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已成為全球熱議的焦點。近日,美國施壓人民幣匯率的強硬態度,再一次掀起了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高度關注。許多國際經驗已表明,證券市場的走勢同人民幣升值趨勢保持一定的正向相關關系。究竟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的證券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證券市場又將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沖擊?首先,對人民幣升值的現狀及趨勢作了簡要的闡釋。隨后,分別從證券市場的總體結構及各行業的角度著重分析人民幣升值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最后,提出消除人民幣升值對證券市場的沖擊的對策。
關鍵詞:證券市場;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82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090-03
一、人民幣升值的現狀和趨勢
(一)人民幣升值的現狀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8.27元調整為8.11元,人民幣日升值幅度為2%,從此人民幣對美元一路升值。2006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首度破8元,2007年人民幣加快升值。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突破7元,以當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6.9920元計算,自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達13.79%;2008年9月23日達到美元兌人民幣6.8009元的歷史最高點。2008年年中,全球金融危機惡化之際,人民幣匯率開始穩定在6.82~6.84元之間窄幅波動。2009年我國經濟率先復蘇,2009年3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8389元,2009年11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達6.8273元。2010年3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8261元。從2005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
(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始終保持升值的趨勢。2008年以前,人民幣處于大幅升值狀態。2008年以后,人民幣則維持小幅漸進升值的態勢。近日,歐元區貨幣動蕩不安,人民幣匯率并未受影響。盡管美國尋求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施加壓力,但中國政府的“維穩”態度堅決,人民幣匯率依然走勢平穩。這充分證明,國際社會的反應雖是影響匯率決策的直接因素,但絕非決定性因素。匯率是一個影響經濟全局的指標,長期中,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會帶來人民幣升值。而短期內,由于目前中國對經濟復蘇的趨勢尚不穩固,加之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短期內人民幣匯率“維穩”也是大勢所趨。因而,人民幣長期趨向升值、短期保持平穩的漸進式升值趨勢似乎較為合情合理。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證券市場的總體影響
1.對A股市場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A股市場的沖擊是一把“雙刃劍”。總體看來,人民幣升值會帶來A股市場的短期實質性利好,但潛藏一定的風險。
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刺激大量投機性短期資本(俗稱“熱錢”)流入我國。由于股票市場投資期限短、變現能力強、投資回報高等特點,大量流入的投機性短期資本首先沖擊我國股票市場,這有利于增強市場資金的供給,增強市場信心,活躍A股市場,進而推動股價及股指單邊上揚。而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的出臺,更是打開了外資進入證券市場的大門,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升溫,將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國際游資進入A股市場進行套匯,提升國內A股市場的國際化估值。此外,人民幣升值為我國帶來巨額的外匯儲備,使央行投放了超額的基礎貨幣,致使國內流動性過剩,也對證券市場中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但長期看來,由于游資的流動數額較大及“快進快出”的特點,“熱錢”可能快速變現,獲利后迅速抽離股票市場,無形中增強市場非理性波動的風險,對證券市場的穩定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同時,可能擾亂投資者心理預期,加大對A股市場的監管壓力。因此,人民幣升值亦有可能成為影響股票市場的不穩定因素。
2.對B股市場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對B股市場是利空的。一方面,由于滬深B股分別以美元及港元計價,人民幣升值會使美元和港幣面臨貶值壓力,B股市值縮水,這種系統性匯率風險會造成投資者的投資損失,帶給投資者很大的心理不安。而自2001年2月B股對境內投資者開放以后,境內投資者逐漸成為B股市場的投資主體,人民幣升值使境內投資者不愿按現行價格兌換美元投資B股市場,導致B股市場資金供給大量減少。但相對而言,人民幣升值對滬深B股市場所產生的效益有所差異。雖然港元與美元掛鉤,意味著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港元相應貶值,但隨著香港與大陸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帶動著港元兌美元升值,深B股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滬B股要小得多。另一方面,B股市場的上市公司以出口行業居多,而人民幣升值會增加出口企業的成本,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降低出口企業的利潤,影響出口的積極性,為出口企業造成較大的經營壓力。受到出口企業業績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B股市場也是利空的。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看法需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才成立,即在一定時期內保持某股的A股與B股價格不變。但實際中,A股與B股的價格卻是動態變化的。人民幣升值會使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價值上漲,B股上市公司資產增值,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業務開展、增強盈利能力,推動B股股價上漲。同時,B股市場也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人民幣升值可能導致B股市場的整體市盈率下降,并進一步拉大A股與B股的價差,留給B股市場強大的上漲空間,有利于B股市場的投資。況且,我國B股市場的規模尚小,流動性較差,因此,綜合來看人民幣升值對B股市場的影響有限。
