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漢字書寫是一種筆墨語言的學習。學習漢字書寫,應在優秀的書跡中學習作為書寫本身筆墨語言的共性規律、內在秩理,結合相關理論的學習,應用到自己的書寫實踐中,提高漢字書寫水平。想寫好漢字當深悟寫字內理,注重個性培養,方能廣開寫字面貌的新境。
關鍵詞:漢字; 理念;內理
中圖分類號:H02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205-02
大家都知道,想要把漢字寫好,必須去學習。向誰學呢?應該向具有較高成就的前人學習,也需要向書寫水平高的身邊人學習。向什么學呢?向他們的優秀字跡去學習,向寫得好的身邊人的書寫動作學習。學什么呢?學他們寫得好的共性規律,學習漢字書寫的基本內理。學成什么樣?學到使自己的字符合書寫的基本內理,又具有獨特的個性,能夠輕松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如同學習語文一樣,向古今中外優秀文章學習,并不是原封不動地將他們背誦下來,而是學到語文內在的規律,以便可以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如同練鋼琴要彈古典樂譜一樣,目的是練習彈奏鋼琴的基本技術,以便在用現代鋼琴語言表現時,能夠得心應手。學習漢字書寫,應在優秀的書跡中學習作為書寫本身筆墨語言的共性規律、內在秩理,結合相關理論的學習,應用到自己的書寫實踐中,提高漢字書寫水平。
學習漢字書寫是一種筆墨語言的學習,這就是學習漢字書寫的基本理念,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深悟內理、廣開新境。
一、深悟內理
在學習前人優秀字帖時,有一種傾向,即要求寫得跟原帖一模一樣,這是大可不必的,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學另一個人的字能完全一樣,那么簽字在法律上就失效了。然而,我們還是要向字帖學習,是要去學習漢字書寫的規律、秩理,我們把這種規律、秩理稱為漢字書寫的內理。
學習內理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我們前邊闡述的,漢字的書寫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著它獨特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前人的優秀書作是我們更快、更好學習漢字書寫的階梯,除此之外,別無門徑。割斷歷史、放棄傳統、一夜成為書法大師都如癡人說夢一樣,不該得到我們的關注。
漢字書寫的內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于技法的,是關于如毛筆、鋼筆、粉筆等書寫的一系列技法規律。二是來自于精神層面的,是建立在技法基礎上的,書寫者的性格、氣質、修養、情感等一系列精神特征,通過筆墨語言的表述方式。三是來自于書寫以外的,對書寫作者個人修養、文化內涵和審美品位的提升要求。
(一)全面、深入學習筆墨語言的技法
漢字書寫的技法是一個豐富的、完備的系統,一般包括用筆方法、線條錘煉、結構方法、整幅章法,毛筆字的書寫還強調墨法,鋼筆、粉筆字的書寫也借鑒毛筆的墨法因素,但表現較弱,不需要花大力氣練習。技法的學習一方面要求我們學習要全面,包括各種書體、各種風格流派的技法都要了解;另一方面要求我們要深入,要能夠居高臨下,領悟其中的內理所在。
(二)學習精神內涵表達的內理
漢字書寫本身同樣具有表義功能,書寫者的喜怒哀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在書作當中,尤其用毛筆書寫,表現得更加充分。不僅情感在書寫過程中能夠得到表達,其他諸如性格、氣質、審美追求等精神要素同樣可以得到表達。那么,如何正確運用書寫技法表述相應的精神內涵,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漢字書寫內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總結、借鑒前人的成功經驗,加強“字外功”,提高個人修養和審美品位
“古之人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然而世不推此,但務于書,不知前日工書,隨與紙墨泯棄者不可勝數也。使顏魯工書雖不佳,后世見之必寶也;楊凝式以直言諫其父,其節見于艱危;李建中清慎溫雅,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也,豈有其實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惟賢者能存爾,其余泯泯,不復見爾!”歐陽修這段話提出了提升道德素質對書作的影響。
“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 黃庭堅則更強調了學養的重要性。
字寫得怎樣,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映。技法和用技法表述精神內涵是不難學習的,而綜合素質的提高,卻是要求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去努力的。所以,我們要廣泛學習文史哲等社會科學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廣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的思維能力和擴展對萬事萬物的感知水平;不斷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品味,從而提升寫字的內在底蘊。“字外功”是多方面的,要求我們活到老,學到老。
漢字書寫的內理是一個動態的系統,不是數字的邏輯。我們不能說一個字一定要寫成什么樣,只能說一定要符合某些秩理。內理的觀念也是開放的,手寫體沒有兩個字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的漢字書寫內理是漢字書寫筆墨語言的邏輯,而不是圖形、圖畫的邏輯。學通了漢字書寫內理,我們就可以去適應各種風格、各種門類的書寫需要了。
