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一直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黑龍江省的對俄貿易不僅擴大了全省對外貿易的規模,也加快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正確認識對俄邊境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有效的發展策略,對加快黑龍江省經濟發展,以資源和地緣優勢為依托,更好地參與21世紀東北亞地區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黑龍江省;邊境貿易;口岸;商品結構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146-02
一、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的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已有東寧、綏芬河等25個國家一級口岸,這些口岸的開通使用,為雙方經貿團組往來提供了便利,為發展邊境旅游和邊民互市貿易創造了條件,也為雙方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貢獻。自1996年至1999年,黑龍江省又先后批準了東寧、黑河、綏芬河等9個互市貿易區。2004年4月28日正式開通東寧-波爾達夫卡互市貿易區,區內實行了免關稅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帶動了口岸城市的發展。
2008年,俄羅斯是黑龍江口岸最大的貿易伙伴,累計對俄進出口總值為63.7億美元。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黑龍江省對俄貿易額比上年減少49.7%,共計55.8億美元,占全省貿易總額的14.4%,但俄羅斯仍是黑龍江省最大貿易伙伴。 2009年黑龍江省對俄出口超億美元的主要商品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8.7億美元,下降68.1%;鞋類出口6億美元,下降13.1%;機電產品出口5.5億美元,下降69.8%;箱包及類似容器出口2.8億美元,下降19.8%;農產品出口2.6億美元,下降8.2%;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1.9億美元,下降53.3%;家具及其零件出口1億美元,下降84.8%。2009年3月3日在黑河舉行年度雙邊政府合作工作會談,對雙邊交往與合作情況進行總結,提出要進一步促進雙邊經濟貿易與投資合作,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推進邊境旅游業發展,加強各項社會事業交流與合作,發展雙方政府及部門間合作,將金融危機影響降到最低,攜手挑戰危機,共同推進雙方經濟社會更大更好更快發展。
二、制約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發展的因素
1.貿易市場相對窄小
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東部地區,向俄羅斯腹地延伸不夠,市場空間相對窄小,并且合作層次較低。企業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規模上都不足以適應對俄邊境貿易快速發展的需要。目前,黑龍江省的對俄邊境貿易50%以上是由個體商販實現的,還有相當部分是中小民營企業承擔的,還沒有形成一批具有跨國生產經營能力的市場主體。全國出口200強企業的排行榜中,黑龍江省沒有一家企業入選,這說明黑龍江省外貿企業在規模上處于劣勢,需要盡快擴大和發展。主體實力弱,缺少專業化、規模化出口加工企業,使得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多數是中小項目,對一些大的項目則無力承擔,對俄市場競爭力不強。
2.貿易商品結構單一
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主要以原木、廢鋼、水果、蔬菜等低值地稅大宗貨物為主,服裝、日用消費品也以中低檔為主。商品種類少,利潤空間有限,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商品比重很小,仍停留在低層次的貿易往來,很容易受到貿易政策調整的沖擊和市場波動的影響。黑龍江省傳統產業結構與俄羅斯趨同,俄方市場大量需求的商品,如服裝、鞋帽、家電和其他日用消費品的生產能力較弱。對俄出口商品中,黑龍江省地產品所占比重僅為20%左右,特別是口岸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缺少立市立縣的企業和本地區名牌產品,口岸變成了主要出口外省商品的口岸,只起到了“通道”作用。
3.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陳舊
目前,黑龍江省開放的25個一類口岸由于比較分散,交通不便利,發展很不均衡。其中,有15個是河道口岸,受季節性影響,總體過貨量較小,只有幾個口岸過貨量較大。黑龍江省80%左右的貨運量都集中在綏芬河口岸,造成綏芬河口岸運力緊張。另外,大多數口岸是對應口岸的點對點運輸,通道通關、晝夜開關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口岸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目前,黑龍江省很多口岸基礎設施陳舊,一些服務設施也不完善,無法滿足大通關的需要。另外,黑龍江省幾個公路口岸由于運力有限,限制了過貨量,特別是綏芬河口岸鐵路運力不足,已嚴重影響了商品的運輸,成為制約黑龍江省對外貿易規模擴大的瓶頸。中俄的界江運輸由于貨物多次裝卸、多次倒運,相應成本較高。檢驗檢疫、運輸環節又是參照一般貿易標準征收,使計費不合理,收費過高。
4.俄方存在“灰色清關”問題
