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健康生活情趣課題的思考和探討,不應僅僅居于政治的層面和不言自明的“重要性、危害性”之說,其中的審美意蘊不該忽略、人的價值意義內涵應該挖掘。日常生活情趣只有在審美的意義上,才是真正確證人的存在的活動,是真正屬人的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情趣的審美維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評價,其難度和阻滯力顯而易見。選擇審美維度探討健康生活情趣問題,旨在期盼將健康生活情趣實踐,變成審美實踐活動,依靠生命的自在自為,親歷美的陶冶,提升人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健康生活情趣;審美維度;價值評價;人的價值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239-02
當今,對于領導干部樹立健康生活情趣的期盼與呼喚,正在成為一個全民共矚、舉國共議的課題。前有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明確將問題提升到事關黨之執政能力、黨之自身建設的高度,后有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會議上重提問題之重要性,進一步將加強領導干部健康生活情趣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聯系起來,于是,領導干部健康生活情趣培養問題,由民間巷議的焦點變成了全黨關注的熱點。胡錦濤同志曾在2007年春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習近平同志在2009年秋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進一步明確:“黨員、干部模范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切實解決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問題。”接下來,關于領導干部健康生活情趣問題的認識與重視,便呈現出舉國上下意識統一情勢喜人的景象。
1.首先,講話何以拋開普通民眾,僅僅強調領導干部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當然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也就是說,關于健康生活情趣的確立,領導干部身上的問題更為嚴重。畢竟,領導干部身居要職、握有權力、擁有種種便利的客觀條件。但是,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進一步的分析還是要看領導干部的主觀意識方面。核心內因問題之一在于領導干部過度地追求和放縱欲望,包括對于物質的和對于精神的追求,已經“失度”到相當嚴重的程度,遠遠超越了所在時代的背景條件。當年,馬克思曾暢想過未來人的理想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做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馬克思在此所說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指的是人類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階段的事情。而在當今社會,有些領導干部身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卻顯然是要在眼下就得到這樣的體驗,硬要將無限神往的未來移至切身感受的現在,于是,出現了這樣那樣令民眾共怒的行為表現。由此,中央本著抓主要矛盾的原則,先抓領導干部生活情趣不健康的問題,主要矛盾解決了,能為次要矛盾的解決創造條件,進而帶動次要矛盾的解決。
2.盡管目前關于生活情趣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呈現情勢喜人局面,但是本文認為,在對健康生活情趣問題的認識上,依然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例如,目前關于問題的探討僅僅居于政治層面和不言自明的“重要性、危害性”之說,沒有將問題置于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深入探討,因而,健康生活情趣中的審美意蘊沒能關注、人的價值意義內涵挖掘不夠。
生活情趣,屬于人生觀的組成部分,而人生觀與審美觀密不可分。審美觀是人們對于美和丑的總體看法,是人生觀的組成部分,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審美觀。所以談及生活情趣的審美維度,定要涉及人的生存方式及人之為人的屬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得很明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里,“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就是指人的審美活動,馬克思是從審美維度來看待人的存在方式的,從此出發得出人之為人的屬性,以及人與動物的區別。無論何種活動,只有在審美的意義上,才是真正確證人的存在的活動,是真正屬人的活動。
3.生活情趣一般而言即生活的態度與志趣,其價值評價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隨時發生變化的。以欣賞收藏字畫為例,欣賞與收藏字畫,自是高雅生活情趣之一,然而當它與斂財聚富、權錢交易相結合,便會成為腐敗的體現,甚至導致觸犯刑律之慘痛結局。這不是字畫“本身”的錯,問題出在字畫的“用途”上,即字畫的價值意義發生了變化。當其與“圈錢”融為一體,其價值評價便不再為美而為丑了。可見,從審美的角度而言,貪官腐敗者手中的字畫,其本真價值被遮蔽甚至消失了。由此本文想到,對于健康生活情趣的關注和倡導,不能僅僅停留于一般性的號召上,應該深入思考“何謂健康”、“何以健康”的問題。
