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訴訟法教學采用的流程圖法是指將訴訟法課程內容按照程序規范編制成相互關聯的、體系化的流程圖,使學生在流程圖中理解并掌握訴訟程序的教學方法。傳統“說理型”教學無法突出訴訟法的特點,而流程圖法具有直觀、整體性等特點,易于與多媒體教學及模擬法庭等相結合,可提高高職高專訴訟法教學的整體效率,是特別適于高職高專訴訟法課程的教學法。
關鍵詞:流程圖法;高職高專;訴訟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221-02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訴訟法指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其性質是程序法。程序法是實體法的對稱,實體法規范實體權利義務,如合同法、物權法等,而程序法則規定實現權利的程序或步驟。與實體法相比,程序法內容繁雜,相對較為機械、枯燥,不如前者容易通過理解去掌握,學完各門程序法課程之后,容易將各種程序混淆。高職高專學生由于學制所限,課時較短,很難掌握各種復雜的程序。因此,課題組提出將訴訟法課程編制成系統的流程圖,教師通過流程圖講授訴訟程序。
一、高職高專訴訟法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說理型”教學不能形象直觀地展現訴訟程序,使學生缺乏整體感
傳統的法學教學偏重于說理,遵循著法律規范—法理闡釋—案例教學的路徑進行,這在實體法教學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而訴訟法學科邏輯性強但抽象,更具有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說理應退居于第二位[1]。傳統教學方法適于局部的詳細探究,導致學生對于訴訟程序缺乏形象的概念,缺乏整體感,并容易將三門課的訴訟程序記混。
(二)機械重復的訴訟法教學內容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基于訴訟法的上述特點,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枯燥乏味,由于缺乏實體法課程的生動情節,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課程的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尤其是講解較為復雜的程序,容易形成支離破碎的感覺,使學生知難而退。
(三)機械的背誦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了解到,學生普遍反映訴訟法內容多,無規律,難記,而且自學也不得要領。目前,教學考核的方式單一,大多采取必修課閉卷考試的方式。這樣,即使學生通過機械記憶將法律條文背下來,但卻難以與訴訟程序的實踐操作相聯系。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的綜合能力差、實踐能力欠缺。
二、流程圖教學法的概念、特征及采用的必要性
(一)流程圖教學法的概念
這里所謂的“流程圖教學法”,簡稱“流程圖法”,是指將課程內容按照程序規范編制成相互關聯的、體系化的流程圖,使學生在流程圖中理解并掌握訴訟程序的教學方法。在政治、歷史等課的教學中使用方框圖講解與流程圖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直觀地說明事物之間或者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說明某個問題包括若干方面,主要是強調靜態的關系;而后者側重體現程序的動態“流程”。
流程圖法早已在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理工科教學中得到應用,而在人文社科的教學中尚未得到重視,成體系的流程圖教學法在國內亦未得到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國的法學教學,包括訴訟法在內,仍以教師系統講解、理論闡釋為主,忽視了流程圖法特別適于訴訟法教學的特性。
(二)流程圖法的特征
1.直觀性
流程圖法把抽象、繁雜的法律條文予以圖形化,以圖形具體描述訴訟程序的動態運行過程,體現程序的時序性,給學生以形象概念,減少訴訟法課所特有的抽象、枯燥,增加趣味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由于人對圖文組合的記憶強于對單純文字的記憶,因此,直觀有助于學生的記憶。
2.整體性
訴訟法學是研究訴訟程序體系的一門學科,要求從整體上把握訴訟中的各個環節。流程圖法整合訴訟法學的相關內容,從民事、刑事、行政領域以及司法機關、當事人、參與人等多角度全面理順訴訟流程,清楚展現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運行過程,給學生以整體感,即在頭腦中建立整體框架,而不至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整體感從另一個角度幫助記憶。
3.高效性
訴訟法學科的性質決定其不如實體法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普遍反映學完各門訴訟法課程之后容易混淆,流程圖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工具。訴訟法的原理均有相通之處,流程圖法將我國三大訴訟法通過流程圖加以整合,將訴訟程序以流程圖的方式表現出來,便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求同”的同時,更強調“存異”,而且,比對法是記憶的捷徑。直觀、整體的對照,不僅使學生迅速掌握訴訟法的精髓,也有助于培養其邏輯性。(如圖1)另外,突出其異同點,則可避免各科的重復講授而導致專業課課時的浪費,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三)采用流程圖法的必要性
流程圖法立足于訴訟法教學的自身特點和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的目標,借鑒理工科的思維方式,是對訴訟法教學方式的大膽創新,其研究的深入和推廣對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和實踐能力大有裨益。
1.程序性的訴訟環節是適用流程圖法的先決條件
無論是訴訟法,還是破產法、證券法、仲裁法中含有的程序性規范,都是由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諸多“司法程序”組成的。這些程序,也就是事態行進的步驟,本身具有時間性和序列性,這就為流程圖法的適用提供了先決條件。
2.訴訟法內容的相似性、重復性是適用流程圖法的內在需要
越是重復出現并相似的事物,就越容易混淆。三大訴訟法的原理及內容大體相似,例如,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在“立案”、“一審”、“上訴”、“二審”、“審判監督”、“執行”等環節的規定是相似的[2],如圖2所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這就需要一個能夠充分表現其異同的方法,而流程圖法最為適合。