“灰色清關”是指出口商為了避開復雜的通關手續,將各項與通關有關的事宜交由專門的清關公司處理的一種通關方式。一些所謂“清關公司”,就是幫助進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關稅進入某國市場,主要方式為“包機包稅”和“包車包稅”。清關公司負責履行通關手續、收取稅款,但一般不向出口商提供報關單據。 俄羅斯已開始整頓“灰色清關”問題,但未能得到徹底解決,我國出口的商品不僅難以通過正規報關渠道進入俄方市場,在俄羅斯的中國企業和商人的經濟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另外,灰色清關也導致了俄方嚴重的稅收和外匯流失,導致市場秩序混亂,進而影響國內產業發展。
三、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的發展策略
1.擴大對俄出口貿易額
近年來,俄羅斯政局穩定,宏觀經濟好轉,躋身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前十名國家之列,市場需求隨著居民收入提高不斷擴大。我國企業界對當前俄羅斯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留于傳統的貿易結構和營銷方法,沒有中長期的經貿戰略目標,錯失商機。因此,有必要研究俄羅斯主要消費群體的消費趨勢,適應俄市場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制定中長期的經貿合作計劃,擴大對俄出口貿易額。俄羅斯短缺的家電、日用消費品等商品正是我國具有相對和絕對比較優勢的商品,只要深入研究俄市場需求,提供優質適銷產品,減少甚至扭轉對俄貿易逆差是完全有可能的。
2.打造優質出口商品品牌
隨著國內競爭的國際化,黑龍江省對俄出口企業商品的品牌建設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商品的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僅要關注品牌的外在表現,更要注重品牌建設的內在環節。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對外貿易要消除投機取巧心理,不搞短期行為。省內各邊境口岸采取切實措施,嚴格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加大打擊偽劣產品力度,實行名牌戰略,樹立對外貿易和現匯貿易一樣的質量觀念,重塑我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形象。這是打開、站穩任何一個市場的前提條件。
3.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圍繞對俄經貿合作制定規劃,加強國內外相關部門的溝通,形成合力,提供優質服務。開展法律服務,加快建立解決爭端的國際法律仲裁機制,解決出現的爭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全面加強法制建設,以期創造健全的法制環境和公平競爭的良好范圍。規范對俄貿易市場秩序,鼓勵有序競爭。中俄邊境貿易約占兩國貿易額的1/3,規范邊境市場,促進邊境地方經貿結構升級對提高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利用地緣政治、經濟優勢,參照國際慣例,積極創建中俄經濟自由貿易區,實現商品、資本、人才的自由流動和貨幣自由兌換已成為大趨勢。
4.完善口岸設施建設
建立統一的一類口岸設施和管理體制,對各口岸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對重點口岸加大鐵路建設或空港建設。積極探索開辟新的出海通道,解決綏芬河口岸鐵路擴能問題。要堅持以口岸為樞紐,以后方中心城市為依托,輻射對方中心城市,起到連接國內外的對俄經貿大通道作用。如滿洲里海關打造的汽車綠色通道,口岸汽車出口大幅度增長,為擴大外貿出口,振興民族汽車工業注入推力。汽車出口快速增長,除了國產車價格低、性能好、適應俄路況,在全俄有廣闊市場之外,主要緣于滿洲里口岸疏運通關便捷,物流無阻礙。為了加快汽車出口,滿洲里口岸辦積極協調聯檢聯運部門,共同打造汽車出口的綠色通道。海關等部門創新汽車通關辦法,加快出口驗放,為國產車出口大開便捷之門。
5.整頓“灰色清關”問題
近些年來,俄聯邦政府逐漸加強了打擊“灰色清關”的力度。6月25日,俄羅斯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宣布,俄檢察院偵查委員會業已成立專門機構用以關閉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中國人稱“一只螞蟻”市場),參與該機構的包括俄所有執法部門的代表。巴斯特雷金指出,“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是‘國中國’,他們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關、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檢察院。那里有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設施都有,其中包括妓院。這種丑陋的大市場應當被一勞永逸地取締。”這一舉措不僅讓人民看到了俄羅斯整頓“灰色清關”的決心,只有徹底打擊俄國內的腐敗、規范海關相關程序、加快相關通關手續,才能將推進貿易渠道的合法化逐步走向規范。
參考文獻:
[1] 朱智,趙德海.發展黑龍江對俄邊境貿易的研究[J].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2008,(9).
[2] 趙德海.中俄邊貿60年回顧與展望[J].商業研究,2009,(10).
[3] 王志遠.關于中俄邊境貿易發展的幾點思考——基于滿洲里、綏芬河、黑河三市邊境貿易的調查分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9,(10).
[4] 譚春平,王燁.中俄邊境貿易中灰色清關問題的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