關于“健康”范疇,在此當然不是廣義的生物學意義上的規定,本文認為,置于生活情趣具體問題視閾下,其含義是指從審美的角度看,生活情趣是否擁有社會價值和意義。若價值評價為“丑”的生活情趣,即不再擁有造福于他人和社會的價值意義,便是“不健康”的。可見,將生活情趣置于審美維度之下,可以得到確切的或丑或美、或抑或揚的價值評價。生活情趣,本來是人的個體選擇,屬于個人喜好范疇。但是,它又絕不僅僅屬于個人,它更屬于他人和社會。畢竟人是社會的人,具有社會性,任何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對同類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對于生活情趣的價值評價,更應關注其社會價值。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給他人以理性、正義、振奮、向上的感染,出現的是“近朱者赤”的效果,而卑微低俗的生活情趣,給他人的影響自然就是“近墨者黑”了。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他人舉手投足,正常人自有善惡美丑之評價。那么,美的尺度何以確定?玩物喪志執迷不悟者,同樣可以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美的。所以說,審美不能是抽象的概念,只有明確具體的評價尺度時,審美才是確切的并且得到認同。
4.關于審美的評價尺度,同樣不能是抽象的概念,因為其內涵是具體的歷史的。中國古代審美尺度突出以儒家思想的“以禮相濟”為基礎,君子修身美性,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就是說從詩教開始,立于禮教的基礎,在樂教中實施,進而實現“美政”、“美人”、“美俗”的高尚理想境界。
到了近代,審美價值評價的尺度當屬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首提“五育并存”教育方針,即“體、智、意志、哲學觀和美育”,對應于軍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德育主義教育、世界觀教育和情感教育。他還踐履美學教育方針,親自在北京大學講授美學課,創辦美專。
那么,目前審美價值評價的尺度又是什么昵?其主要內涵當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涉及“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關鍵詞,不可或缺的還有“以人為本”,即生命的和諧發展。以此為尺度和依據,審評人們的具體生活情趣,或高雅淳樸曰美,或低級沉腐曰丑。實際上,美的概念歷來就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的概念,加上當今人們對于美的認識已經大大超出了傳統的審美范疇,融入了更為廣博的時代內涵。因而,若無一個明確具體的統一尺度,問題的討論將寓于無法定解、空泛說談,沒有實質意義。置于當今中國建設發展實踐,以及現行路線方針政策背景下,作為目前審美價值尺度的首選,當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而言,人們的生活情趣,符合該體系則健康當提倡,反之有違該體系則為不健康當予否定。
此處涉及一個具體問題是,生活情趣具有日常生活的特征,日常生活實踐,難道非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聯在一起?定要上升到“愛黨愛國”的高度?其實,所謂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等情感,屬于客觀存在的潛意識,客觀地存在于人們的觀念當中,具體情境下會有所顯現,因而,自然也會顯現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情趣實踐當中。例如,對于古詩詞的欣賞,會品味李白、杜甫、屈原、陸游、辛棄疾的人生,會感愛到他們愛國激情的震撼;游歷欣賞名山大川旅游圣地,會體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可愛,認同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慨嘆;鑒賞把玩歷史文物,會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歷史悠久,激起對前輩古人的肅然敬仰。可見,以美育心育情,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心,培養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
5.倡導健康生活情趣的審美維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評價尺度,其難度和阻滯力是顯而易見的。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紛至沓來的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思潮盛行,西方文化的沖擊誘惑,帶來的是難以抵擋的干擾與阻力,人們不愿去關注美是生命的內在追求,不屑去關注美在真與善的基礎上和諧發展,不想去關注自身生存實踐活動的物化異化商品化傾向。過度地追求時尚和感性刺激,使神經趨于麻木、感覺趨于鈍化、心靈趨于剝蝕。這種迷誤、失控的狀態,讓健康生活情趣的建立,變得任重而道遠。
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認為,“美是人類生活一要一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中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內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當代美學大師朱光潛也說:“談美,我得從人談起。”他們的話是深刻的,核心不外乎強調,“人如果離開美,我們在世界上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同理,日常生活情趣,若離開美,難道還有留存于世的價值意義嗎?早在18世紀,席勒就審美的意義和社會作用作過詳細的研究,系統地提出了審美教育的理念,并把審美教育的作用提升到完善人格、拯救社會的高度。所以,審美活動并非僅僅局限于具體的文學、藝術領域,不是人的某種特殊活動,而是人之生存的根本維度,貫穿于人的一切活動之中,因而自然也就存在于人的生活情趣當中。
總而言之,我們的生活情趣,可能是美的,可能是丑的,但是不可能沒有審美。良將愛寶馬,墨客愛筆硯,情趣自身沒對錯,看所有者用其做什么,有了社會價值和意義,就有了“健康”的內涵,就有了存在的依據。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航標和鵠的,本文選擇健康生活情趣的審美維度進行探討,旨在倡導將健康生活情趣實踐,變成審美實踐活動,依靠生命的自在自為,親歷美的陶冶,提升人生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