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它主要是指事業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方針,法規、政策以及財務制度,進行有計劃、有規則地分配、籌集和運用資金,并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財務監督、核算與控制,以此來保障任務與事業計劃全面完成的一套程序。它既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點核心,也是事業單位管理項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包含了收支管理、單位預算管理、負債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和財務報告等。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監督
中圖分類號:F8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105-02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改革積極推進的今天,雖然在某些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這個微觀的層面上,尚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
1.對預算編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根據國家預算管理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根據事業發展的計劃和任務,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預算管理作為一個系統,相關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是 很關鍵的,沒有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及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預算的編制肯定是一紙空談,但實際上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預算編制與考評都是財務部門一手完成。
2.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多年來,事業單位預算編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數加增長”的方法,雖較好地發揮了財政總量控制的優勢,但實際操作中,為滿足“財政控制數”和爭取資金的要求,一些單位在申請預算時,為了保證經費的充足,都在需求數上上浮一定比率,預備上級主管部門削減,歪曲了預算編制的目的。采用“上年基數加增長”的方法編制的預算,并沒有充分考慮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也沒有認真評價所提供的服務與效益,只是簡單地采用在往年預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系數的增量預算法。
3.預算編制時間倉促,難以保證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使預算缺乏嚴肅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財政預算草案從編制到批準經過“兩上兩下”的編制程序。而事實上從編制到批準的時間往往比較短,在編制預算時極易造成基本數據調查不清,項目論證不充分,不能做到全面細致、科學合理,使得預算安排先天不足,有可能既缺乏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又缺乏廣泛細致的科學論證,帶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
4.預算外收入管理不規范。一些單位未將應納入單位預算管理的預算外資金統一納入單位預算,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部分部門隱瞞、截留、擠占財政資金和其他收入,設置賬外賬、私設小金庫,誘發貪污腐敗現象。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意義
1.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內涵。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工作人員、政府有關機關和工作人員、社會審計機構和執業人員,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經濟事項和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檢查和監督活動。根據新出臺的《會計法》,可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分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監督和外部監督,而外部 監督又分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這三種形式被稱作“三位一體”的財務監督體系。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意義。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職能是伴隨著會計的產生而產生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行政事業單位逐步建立了內部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存著許多問 題。因此,理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弱化存在的成因,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已成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第一,各單位的法定義務,《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財務監督制度。”這一規定體現的含義是各單位都必須建立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必須履行。行政事業單位更應該在行業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監督制度。第二,利于處理國家、單位、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行政事業單位是國民經濟的組成細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是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經濟實體,要用國家撥付和單位增收的資金開展業務活動,發揮社會效益,并擔負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第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目前,社會上有一些單位管理體制不全,內部控制制度失效。有的單位雖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工作違規違紀、 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阻礙了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進行。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可以規范會計行為,明確責任,防止工作差錯和舞弊,避免因責任不清而互相扯皮、推諉,甚至越權行事,造成管理失控。建立和健全單位內部財務監督制度是當務之急,對確保單位會計工作的正常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嚴肅財經紀律,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是財政局監督的重要職能之一。尋找探索加強會計監督管理的對策,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準確可靠。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嚴肅財經紀律,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是財政局監督的重要職能之一。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財務管理是極其重要的價值形式的管理,是單位管理工作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物質保證,它關系著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如何改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1.加強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不斷發揮財務工作的服務保障,筆者認為,首先要不斷加強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作為單位內部一個特有的管理體系,它包含了《會計憑證審核制度》、《原始憑證規范化要求》、《支出審批制度》、《備用金制度》、《會計檔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制度》等多種制度。不斷加強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管理制度,可以規范各個單位的財務收支管理,繼而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統一的財務管理體制,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不斷加強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管理制度,還能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參與預算管理的管理意識。
2.創新完善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體系
創新完善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體系,要將公共資金特別是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這其中包括加強與提高收入支出的預算管理,同時也要注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效果。
3.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財務報告是政府解脫其受托責任的有力依據,也是政府重要的信息溝通制度之一。”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當前中國現有的政府決算與預算報告制度,已不能跟上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難以滿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了,為了能跟上財政體制改革的步伐,滿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我們應該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與國際接軌的以及更加全面的財務報告制度,不僅如此,我們還應對其作出詳細以及明確的規定,比如,我們可以設計出一套規范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準則,建立政府會計核算的具體范圍,明確政府財務報告中應包括決算、預算、社會保障基金與國有資產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夠確保準確、完整地將會計核算的結果和潛在的權利能真實地反映出來。
4.加速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變化,我們對于現行的行政事業會計制度中不能適應當前財政局勢的部分,應給予及時修改。特別是“招待費”、“人車會話”、“差旅費” 以及“補助費”和固定資產標準等部分,我們要根據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的趨勢狀況,來重新確定,實行政府采購、國庫直接支付、還有部門預算后相關的會計處理規定,我們也要根據今后一段時期的財力狀況來重新確定,這其中對于上級撥入的資金和預算內外的資金核算要以“綜合財政預算”的規定全部納入“收支核算”,明確與認識相應的會計處理制度,對固定資產我們還要確定一個比較科學與合理的方法來反映它的實際價值,使它的實際價值與面價值大致相符,以此來確保國有資產的增值與保值。
5.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全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是一種財政性資金,對預算外資金進行管理應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國家財政預算完整性原則,將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統一管理,保證政府資金收支活動的完整性。要把有限的資金統籌安排,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就必須強化收支管理,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
6.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提高相關人員執行預算工作的積極性。預算執行完畢后,要分析預算從編制到執行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際情況與預算不相符的,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各責任中心要對考核結果負責,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始下一輪的預算編制工作;對預算編制執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門,應當給予相應的激勵措施,使責權利有機地統一起來,以提高他們在以后執行預算工作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呂忠軍.淺談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J].財政監督,2007,(16).
[2]張秀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09,(4).
[3]金小娟.公益性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2009,(32).
[4]王雪玲.論《到燈塔去》的空間敘事藝術[J].學術交流,2009,(12).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