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實體經濟,并波及到高校。在分析了金融危機對高校的影響之后,從戰略規劃的范圍、組織結構的調整、科研學術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學制和課程的調整、資源整合和制度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戰略實施和評價的工具、方法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促進高校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高校;戰略管理;戰略實施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168-02
始于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經濟的惡化。我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部分實體經濟陷入困境,特別是在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制造業核心板塊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長期以來憑借高度專業化和價格競爭為利器的制造業集群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經濟已實現企穩回升,且在2009年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335 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但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國內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正是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高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再加上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對高校的影響,給高校戰略管理的實施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而且挑戰大于機遇,。如何在金融危機和國家經濟企穩回升背景下,更好地實施戰略管理,促進高校更好更快的發展,是擺在每一所高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高校的影響
盡管我國實體經濟已經基本復蘇,但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力仍在不斷釋放,除了對實體經濟的復蘇仍有影響之外,危機給各國大學校園也投下長長的陰影,一些名校也不例外。這種影響相當于影響了一代人的高等教育。在戰略管理已經基本上進入精細化的我國高校而言,只有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才能更好地制定規劃,詳細地組織實施,才能度過嚴冬,共克時艱。金融危機對我國高校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費緊缺是高校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我國的高校基本上分為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公立院校的經費主要靠學費、政府撥款和其他經費,而私立院校的經費主要靠學費以及個人或組織的資金維持。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院校,學生的學費是一樣的沒有發生變化的。而政府的撥款變化也不大。公立院校的其他方面如科研成果的轉化、實體企業等都會受到影響。私立院校更是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經費來源的緊缺,也即經費的來源減少了,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辦學成本卻在不斷上升,也即支出增加了。實體經濟復蘇仍然乏力,各高校的經費緊缺將還會加劇。往年學校還可尋求社會捐助,而如今各行各業都受經濟危機的困擾,向教育機構捐資的熱度大不如前,只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少大學為了減少預算壓力,甚至不惜砍掉某些學科的課程。結果是學校削減經費開支、削減人員,這樣,學校的硬軟件設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而且人心惶惶,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少,對人才的質量要求卻越來越高
正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部分企業進入了調整期。一方面,從組織結構方面進行改革,實現組織結構扁平化,盡可能實現“零管理層”,因此,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提高效益,進行技術革新,需要能夠給企業創造更大效益的人才,因此,對人才的需要基本上朝著高質量的方面發展。這一變化,對高校來講,對人才的培養需要重新審視,不但需要確立與用人單位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養計劃,還需要從素質教育、實踐動手等方面來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高校之間的競爭加劇,生源成為高校爭奪的對象
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是人們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對學生家長或學生自己而言,在擇校和擇專業方面對成本與效益、教育投入與回報、就業前景等現實問題的考慮是,盡可能使自己所獲得的效用最大。而生源是確定的,只會越來越少。這樣,高校之間對生源的爭奪會更加激烈,就可能導致有些高校面臨招不到學生的情況,面臨“關閉”的威脅。
二、高校戰略管理實施的對策
然而,危機也是一種機會,在金融危機給高校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機遇。各高校必須要抓住這一機會,通過SWOT、情景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各自的內外部環境狀況,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規劃,通過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來保證戰略管理的實施。為此,建議各高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擴大高校戰略規劃的范圍
由于高校的經費較為緊缺,在滿足基本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同時,最大限度開源節流,引入零基準預算法、動態預算等管理方法。不僅從學校的宏觀方面,如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經費、科研經費的投入等方面進行規劃,還要將微觀方面,如學生的入學、師資的供給和需求、課程設置等也納入學校的規劃中來。而且結合高校的職責,將學校的學術資源和校園規劃等方面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規劃,將組織的當前績效與未來目標相聯系,更加詳細、深入地制定戰略規劃。并成立戰略管理的機構,負責組織戰略規劃的制定、戰略管理的實施和監督,確保戰略規劃貫徹落實。
(二)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提高學術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
高校與企業等相比,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機構較多但相對獨立,而且事情相對單一。因此,不論是金融危機時期還是后金融危機時期,組織結構的調整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好權利責任的下移,加強教學院系的權利和責任,并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考核監督措施。還可以引入企業管理中的“極限管理”、“成本否決制”和“雙重成本否決制”等辦法,減少或合并相關組織機構并相應減少行政人員、增加教學科研人員,爭取對每個人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讓其發揮最大的效用,提高其辦事效率。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學校乃至每個人的科研學術水平,進而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打造學校對外的良好聲譽,為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實行完全的學分制或調整學制和相應的課程設置
在我國,本科的學制大部分為四年,高校的管理為學年制和學分制相結合。這樣,不僅學校的辦學成本高,而且學生的上學成本也高,不僅多花費學費,而且也少了工作掙錢的機會。因此,各高校可以創造條件,爭取實行完全的學分制及減少學制,將學制調整為3年,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常見本科學制就是3年制。或者根據專業的特點,減少或合并有些課程,或采取壓縮課時、削減學時和增設暑期課程等措施,也可以引入現代化的教學媒介,如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用于內容變動不大或幾年基本不變的一些基礎課教學中,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大大減少了辦學的成本。
目前的金融危機和經費緊缺正提供了高校創新和變革的最佳時機。但既要保證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要減少辦學成本,這一方案實施起來并非易事,需要嚴格籌劃、充分論證、嚴密組織。高校不能因為改革而降低質量,也不能把本科教育辦成職業教育,仍然要在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突出自己的特色,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辜勝阻曾經指出:“美國金融界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一個深層次原因,金融機構的管理層索取高額的薪酬獎金而過度發展和推出復雜衍生品加劇了金融危機。”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唯有肩負責任,方能不辱使命。所以,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要做到這一點,教育首先必須對人負責,對受教育者負責,才能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使其心靈的和諧達到完善的境地。真正的教育,應當是愛的濡染,是美的熏陶,是善的弘揚,是真的追求。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不僅指明了育人的方向,更闡釋了教育的責任所在。所以,成功的教育,首先體現在走出校門的教育對象,應當是對社會、對民族、對集體、對家庭,有積極性而無消極性、有建設性而無破壞性、有促進性而無倒逆性的人,真正體現教育的本質所在。
(四)引入先進的實施工具、方法和戰略管理的評價機制
目前,在戰略管理的實施和評價過程中,平衡計分卡和六西格瑪是比較常用而且也是在實踐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據和方法,在高校戰略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引入,以使得高校管理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這對高校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實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進行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和制度創新
在學校的發展中,往往出現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制度落后,相互之間沒有協調一致等情況,在戰略管理的實施過程中,要整合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優化制度設計,渡過難關,提高學校的軟實力。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由于高校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學校的管理者要有戰略眼光,應用戰略管理,確立明確的辦學理念,明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強化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的科研學術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學校的師生員工還需要共同努力,戰勝危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陶靜,等.美國高校戰略管理的實施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民族論壇,2008,(6).
[2] 劉向兵,等.高等學校實施戰略管理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5).
[3] 魏海苓.美國高校戰略管理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5).
[4] 教育的社會責任,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