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我們的人才戰略目的。為此,我們應該做到:
(一)愛惜人才
我們常常說,要尊重人才,發揮人才作用。其實,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人才也是人,他們跟普通人外表沒有區別,只是他們的學識多點,能力強一點。旁人也不易分辨。而常人有的缺點,他們都有,甚至更明顯。所以,許多人尊重他們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骨子里卻不把人家當回事。而作為人才,他們也不可能成天把自己的才華掛在嘴邊到處宣傳,也不會像春秋戰國時的馮驩那樣敢唱:“長劍啊,歸去吧,我在這里沒錢養家。”(《史記·孟嘗君列傳》,663頁)當人才沒有發揮才能的平臺,其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后,從前不看好他們的人此時會從心里說:什么人才?跟咱一樣。其實人才也有普通人的特點,有普通人同樣的愛心和缺點,正如偉大的天才馬克思說的:“人所有,我無不有。”其實所謂的人才,大體上就是我們平時做不好的事,他們能做得好;我們要三四年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幾天或個把月就能解決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益比普通人高幾倍或幾十倍而已,此外無更多長處。但幾倍或幾十倍的效率,對于國家、事業的發展卻是件了不起的事。所以,我們光說要尊重人才,還不夠;還要愛惜人才,容忍人才。
如何才能愛惜人才,這個問題有兩個內容。第一,熱愛事業,樹立了敬業愛業的精神,就會愛惜人才,因為人才能推動事業更好發展;第二,要把人才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容忍他們的缺點,真心地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容忍他們工作出現暫時的挫折。如兩千兩百多年前楚漢戰爭時,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打仗,劉邦逢戰逢敗,并且平時行為近似無賴。但張良認為他是個人才,可以成個較好的君主,沒有拋棄劉邦離去,協助他奪取了天下。后來事實證明,劉邦治國之才是在霸王之上。所以,容忍人才愛惜人才就是種大創意。
(二)重用人才
只有愛惜人才,才會重用人才。只有重用人才,我們的事業才能順利發展。當今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使用人才上做得好,如對人才實施經濟上的資助、政治上的寬容、工作上提供平臺、業務上給予信任等等,為他們的使用提供了種種條件。所以,這些國家較少埋沒人才,他們有不少創新措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人才政策,也要學習我們先人中重用人才的榜樣。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度,重用人才的事例比歐美等國更早更多更經典。如一千八百年前三國時的劉備,他不但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臨死前,還把兒子、國家托付給諸葛亮。(《資治通鑒·卷第七十·魏紀二》,815頁)這些典范在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上并不少見。我們要學習采用古今中外識才愛才用才的精華內涵,創新工作模式,推動人才發展戰略工作的突破性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人才,使用人才,不斷完善人才發展的機制,保障人才發展戰略目的實現,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