總之,我們要通過不懈的探索、學習前人成功的書寫經驗,使自己的漢字書寫深深地根植于中華傳統書寫內理之中,讓我們寫出來的字跡既符合文化傳統的基本要義,又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廣開新境
學習前人,不是要做前人的奴隸,目的是要學規律、悟內理,以便將這種內理為我所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同學習語文,要學唐詩、宋詞、元曲等等,而在語言表達時,并不一定會直接用到,我們也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照搬唐人的語言了,但漢語的邏輯與修養卻是今人語言表達時必須學習和借鑒的。
漢字書寫的作用是在記錄語言的同時,傳達書寫者的思想感情,它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都鮮明客觀地存在著。同時,漢字書寫本身還要求我們在遵循書寫內理的前提下,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建立屬于自己的新面孔,甚至豐富發展漢字書寫的內理。
縱觀書法史上的大家,都是在不斷否定他人、否定自己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面目,也推動了漢字書寫的歷史不斷向前發展。因此,廣開新境成為漢字書寫者的努力方向。
米芾是書法史上的大家,在他的《自敘帖》中講述了他學書的過程:“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大至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可見他在學書的過程中是不斷否定自己、不斷求新以求得突破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獨樹一幟,在書法史上占據很高的地位。
應該提到的是,創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那些脫離漢字、或者把漢字寫得云山霧罩,自以為代表未來書法走向的寫法,是不可取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用公式的形式概括就是:A=B+C-D
其中,A代表良好的漢字書寫風貌;B代表書寫者書寫時帶有的個性特征;C代表書寫內理;D代表書寫者書寫時帶有的不合書寫內理的要素。
深悟內理,廣開新境,點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作為學習漢字書寫的基本理念有著深遠的意義。第一,它強調了學習前人、學習經典的重要性;第二,它指明了對前人、對經典學習的方向;第三,它尊重了書寫者的個性,解放了學習者的思想;第四,它將對未來包括書寫工具革新在內的漢字書寫變革指明方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學習漢字書寫時,我們還要正確處理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一)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學習漢字書寫的內理,即在于學習作為某一書體所具有的共性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某種個性特點,便能進入到具體書家、具體碑帖的風格之中。在教學中,更要處理好這一關系,進行具體的技法教學時,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方法,講述書寫所蘊含的豐富文化精神和深層次的書寫內理。
(二)規范漢字與碑帖中繁體字、異體字的關系
我們日常使用規范漢字,但碑帖中常出現繁體字、異體字。學習時主要是在字帖中尋找書寫的內理,運用到規范漢字的書寫當中,道理是一樣的。更要求我們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應用的時候,根據語言文字法規的要求,在一些特殊場合可以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應依具體場合和需要而確定。
(三)印刷體與手寫體的關系
我們學習書寫規范漢字,是以印刷體為準的。但印刷體中的楷體與宋體有所不同,一般以楷體為準。但手寫的字又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所以,參照印刷體楷體,允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完全和印刷體一樣是做不到的,也是不該去努力模仿的。因為照搬印刷體楷體的話,勢必泯滅書寫者的個性、失去漢字書寫應有的文化內涵、也無益于中華傳統文明的繼承和發展。當然,手寫體規范漢字的變化還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寫錯字,特殊寫法要有約定俗成的依據,并且要符合書法審美的標準。我們主張在使用規范漢字的前提下,體現生命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具有突出個性精神的漢字書寫理念。
(四)實用與藝術的關系
在日常應用當中,主要是以實用為目的的書寫需要,如記筆記、寫教案。同時也有需要美化的書寫場合,如出板報,也需要變換書體以求得美觀。有時我們還會面對書法創作、書法教學的需要。因此,要求我們明確書寫的目的和用途,調整書寫風格特點的變化,以適應各種書寫事跡的需要。并且,在教學當中,以高層次的書法藝術的高度指導寫字教學,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小晴.中國書學技法評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321-323.
[2] 曹寶麟.中國書法全集宋遼金編:米芾卷一[M].榮寶齋,199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