3.對H股市場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對H股的影響最為顯著。H股是以美元或港幣標價的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H股升值。目前,H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較快,相對于B股市場,H股資金流動性更強,投資風險及上市公司的監管成本相對較低,優勢突出,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潛在收益將成為刺激行情上漲的強大動力。同時,人民幣的升值使國際游資購買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得欲望大大增強,加之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的性質,沖擊H股市場已然成為國際游資購買人民幣資產進行謀利的最便捷的渠道。另外,同與之對應的A股股價相比,H股股價相對偏低,人民幣升值會帶給H股市場巨大的上漲空間。
(二)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
1.房地產業
人民幣升值后,地產重估增值,貨幣供應量增加,房地產業將享受增值和刺激需求的雙重好處。
在需求方面,自住型需求、投資性需求及投機性需求都有所增加。對于自住型需求來說,人民幣升值導致物價變得更便宜,人們用于購房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購買力提升,升值的收入效應和財富效應導致自住型需求增加。另外,人民幣升值會推動人們對升值的預期激增,使以投資為目的的投資者坐享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但最主要的是,人民幣升值會吸引大量外資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而房地產市場恰好可以迎合國際游資在短期中獲取暴利的目的性,投機性需求大大增加。據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 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2009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共增加4 531億美元,扣除同期貿易順差1 960.7億美元和實際利用外資900.3億美元,差額1 670億美元即意味著超過千億的投機性短期資本流入國內。
其次,人民幣升值可降低房地產的供給成本,突出的表現為以鋼鐵為代表的建筑成本的價格下降。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市場供求雙方面的作用共同推動房價上揚,造成了房地產行業的短期利好。
但升值給房地產業帶來的利好作用并非長期存在。隨房價的持續上揚,最終必然招致房產泡沫的形成,若升值依然存在,將使支持房價的宏觀經濟遭受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直至升值達到極限,房價達到了最高點,宏觀經濟衰退,泡沫破沒,房價開始下降。這一點,韓國、日本、臺灣均可以作為前車之鑒。因此,我國政府正極力抑制人民幣升值及房價的過快上漲。
2.鋼鐵行業
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據《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10年春季報告》顯示, 2009年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接近70%,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進口量已占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75%。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兩月,我國鐵礦石進口9 607萬噸,同比上漲21%。業內人士預計,3月份進口量將達6 000萬噸。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據悉,2006年人民幣升值降低鋼鐵行業成本約30億元,寶鋼、武鋼等以進口鐵礦石為主要原材料的公司受益匪淺。成本的大幅降低對于鋼鐵企業改善經營環境和提高公司的業績有顯著影響,同時也刺激股價的上揚。
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但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短期內受國內外鋼材價差和國內需求的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據統計,2008年我國鋼材凈出口4 382.6萬噸,2009年鋼材凈出口僅為2008年的1/6,而2009年的鋼材產量為69 626.3萬噸,上市公司的出口比率很小。加之國內外鋼鐵價差高于2%,并存在逐漸擴大的趨勢。因此,短期內對鋼鐵行業影響不大。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國內外鋼鐵價差的縮小,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
3.汽車行業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汽車行業將產生多重影響,可謂喜憂參半。
第一,我國汽車關鍵配件大多從歐洲和日本進口,而汽車配件在汽車制造成本中占有較大比例,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將得益于進口汽車配件價格的下降,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人民幣升值將促進汽車進口,打擊國內汽車企業。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41.9萬輛,價值153.6億美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8%和1.4%。國外進口車價格的下降,將加快國內汽車的降價速度,對幼年的中國汽車行業形成沖擊。
第三,不利于汽車零部件和國內汽車的出口。對于零部件出口企業而言,由于在國際市場中不具備技術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又削弱了其價格競爭力,零部件出口企業受升值的影響較為顯著。而對于汽車出口來說,我國汽車出口大多集中在經濟型轎車領域,人民幣升值必然引起汽車出口價格上漲,競爭力下降,阻礙中國汽車業向世界進軍的步伐。2009年我國汽車出口呈現量價起跌的態勢,全年共出口整車及各類底盤37.07萬臺,同比減少44.7%,出口金額51.93億美元,同比減少42.6%,整車出口幾乎比2008年減少一半。
第四,人民幣升值將促進國內汽車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人民幣一旦升值,將對投機性短期資本的壓力產生一定的緩沖作用,主要受益者是那些以國外汽車市場為主要收入來源、外資投入成本或負債多的公司,如上海大眾。
三、消除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證券市場沖擊的對策
(一)完善匯率制度
