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業信用水平,緩解因資金缺乏引起的發展受限問題,同時,為作為貸款發放方的銀行提供了保障,解決了銀行因擔心貸款不能及時償還而引起的惜貸問題。因此,在我國開展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開展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要保證行業協會監督與國家強制保險政策相結合;積極發展信用服務中介行業;健全相關法律;完善信用體制等方面的健全。
關鍵詞:信用保險;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106-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2010年,我國更有望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這樣一片經濟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下,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卻身陷融資難、貸款難的窘境。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基礎、最活躍的部分,中小企業的市場優勢在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拉動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技術創新、促進市場繁榮、方便群眾生活、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業投資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在市場競爭中有其劣勢和弱點。正是這樣的先天不足使其在銀行貸款中得不到主流銀行的信任,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在此種情況下,開展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信用保險成為解決銀行惜貸問題的一種重要的解決方案。
一、企業貸款信用保險及其在我國的開展情況
企業貸款信用保險實際上是為借款企業提供擔保的業務。該項業務投保時將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向保險公司投保財產保險,一般還要將相當于貸款金額的資產向保險公司抵押。投保企業由于生產或經營原因導致企業倒閉或經法院宣告破產,由保險公司償還企業所欠銀行貸款本息后,企業貸款本息的債權應由銀行簽署權益轉讓協議書后轉移給保險公司。
由于信用保險中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比一般保險的風險大,因而即使在西方保險業較成熟的國家對保證保險也采取謹慎的態度。一方面,政府對從事信用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資格進行限制,一般只特別批準保險公司或專門經營保證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辦理該項業務,禁止一般保險公司進入此險種的運營;另一方面,對保證保險的適用范圍、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立法上予以明確規定,以確定保證保險業務在該國中健康穩定地運行。
我國的市場經濟和保險行業還處于較不成熟的階段,立法上的疏漏以及學術意見上的不一致導致實務運行中的混亂,加之目前國內社會信用狀況普遍低下、信用體系尚未完善,使得我國的企業信用保險始終不能進入市場。2009年,財政部、商務部、保監會等有關部委先后發布《關于落實2009年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和信用保險補貼政策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中小商貿企業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保費補助工作的通知》,強調了要充分借助信用保險促進信用銷售,為國內信用保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推動我國信用保險奠定了基礎。
二、實施企業貸款信用保證保險的瓶頸
(一)信用體系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國內“信用”還僅僅停留在道德層面上,對于社會行為人信用的約束還只能依靠自身的道德品德,無法做到對于其信用行為制度化、標準化、統一化的評價和約束。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轉軌時期,人們的借貸理念、消費理念、信用風險理念等還沒有完全成熟,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信用約束和管理的難度。
(二)信用相關信息不公開、不流動
在我國,對于征信數據的開放和使用在法律上都還沒有明確的界定,無法準確統一地界定企業公開信息和商業機密,沒有科學合理地法律規定,征信數據的收集、整理和運用也變得十分困難。企業的信息公開尚未開始,多數企業不能向社會開放有關運營情況的原始數據,向工商、稅務部門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一個企業多套賬目比比皆是。
(三)信用評級制度建立困難
我國屬于非征信國家,信用服務主體尚未成熟。我國的信用服務企業具有發展歷史短、市場成熟度差、缺乏獨立性和中立性、信用產品生產力低的特點,阻礙了我國信用體系的發展。
(四)相關法律制度尚未完善
我國對不守信行為人的懲戒制度還沒有完全成型,行為人由于失信所獲得的利益往往大于因失信而受到的懲罰。有人甚至利用法律上的空白逃脫責任,這使得失信行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商業活動當中,失信人也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五)國內保險公司開辦動力不足
我國信用調查評估、商賬追收等服務相對滯后,這無疑增加了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和追償成本,加之信用保險中較高的道德風險、企業投保意愿低、經濟形勢變化無法估量、風險管理技術相對不成熟,造成保險公司對于此類險種敬而遠之。
(六)對于信用保險的認知程度有限
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和保險行業發展程度較西方發達國家還較為落后,使得我國保險市場上保險品種單一、企業保險意識弱。這一方面令有投保意愿的中小企業沒有合適的險種選擇,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投保意愿使得保險需求處于較低的水平,保險公司無法從中獲益。
(七)投保過程中存在的道德風險
信息流通體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業和保險公司之間產生信息不對稱,從而發生了逆選擇。中小企業對自身的經營水平、還款能力有著充分的了解,而保險公司對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沒有充分地掌握,在這種環境下,經營狀況好、還款能力強的企業往往沒有投保意愿,主動參保的常常是經營狀況相對較差、還款能力較弱的企業。另一方面,投保后的中小企業在擁有保障的前提下將資金運用到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中;而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銀行機構也因為有了保險公司的保障而放松對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審查,忽視為信用狀況不合格的申請貸款企業提供貸款帶來的風險以提高自身收益。其結果是大大增加了保險公司所承擔的風險,不利于其財務穩定性以及健康發展。
三、發展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的對策和建議
(一)行業協會監督與國家強制保險政策相結合
一方面,大力推動行業協會的發展,形成產業生態群,利用行業協會對于本行業的了解和相關知識針對行業可能出現的經營虧損、高風險投資所引發的道德風險進行監督和控制;同時,為其協會成員提供包括信用風險管理和資金融通等各項服務在內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國家可以要求具有高風險行業的中小企業在投保時必須購買相應的貸款信用保險,采用差別費率,使具有同質風險的同一行業投保企業數量增加,以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穩定性。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道德風險和逆選擇的發生。
(二)積極發展信用服務中介行業
信用服務機構可從商賬追收、信用調查、資產處理及變現等方面有效分攤保險公司風險,同時為企業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便利。但由于我國的信用企業目前尚未成熟,要求其在短時期之內成長為能有效為市場提供準確信息的服務機構并不現實,因此,國家需要在其起步階段進行扶持,使其建立起規范、專業的經營模式,樹立良好的信譽。但要注意不能使其喪失獨立性和中立性。要鼓勵建設全國范圍內的信用信息數據庫,保證信息的通暢和流動。
(三)健全相關法律
目前,我國的保險法、公司法、擔保法等相關法律對此類險種涉及較少且規定模糊,尤其是對于以隱瞞欺詐等手段騙取貸款或騙保的違約失信行為缺乏相應的制裁措施。所以,我國在相關立法方面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在立法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完善有關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險的法律法規,明確各行為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規定與之相應的處罰措施。
(四)完善信用體制
沒有健全的信用機制約束,便不可能存在真正健康發展的信用市場。建立完善的信用機制需要擁有準確全面的信用記錄體系,該體系包括對合同的每個主體(包括銀行、中小企業、保險公司)的交易行為進行相關記錄,并以此為依據對相關主體進行評估、劃分信用等級,對于信用低下的主體降低信用等級,形成各部門共享的信息資源。如此,形成激勵機制,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將能夠憑借自身較高的信用等級順利獲得銀行貸款,而信用較差的中小企業將因其較低的信用等級而無法獲得貸款,以此激勵行業內企業依法行事,挺高自身信用等級。
開展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對于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于銀行資金的有效運用、提高保險公司效益也有積極的意義。此保險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業信用水平,緩解因資金缺乏引起的發展受限問題,同時為作為貸款發放方的銀行提供了保障,解決了銀行因擔心貸款不能及時償還而引起的借貸問題。因此,在我國開展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保險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喬林,王緒瑾.財產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
[2] 龔秀國.我國銀行業風險與存款保險制度的完善[J].四川大學學報,2005,(2).
[3] 莊慶.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保險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金融,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