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沿著現實的路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而不信,知而不行”問題很突出,有違思想政治教學之宗旨,更嚴重影響素質教育方針的貫徹與落實,把捉“學而不信,知而不行”問題之現狀,透視問題之原因,為扭轉此問題找到實質性的對策。
關鍵詞:現實路徑;學而不信;知而不行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295-02
馬克思認為,“問題是公開的……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表現它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1] 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體現了教學改革的呼聲,更是教學效果得以落實的關鍵。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面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學而不信,知而不行”,而要改變這種現狀,掌握這一現狀,分析其原因,找準其對策,方能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開山劈路,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與針對性的貫徹與落實奠定基礎的工作。
一、“學而不信”問題現狀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遭遇過很多此類尷尬的現象:當我贊嘆任長霞臨危不懼,死而無憾為人民時,有的學生不屑一顧;當我講到社會主義條件下應該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時,有的學生竟然撇嘴;有的人甚至質疑說:都什么年代了,還會有那么傻的人嗎?當我在講“堅持集體主義”、“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時,個別學生就是認為為集體和國家犧牲了個人利益,沒人會記得你,英雄人物也風光不了幾天,幫助窮人損失的是自己,農民工就是應該被城里人看不起。因此,對于課本說法往往只是嘴上說說,心里卻另打小算盤。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學生一方面在識記思想政治課本中的知識,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體系,在考試時也運用課本知識和觀點進行解答,但是另一方面卻在私下里流露出對其所學知識和觀點的不認同甚至根本不相信的真實想法,他們只是迫于學業評價和期終考試的壓力,為了考個好分數去被動記住那些條條框框,而不是真正的因為相信它、信服它而主動愿意記住所學知識,在生活中更不可能去實踐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理論。
上述現象顯然與當前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精神大相徑庭。那么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呢?
其一,學生內在理解結構的缺陷。學生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即從現象上思考問題,而不是運用理性思維從本質上思考,知識掌握片面、政治是非模糊、道德感缺失等原因,造成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學而不信”的現象。其二,教師知識的灌輸與人格魅力的缺失。致使學生將學的知識,作為一種口號、一種得分的手段,外化為知識,卻不能不愿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教師過多從考試著眼,注重線性知識的簡單灌輸,脫離實際的烏托邦式教學,不作一分為二的分析。再加上自身的人格魅力的缺失、幽默語言的喪失、現身案例說法的局限,而這些都影響到傳授中的不到位與偏差。其三,社會的不良影響。商品經濟的海洋波瀾壯闊,但有時也會泥沙俱下,在這種大環境下有的學生理想淡薄,價值觀發生了偏離 。認為“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認為金錢的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因而對金錢便頂禮膜拜,主張金錢至上。其四,教育理念有待轉換。部分學校仍是本著應試為宗旨,而且對其現象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強調政治理論課口號多,師資隊伍配備隨意性強,閑雜人等均可講授,這也是“學而不信,知而不行”問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種現象的產生,影響了學生知識的掌握、觀點的接受、思想的形成、態度的轉變以及品德的建構,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妨礙了思想政治課思想教育功能的落實和學校教育目的的實現。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學而不信,知而不行”的問題。
二、“學而不信”問題的教學對策
那么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學生不僅僅愿意“學”還要樂意“信”,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行”呢?我認為,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要強理論知識,更要注重思維理念的教育。大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異常活躍,往往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能開始反思傳統,卻缺乏注重實際。在知識的理解上往往過多用功利主義觀點去分析鑒別,決定是“信”還是“不信”,是“行”還是“不行”仍習慣于運用形象思維,體現思維的深刻性與表面性共存,思維的批判性與片面性同在。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學會運用學科概念和原理方法進行思考。例如面對馬克思主義地位的當代爭論,是已經“過時”了抑或仍具有強勁的生命力,還是有其他的觀點,不僅要從理論上講透具有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理論特征,誕生于19世紀卻沒有停留于19世紀,產生于歐洲,卻跨越了全世界,同時要注重當下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以及事物本身發展否定之否定的邏輯,得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也凸現著其鮮活的生機與強勁的生命力。
二要強化政治方向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任務。政治方向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有決定性影響,它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的核心內容,是其政治覺悟高低的主要標志。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課教學就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例如講“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時,既要講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業績,也不要回避少數黨員腐敗變質的現象。但講到腐敗現象,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產生腐敗的真正社會歷史原因,同時還要幫助學生看到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透徹分析我們黨反腐敗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觀點、政治信仰和政治態度 [2]。
三要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是當代教育的中心任務之一,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甚至人類走向幸福、和諧的關鍵。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大學生正處在獲得“自我同一性”,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時期。“學而不信”,說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會妨礙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角色混亂”。要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允許學生對課本知識存疑,改變過去那種無視學生的政治思想實際狀況,僅以筆試的卷面答案進行評判的做法,探索新的有效評價機制和辦法。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存疑”,既不能不管不問,不了了之,也不能武斷否定,粗暴壓制,要通過發揮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特長和優勢,進行耐心細致的釋疑解惑 [2]。
四要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以往的政治課堂曾陷于這樣的誤區,上課“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巴滿堂灌。”教師講條條、學生記條條,考試考條條。教師與學生精疲力盡,但效果卻不佳,事倍功半。經過探索,大家形成這樣的共識,即變單一的課堂教學為自學、討論、講授三結合。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循循善誘,有的放矢,釋疑解惑,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使教與學顯得有聲有色,相得益彰。
五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思想道德理論建設,不能只放在口號之上,同時也得注重給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更多的人文關懷,不能形成公共課教師在低位上、考核標準上與專業課教師形成太大的懸殊與差別,與此同時,在經費上給予積極的支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深化教學改革的力度,方能形成教者堅信,學者愿意信,并愿意踐行于實踐之中。
另外,領導重視“學而不信,知而不行”問題,納入到教育理念轉換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更多的名人演講的社會課堂運用,實地社會實踐的操作,才能使學生信其學、知其用、用于行,真正終身受益的課程。
三、結語
“學而不信”問題的出現,既有認知問題,也有情感態度問題;既有思想方法問題,也有政治立場問題;既有學生心理因素,也有社會客觀原因,因此,我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對其區別對待,恰當處理,力爭做到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以學生為本” 、“關注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質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改傳統教育的接受式,灌注式教育模式,注重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注重學會學習”,“終生學習”,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現象。徹底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教學規律,以“教師”或者“教材”為中心,一切圍繞考試轉,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挖掘學生作為人的本質力量。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關注學習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視建立良好的師生交往關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適宜的學習情境。因此,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進行豐富的、多向的交流,實現合作學習和交互教學。從而讓學生既愿意學又樂意相信思想政治課上所傳授的知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對其加以運用,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0.
[2]李宗飛.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而不信”問題的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08,(1):31.
From“Practical Path” on the Analysis Learning without Faith Problem of the Students
HU Zi-zheng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Abstract: Along the path of reality,In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henomenon of learning without faith and practice with knowledge on students is very outstanding,Contrar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ore serious influence i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olicy,Drives learning without faith,and practice with knowledge,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or the perspective of reverse the problems found substantial measures.we draw the reasons of perspective,who find substantial measures To revers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practical path; learning without faith; practice with knowledge[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