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制衡不規范林地流轉的一種手段,在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的第4項的惠民政策中第21條被明確下來,明確指出了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和評估師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
中圖分類號:F23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8-0092-02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由于國家制定了很多惠農政策,深得民心。廣大林農作為森林所有者、經營者對林木資產評估備加關注,加快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制的建立。當前很多林業政策的實施需要通過評估來制衡。為進一步落實中央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扶持林業生產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第4項的惠民政策中的第21條闡述要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和評估師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林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林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有利于森林資源開發和流轉,可以有效保護森林資源,解決資產流失,保障生態安全;有利于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林農就業增收,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引導更多的森林資源作為商品進入市場,信貸資金進入林業生產領域,提高森林資源價值和資金使用效果,促進林業發展。因此,各地應充分認識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重要意義,盡快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相關工作。
2.加大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宣傳力度,普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知識,提高林農評估意識。鼓勵和引導林農、小型林業經營者主動參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務;創新評估方式,支持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集體的資源評估,支持以一定行政單位組織形式進行統一評估,提高林農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認知率。探索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市場機制,各參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要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實行一定比例的簡評,建立簡評機制,提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接受能力。
3.評估企業要遵循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的原則,積極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在加快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不同需求,不斷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類型和服務創新。在資源開發中,要綜合考慮當地林業生產中面臨的主要類型,有針對性地探索評估基本類型和可供選擇的其他類型;在評估收費中要充分考慮到林業災害發生的幾率和強度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收費率;在承評過程中堅持“評估適度、林農承擔評估費低廉、廣覆蓋”的原則;在全程服務中,要按照“公開、及時、透明、到戶”的原則規范服務,努力提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服務質量。
4.中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作為一項新興資產評估行業,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初,距今也只有近二十年的歷史。林業特點和損失分布情況決定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相對復雜,技術性強,經營成本高,工作中要逐步摸索和積累經驗。對于具備評估要求的區域項目,評估機構要主動提供評估要求;對于暫不具備評估條件的項目,評估機構要掌握動向。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具體事項,按照1996年12月16日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林業部(國資辦發[1996]59號)《關于發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的通知》。和2006年12月25日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財企[2006]529號)《關于印發〈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和程序執行。要盡快完善和修改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標準,決不能再出現一個項目十家評,十個樣的結果。
5.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中,政府的職責應體現在通過評估稅費等政策手段引導林農參加評估,并為評估企業提供技術和服務平臺,而不是主導評估業務或干預評估企業的正常經營。一是調整單一的收費類型,對資產評估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二是調整評估收費計費基礎,取消以資產評估結果作為評估收費計算標準的做法,實行計件收費、計時收費或計件與計時收費相結合的收費方式;三是調整限度。改變只規定上限,而不規定下限的收費做法,對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法定資產評估服務,實行基準價以及按一定幅度上下浮動的收費標準;四是根據社會經濟和評估行業發展情況,明確資產評估收費定價應當考慮的各項因素。評估企業作為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主體,應遵循市場機制和評估規則的要求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充分利用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手段,科學合理地確定費率,加大評估創新力度,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6.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支農惠農的重要手段,是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管理配套措施,在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中,政府相關部門要協同配合,理順管理體制,共同推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穩步發展。國家發改委應會同林業、財政部門做好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協調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實施意見》。盡快確定評估機構認證單位和組織實施的部門職責。林業主管部門應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積極引導林業生產經營者參加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評估監管部門應做好市場監管工作,開通“綠色通道”,積極協調評估企業開發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程序。評估企業作為市場運作主體,應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必要性、隊伍建設及宣傳等各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切實提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服務水平和業務管理能力。
7.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信息共享機制和內控機制。建立林業部門與金融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快林權證登記、抵押、流轉等信息的電子化管理進程,將上述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和保險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方便銀行、保險查詢及貸款、保險管理。推進人民銀行和保險征信體系建設,逐步擴大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林區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林農、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和林業企業的電子信用檔案,設計客觀、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信用評級和信用評分制度,充分發揮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
8.規范操作經營行為,建立法律追究制度。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違反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致使評估結果失實的,評估機構資格管理部門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對評估中出現的舞弊行為,一經查實,吊銷其評估機構資格,違紀者依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分,對以上被處罰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認定機構資格的管理部門可以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國家應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納入價格評估體系,進行常態化管理。一是應有國家發改委批準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資質證書:依據《國家行政許可法》(國家主席令第[2003]第7號)、《國務院對確需保留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2004]第412號)和《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令[2005]第32號)、《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令[2005]第33號)依法申請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專業資質證書機構和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師執業資格,是國務院授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認定行政許可范疇。二是依法成立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機構,必須按照《國家價格法》(主席令[1998]第92號)和《價格評估管理辦法》(計價費[1996] 2654號)規定,依法進行評估。三是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必須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工作,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維護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各類價格評估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健康開展。應盡快組建國家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集團。[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