從長期來看,建立一個有效、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是一個現實的選擇。逐步推動資本項目放開,在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實施更為靈活的匯率政策,適當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增加匯率彈性,有助于降低公眾對匯率失調的預期,加大對匯率的投機成本,抵御外資的沖擊,使國內貨幣政策相對獨立。加強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開展遠期外匯買賣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加快國際結算和外匯融資速度,提高人民幣和外幣的流動性,以穩定人民幣匯率和整個金融市場。改革結售匯制度,轉變外匯儲備高度集中在國家手中的局面,逐漸向民間分流,分散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
(二) 加強對境外投機性短期資本的監管
投機性短期資本對證券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本幣與外幣的利差過大是引起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采取適當降低人民幣存款利率或提高貸款利率來限制大量的投機性短期資本流入我國,并加強對外匯流入資金的監管,謹防各種偽報形式的投機性短期資本在經常項目下流入,切勿盲目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加強對國際收支的統計分析和監測預警及國際資本向證券市場流動的風險程度測算,及時防范投機性短期資本在證券市場上“興風作浪”,鼓勵國際金融機構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抑制套利資金的流入。然而,加強防范的背后更重要的在于引導,進一步拓寬外資市場,引導外資通過更多渠道進行投資,而不拘泥于股票及房地產市場,對證券市場的穩定性來說將是不小的貢獻。
(三)擴充證券市場容量
目前,相對于我國整體經濟而言,證券市場的規模偏小,尤其缺少大型優質公司。狹小的證券市場固然會伴隨很強的不穩定性,少量的股票拋售即會引起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于巨額的投機性短期資本的炒作和誘惑便更無可奈何。因此,壯大證券市場容量已亟不可待。加快優質的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步伐,可增強證券市場的流動性,擴充證券市場容量,提升證券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四)進一步推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
對國家來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最大的意義莫過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自2006年4月17日央行發布實施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至2009年12月31日,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QFII共69家,獲批總額度650.3億美元,由于相關法律的缺失及制度設計的不完善,我國的QFII短期內遭受了重大損失。但進一步推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勢在必行。作為QFII的補充和逆向操作,在國外資本流入國內資本市場的同時,推動國內資本流向境外市場,促進資本的雙向流通,對沖一部分“熱錢”的消極影響,降低非貿易項目導致的外匯儲備非正常增長,減少資本項目順差,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會督促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升H股,實現A股及H股市場的對接,并有利于加速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和相關制度改革,加快國內股價的結構性調整,達到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的“雙贏”。
(五)適當擴大內需
在“投資、消費、出口”——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仍起主導力量。而當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導向型上市公司的業績造成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的表現。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國內市場,擴大內需,利用我國人口眾多的優勢可有效地減緩經濟動蕩,并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減輕出口萎縮帶來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自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未來仍有小幅漸進升值的趨勢。而人民幣升值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證券市場的總體結構來說,人民幣升值對A股、H股市場將形成利好,對B股市場的影響有限。從行業角度來說,各行業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各異,其中,房地產業、銀行業、航空業受益于人民升值,紡織、煤炭、農業將承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而鋼鐵、石化、汽車、電子信息行業則是利弊參半。針對這些影響,我們應從匯率制度及證券市場兩方面雙管齊下,共同作用消除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證券市場的沖擊。
參考文獻:
[1] 劉贛州.匯率波動與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相互作用機制分析——兼論人民幣升值條件下中國證券市場穩定的對策[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1).
[2] 趙勇.A股市場: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背景之下[J].國際融資,2007,(9):17-19.
[3] 崔顯林.人民幣升值預期對當前A股市場的正負影響分析[J].經濟金融觀察,2009,(7):21-22.
[4] 郭雪梅.當前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及對銀行業影響分析[J].經濟理論研究,2008,(15):61-63.
[5] 呂彬彬.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影響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6,(5):80-81.
[6] 吳世亮,李孝君.證券市場博弈人民幣升值[J].國際融資,2004,(1):39-41.
[7] 王小梅.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農業的影響[J].農業經濟,2005(4):35-36.
[8] 王園林.中國證券市場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措施[J].國際經貿探索,2003,(11):36-38.
[9] 張婷婷,季曉霞.人民幣升值壓力分析及政策建議[J].財經之窗,2008,(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