3.步驟的煩瑣、結果的不可預知性是適用流程圖法的外在要求
與實體法相比,訴訟法相對較為煩瑣、機械,而且在各司法程序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民事糾紛的第一審程序包括“起訴”、“立案”、“調查”、“調解”、“開庭前準備”、“審理”、“判決”、“送達”等諸多程序。一個簡單的案件尚且如此,如果出現當事人眾多的集團訴訟、訴訟期間耽誤、上訴、二審、再審等情況,可能更加復雜。因此,一個相對明晰、可操作性強的“流程圖”是適合初學者掌握的最佳方法。
三、流程圖法在訴訟法教學中的實現
通過三大訴訟法流程圖的對比來講解訴訟程序,可以提高教學信息的集成度,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加深記憶。利用多媒體演示流程圖課件可以獲得最佳的效果。如沒有完成課件制作也可在課堂板書上實施流程圖法,但其表現力及整體感略有欠缺,因此,仍需將紙質的流程圖印發給學生作為補充。
(一)做好編制流程圖的基礎工作
采用流程圖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各門訴訟法課的教師分工協作,把全部訴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納入到自己編制的流程圖體系之中。所編的流程圖要考慮到訴訟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能夠與司法實踐相一致,不至出現邏輯混亂。分別繪制的流程圖要能夠結合成一個整體,突出各門課的異同點,便于綜合對比。
(二)充分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
利用多媒體技術是實施本教學法的重要手段,可增強教學的交互性,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增強表現力,把“平面教學”轉變為“立體教學”,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最大的信息量,提高教學的效率[3]。因此,根據流程圖制作好相關課件,并合理運用色彩,會使流程圖法的教學效果更佳。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課后自學的空間,并按階段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這也彌補了專業課教師不坐班、課時有限、與學生溝通交流少的不足。
(三)與模擬法庭及辯論會等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職高專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僅在課堂上教授了訴訟流程并非教學的終點,還要為學生創造并提供多種參與實踐訓練的機會?!澳M法庭”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訴訟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流程圖法更容易結合“模擬法庭”教學。在教師的設計、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訴訟程序、訴訟主體角色,進行“模擬審判”,不僅打破原有“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學科界限,融合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親身演練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4]。另外,流程圖法也可用于辯論會及法律事務實習之中。
四、采用流程圖法的課程安排及其推廣應用
法學本科訴訟法課程要求一定的理論深度,通常安排周3—4課時,一般采用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統編教材《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而高職高專教學更注重實踐操作,理論深度的要求次之。三年制專科課程的總課時及每學期的課時都受到嚴格的限制,需要在規定的范圍內協調各科課時。以我校法律專科生為例,一般在第3學期開設民事訴訟法,周3課時,共51課時。刑事訴訟法設在第4學期,行政訴訟法則可設在第4或5學期(第6學期為實習學期)。這樣安排的理由在于,民事訴訟法是基礎,又是三大訴訟法中應用較多的,需要相對詳細地講解訴訟流程圖中的各個環節。在此基礎上,在隨后的一個學期開設刑事訴訟法課程,周2課時,共36課時。由于流程圖法具有直觀對比的功能,學生對于兩種訴訟程序中相同的部分可以在對比中回憶,這部分內容可以一帶而過,只重點區分不同之處,因此可節省大量的課時。據課題組統計,采用這種方法可節省16課時左右,該相同的部分主要包括一審、二審及審判監督程序等章節。這樣,刑事訴訟法所特有的部分可分配較多的課時,如刑事訴訟法概述、基本原則、基本制度、管轄、辯護、訴訟保障、證據、刑事審判前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執行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等體現人權保障理念的內容,為26課時左右。這既保證了本課程的實用性,也不乏對刑事訴訟法內在精神的闡釋。由于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關系更加密切,所以,在行政訴訟法課程中產生的效果更明顯。
綜上所述,在高職高專訴訟法教學中采用流程圖法,使講解更加直觀、體系化,會給學生形象的概念、清晰的思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也為其自學創造了條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過實踐新的教學法,解決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訴訟法課程所面臨的缺乏整體感、記憶困難、知識混淆以及不會實際操作等問題。流程圖法可以推廣到其他包含程序規范的法學課程中,即不僅在訴訟法的教學中,也可在含有程序性規范的其他法學課程中采用,如破產法、證券法、仲裁法等。
參考文獻:
[1] 戎百全.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1):92-93.
[2] 北京中天培訓學校.三大訴訟法比較19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10-215.
[3] 黃宣,張杰.多媒體教學在本科民事訴訟法學課程中的應用[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7,(5):115-117.
[4] 龔家林.論訴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訴訟法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