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從金融層面傳導到實體經濟層面,進而演變為金融危機,危機的國際傳導效應增大了全球經濟的風險,國際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出口貿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通過部分統計數據分析和思考了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出口貿易;影響;思考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172-02
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揭開了次貸危機的序幕。各國金融機構均遭重挫,全球股市狂瀉。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把這次危機稱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也認為,世界正面臨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實體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并向世界擴散,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的出口貿易。
一、金融危機概述
1.金融危機及特征。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征是人們基于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2.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1)刺激經濟的超寬松環境埋下了隱患。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源頭是其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新經濟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為避免經濟衰退,刺激經濟發展,美國政府采取壓低銀行利率的措施鼓勵投資和消費。從2000—2004年,美聯儲連續25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從6.5%一路降到1%,并從2003年6月26日至2004年6月30日期間保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利率低到了1%,貸款買房又無須擔保、無須首付,且房價一路攀升,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時代晚期的經濟繁榮。提供次級抵押貸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對一般個人家庭來說,低利率和房產價格一路飆升,編織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資住房成為巨大的誘惑。(2)次級貸款資產的證券化加重了危機的擴散。美國絕大多數住房抵押貸款的發放者是地區性的儲蓄銀行和儲蓄貸款協會,地方性的商業銀行也涉足按揭貸款。這些機構的資金實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資金被投在住房抵押貸款上對其資金周轉構成嚴重的壓力。一些具有“金融創新”工具的金融機構,便將這些信貸資產打包并以此為擔保,用于發行可流通的債券,給出相當誘人的固定收益,再賣出去。許多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金融機構投資于這些債券。抵押貸款企業有了新的源源不斷的融資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長的新的次貸;投資機構獲得較高的收益。從2001年以來,伴隨美國次級抵押房貸的大規模擴張,次貸的證券化也在加速。(3)次級貸款證券化的信息不對稱加劇了金融動蕩。次級貸款資產的證券化過程實際上是資產組合和信用增級的一個過程,也是多種資產疊加、多個信用主體信用疊加的一個過程。在資產證券化后,這種資產組合的信息和相關風險信息披露可能會趨于更加不透明,導致市場中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讀懂其中的風險結構,更不用說對其進行實時的風險定價了。由于對資產真正的價值和風險認知不足,投資者嚴重依賴評級公司的報告作出決策。
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損失不明,一旦次級抵押貸款出現了重大風險和損失,構筑在這些證券上信用增強和信用疊加也會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樓閣一般會“瞬間倒塌”,規避風險的本能加速了投資者的拋售,并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金融災難也就在劫難逃了。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1.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現狀。美國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至今繼續惡化,并向就業和消費領域擴散,非農就業連續兩個月大幅下降,其中2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6.3萬,為五年之內最大減少幅度;2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滑。次貸危機導致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世界經濟發展減速,同時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了消極影響。
中國海關總署2008年1月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 020.8億美元,增長15%,其中,從美國進口693.8億美元,增加17.2%,出口2 327億美元,增加14.4%。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減速導致其對中國進口需求回落是其中主因。
從貿易方式來看,2008年2月份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速仍然快于加工貿易,但兩者都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同比增速僅有0.7,比上月大幅下降32.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加9.6%,增速比上月下降8.7個百分點。由于美元的貶值,導致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被高估,剔除匯率因素后,中國對歐、美、日的出口都保持了下降的趨勢。這說明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減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正在顯現。
2.危機前后中國出口貿易額對比。2008年10月份中國出口額同比增幅低于20%,11月份的出口額同比增長僅為-2.2%,出現七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報告預計,2009年中國出口將大體保持2008年的規模,進口比2008年下降5%~10%,導致“衰退型順差”擴大,使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但與總出口對總產出的實際貢獻下降相背離,出口總量下降對總產出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截至2009年5月,中國第一季度的出口形勢也已知曉,如何在今年下半年和未來幾年內恢復中國出口大國地位,保持中國經濟增長高速增長,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國家統計局2008年10月27日在其官網上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個百分點。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躍升到第三位,僅次于美國與德國,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三、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外貿出口影響的思考
1.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美國次貸危機無疑給中國的金融業帶來了很多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金融監管等各個方面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美國次貸危機銀行業的打擊很大,所以中國的商業銀行應該尤其關注住房抵押貸款背后隱藏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揚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1)注意提高個人房貸資產質量,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監管,防止風險貸款產生。建立和完善個人征信系統,改變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僅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以及銀行和客戶間信息不對稱的現實狀況,減少各種惡意欺詐行為,加強已放貸款的監督管理;完善個人信貸法律,加強對失信、違約的懲處,從法律上保障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利益;規范抵押貸款放貸市場,防止惡性競爭導致抵押貸款質量下降。(2)中國應加強金融監管的力度。中國在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過程中,應對各種金融創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來的投資產品加強監管,并重視各種金融機構可能會對市場造成的潛在風險,進而避免風險失控導致金融市場出現動蕩,影響到中國整個經濟的發展步伐。(3)中國的金融機構創新要適合中國的國情。美國的次貸危機中,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盲目地借鑒或引進國外的創新金融工具。通過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方式,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銀行的信貸違約以及房貸的非流動性風險問題。但證券化存在著風險,將風險從銀行內部轉嫁到社會并不等于風險就消失了。此外,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對于當前中國到境外進行金融創新工具的投資也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不管是實施QDII,還是借鑒ABS,都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2.應對危機我們所應采取的一些措施。(1)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中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等貿易大國,一旦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危機,中國的出口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調整出口市場,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辦法,而且,調整的步伐要在穩健中盡量加快。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要大力開拓新的市場。200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消化了。(2)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需求萎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貿出口企業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訂單進行跨地區轉移,從沿海發達地區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還可以把訂單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享受與所在國企業同等市場待遇,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3)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中國的出口產品必須圍繞世界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加速升級換代,緊跟當今世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力爭在外貿增長途徑上實現新跨越和新突破,徹底擺脫資源、技術的束縛,使產品結構往中高檔方向調整,堅持不懈地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和研發的投入與力度,由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向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服務、營銷等環節延伸,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贏利空間和整體競爭力。
綜上所述,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我們既要清醒認識到它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嚴重性,又要進行理性的分析,積極采取對策。把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促進中國出口貿易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明.次貸危機波及中國外貿發展[J].經貿觀察,2008,(3).
[2]陳雨露,龐紅,蒲延杰.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J].中國金融,2008,(4).
[3]甄炳禧.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影響[J].亞非縱橫,2008,(2).
[4]肖毅.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本質及對中國的啟示[J].廣西金融研究,2008,(1).
[5]李羽中.論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原因和影響[J].經濟學動態,2007,(9).
[6]吳念魯,鄖會梅,高遠達.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警示與思考[J].金融研究,2007,(12).
[7]崔善花.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及警示[J].金融研究,2007,(12).[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