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石油類高校工程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問題,在研究中國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現狀、教育部以及原建設部就專業課程的設置規范與建議的基礎上,結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特點和石油類院校的教育特色,提出了對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并構建一個具有專業特色課程體系。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課程體系;石油類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280-02
一、課程設置問題的基礎性研究
(一)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國有近三百所高等學校開設了工程管理專業,從專業開設基礎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普通高校在實施教育部1997年撤并部分本科專業過程中,把原來與工程管理專業方向相關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技術經濟和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等進行重新組合,設立了工程管理專業;二是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原來專業如投資經濟、建筑經濟等專業的基礎上,改設為工程管理專業;再之,就是一些少數高校在學科和教師基礎不完全具備的條件下,考慮到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市場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增加,也設置了工程管理專業。
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學界認為目前工程管理人才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如下看法: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結構和中國的經濟發展脫節;專業目錄和課程體系設計比較落后,且缺乏學科交叉;三百所高等學校開設工程管理專業,領域廣泛等。中國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要積極推進工程管理教育,應進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學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學科體系、知識體系和組織體系,對工程管理教學活動進行深入研究。
(二)建設部的課程設置建議
對于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建設部的“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給出的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性 [1],其把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性課程三部分,其一,公共課程共1 200學時;其二,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性課程共1 000學時,專業平臺課程包括技術、經濟、管理、法律4個基礎平臺,特別強調技術類的專業平臺課程,該類課程總計850學時(其中50%用于技術類專業平臺課),專業方向性課程占150學時;其三,安排300學時,學校可根據其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實際情況自行使用。
該方案的特點是突出專業平臺課程,特別是突出技術類專業平臺課程。方案適用于有專業工程背景的院校,開設技術類專業平臺課程,對于有專業工程背景的院校,是強項和優勢,但對無專業工程背景的院校,卻是其弱項和劣勢。
(三)教育部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
對于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問題,另一個更具有權威指導性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規定的各專業主要核心課程 [2],其中對于工程管理專業(專業編號110104)給出的主要核心課程如下:(1)管理學;(2)經濟學;(3)應用統計學;(4)運籌學:(5)會計學;(6)財務管理;(7)工程經濟學;(8)組織行為學;(9)市場學;(10)計算機應用;(11)經濟法;(12)工程項目管理;(13)工程估價;(14)合同管理;(15)房地產開發與經營;(16)工程項目融資;(17)土木工程概論;(18)工程力學;(19)工程結構。
以上課程包括了經濟管理類主要的核心課程,這些課程構成經濟管理知識體系平臺;同時還有八門工程管理與工程技術方面的主干課程,構成工程管理專業方向的基本構架,是各個高校在制訂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計劃時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的主要依據。在此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學校可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設置專業方向的其他課程,因此該課程方案更適合于一般性質院校,即無論有無專業背景的院校,為培養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該核心課程體系建立的知識平臺是充分的。
二、石油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思路
(一)石油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石油類院校的人才培養,要和石油石化企業的人才需求相結合,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結合油田企業和石油化工企業在油田地面建設、建筑安裝、石化設備安裝和工程項目管理等生產活動,進行專業素質的培養,因此該專業應該以經濟學、管理學以及建筑工程學科相互交叉為特點,依托石油、石化企業,突出油田地面建設、建筑工程安裝、工程造價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培養方向,體現“既懂管理又熟悉工程”的特色,培養學生學習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建筑、安裝工程技術知識;進行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能力。
(二)石油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要求
石油院校的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熟悉建筑、安裝工程技術知識;熟悉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掌握投資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國內外工程管理的發展動態;具有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工程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應該了解石油行業的相關知識,對石油石化行業的生產環節、建設需求、管理特點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石油石化行業主要包括石油勘探開發,油田建設,石油儲運,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生產等,學生在掌握一般的工程管理相關基本理論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過程中,也要能做到專業學習和石油生產相結合,突出行業培養的特色和優勢。
三、石油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
1.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按照學科大類科學制訂培養計劃。依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平臺,依照拓寬專業口徑的思路按學科大類構建學科基礎課程,依照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路以及體現學校教育特色的思路設置專業課程。
2.在保證通識課程教育的前提下,把專業基礎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建筑制圖”等前移,讓學生盡早接觸到專業課程,使學生對所學專業在進入校門之初就要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3.注意傳承石油類院校的辦學歷史與服務面向,在專業培養中體現石油特色,開設“石油工業概論”、“油田地面建設工程”、“鉆井工程概論”、“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課程。
4.鑒于學生在“大四”學習中出現的考研、求職等“大四現象”,建議第七學期只開設選修課程,不開設必修課程,第八學期設置“畢業設計/論文”及專題報告等項教學活動。
在這些關于課程設置的思路之下,結合筆者所在院校的教學研究結果和教學經驗,建議石油類院校可有如下表的課程基本設置:
四、小結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從整體性探索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適應“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際,培育學校專業品牌與辦學特色的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培養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如何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筑如何適應經濟基礎的一項長期工作重大課題。建設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科學的課程體系的兩點思路:一要有準確的專業定位,結合石油特色方向,推進多模塊培養目標模式的課程體系構建;二要注重教學環節的研究和思考,課程設置的研究至關重要;此外,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分層實踐體系構架、實踐教學大綱制定、實驗室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也都是高等教育者應該重視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王立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2):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8.
[3]鐘昌寶.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3):89-94.
[4]劉昌明.外向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石油教育,2008,(4):57-60.[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