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是肉用綿羊生產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研究證明,Booroola(FecB)基因是在綿羊中識別出的第一個高繁殖力主效基因,具有增加排卵數和產羔數的遺傳效應。通過檢測綿羊是否攜帶該基因,把表型選擇和基因型選種相結合,實施選種選配,可以有效提高肉用綿羊繁殖率。本試驗通過對杜泊(♂)×小尾寒羊(♀)雜交肉羊群體進行多胎基因檢測,并比較羔羊出生及哺乳期生長發育情況,分析研究杜×寒雜交肉羊的基因型及分布,探討FecB基因對產羔和羔羊生長發育的影響,為組建肉羊多胎新品系核心群,開展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羊及采樣方法
基因檢測羊群為杜×寒雜交F1、F2:和F3代羊及杜泊羊、小尾寒羊,均選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試驗羊場,共計200只。采樣方法是在每只綿羊頸靜脈采血2-5ml,加入抗凝劑ACD(每6 ml新鮮血液中加入ACD l ml)或肝索納l%,混勻,20%保存備用。
1.2多胎基因檢測方法
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按照儲明星等制定的《綿羊多胎基因FceB分子檢測技術規程》進行。
1.3試驗羊飼養管理
制定飼養管理技術規程,舍飼圈養,羔羊全價顆粒料補飼,實行規范化管理。對泌乳力差的繁殖母羊生產的多胎羔羊實施人工補喂牛乳。制定統一的測量指標及記錄項目,保證技術資料的同一、完整性。
1.4測定指標
產羔數、羔羊初生及3月齡體尺、體重。
1.5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03軟件整理分析,并用t檢驗法進行生物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基因檢測結果
FecB基因在綿羊體內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純合型,用BB表示,另一種是雜合型用B+表示;不攜帶者用++表示。由基因檢測結果(表1)知,在杜泊綿羊中僅檢測到了1種基因型,即++,而在小尾寒羊及杜×寒F1。、F2和F3代雜交類群羊中檢測到了3種基因型,即BB、B+和++。FecB基因在杜×寒雜交綿羊中以B+基因型為主。杜×寒F1,代羊B+基因型頻率高于F2、F3代,差異極顯著(P

2.2基因型與個體產羔數關系
由表2知,杜×寒F1、F2、F3代B+基因型繁殖母羊平均產羔數,與++基因型繁殖母羊相比分別增加O.54、O.65和O.66只,差異極顯著(P<0.01)。從不同雜交代數產羔看,杜×寒F1代繁殖母羊平均產羔數1.67只,顯著高于杜×寒F代(P



2.3 B+基因型對羔羊出生體尺、體重影響
從羔羊出生體尺、體重看,B+基因型母羔初生體重、體高、體長、胸圍、管圍等各項指標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