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了桃小食心蟲在濟南混栽果園中的發(fā)生及危害情況,并進行了藥劑防治試驗。結果表明,桃小食心蟲在濟南混栽果園-年可發(fā)生1—2代,年度間差異較大;氯蟲苯甲酰胺7 000倍液與甲氰菊酯·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聯(lián)苯菊酯1 000倍液防治效果相近,在84%-88%之間。
關鍵詞:混栽果園;桃小食心蟲;發(fā)生情況;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21.2 9(25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8—0069—03
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屬鱗翅目果蛀蛾科,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南亞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其中中國境內分布多達24個省市,可為害仁果類、核果類等十多種果樹,是我國為害面積最大、最普遍的食心類害蟲。近年來,隨著果樹栽培模式變化、全球氣候變暖、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桃小食心蟲為害普遍大幅回升,加之-些高毒農藥在果樹上禁用,致使該蟲為害逐年加重。為了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蟲的危害,筆者于2008年春開始連續(xù)2年對其發(fā)生及為害情況進行了調查,同時選用了4種化學藥劑對桃小食心蟲進行了防治試驗,以期為該蟲的預測預報和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l.1供試果園情況 該試驗果園位于濟南市歷城區(qū)(東經117°07,北緯36°69),為蘋果、梨、桃混栽果園,樹齡20多年,管理粗放,基本不進行防治,桃小食心蟲常年為害。
1.2供試藥劑
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生產;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紅太陽集團南京第-農藥廠生產;25%甲氰菊酯·馬拉硫磷乳油,北京市東旺農藥廠生產;25g/L聯(lián)苯菊酯乳油,山西泓洋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1.3 桃小食心蟲發(fā)生動態(tài)調查
2008、2009年4月17日至9月中旬,田間設置桃小食心蟲性誘劑誘捕器,調查該蟲數量變化。于監(jiān)測點設置5個誘捕器,均勻分布,間距不小于30 m。誘捕器容器統(tǒng)-為紅色塑料盆,直徑18—20 cm,深度5~8 cm,用3條懸絲(18號鐵絲)將誘捕器容器懸掛在樹冠背陰面的枝干上,距離地面約1.5 m。于容器口沿處按直徑中心位置用鐵絲懸掛-個性誘劑誘芯(購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容器內放人含量為0.1%-1.0%的洗手液,液面距離誘芯1 omTM。每天上午8—10時調查各誘捕器桃小食心蟲成蟲數,發(fā)現則用小網將其撈出并計數。適時添加缺失的水,每周更換1次。每月更換1次性誘芯。
1.4藥劑防治
藥效試驗共設4個處理: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7 000倍;25%甲氰菊酯·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25 g/L聯(lián)苯菊酯乳油8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4次,小區(qū)間設隔離行和保護樹。7月2日和7月17日,用高壓機動噴霧器全株均勻噴霧,施藥量為3 000 L/hm2,以葉片、果實均勻著藥且稍有藥滴下淌為度。
1.5調查及統(tǒng)計分析方法
在混栽果園的蘋果樹上,每處理每小區(qū)調查3株樹,每株樹的樹冠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在每個方位均隨機調查50個蘋果,調查蟲果數,計算防效。用DP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新增蟲果數=施藥后各期蟲果數-施藥前蟲果數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新增蟲果數-施藥區(qū)新增蟲果數)/對照區(qū)新增蟲果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情況 桃小食心蟲在該地區(qū)果園-年可發(fā)生1~2代。2008年,自5月15日左右始有發(fā)生,但是數量少,6月上旬為發(fā)生高峰期,后零星發(fā)生,-直持續(xù)到8月上旬;2009年發(fā)生時間略晚,6月初才有成蟲出現,成蟲高峰期比2008年晚10天左右,-直持續(xù)到8月10日左右,發(fā)生期接近3個月;2008、2009年發(fā)生總體數量差別不大,見圖l。2.2化學藥劑對桃小食心蟲的防治效果
由表l知,35%氯蟲苯甲酰胺7 000倍、25%甲氰菊酯·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及25 g/L聯(lián)苯菊酯800倍,防效差異不顯著,均在80%以上,可以作為應急防治藥劑;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較差,顯著低于其它3種藥劑。


3 結論與討論
3.1桃小食心蟲對蘋果和梨的揮發(fā)物、雄成蟲對性信息素具有很強的趨向作用,這-點已經被人們認識且在生產實踐中加以應用。通過對桃小食心蟲雄成蟲發(fā)生情況的調查,可以預測幼蟲期的發(fā)生時間,為果農提供準確的預測預報,將為害降到最低。
3.2桃小食心蟲種群數量及發(fā)生趨勢在年度間波動較大,可能與其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有關。在根據往年的經驗進行預測的同時,還需利用性誘芯對其進行實時監(jiān)控,當其數量不大時性誘芯對其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當誘集到的成蟲達到防治閾值時,還應當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通過田間試驗,證明35%氯蟲苯甲酰胺7 000倍、25%甲氰菊酯·馬拉硫磷乳油l 000倍、25 g/L聯(lián)苯菊酯800倍液對桃小食心蟲具有良好的田間控制效果,可作為桃小食心蟲大發(fā)生時的應急措施。
3.3為防治桃小食心蟲,建議新建果園時,蘋果、梨、山楂等盡量不混栽,或各樹種間隔200 m以上。生產上除進行藥劑處理外,還應隨時撿除落果及采收時對堆果場所進行相應處理,以減少蟲源,減輕危害。今后還應進-步探討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對桃小食心蟲發(fā)生期和為害程度的具體影響;篩選新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及生物藥劑,逐步取代現有常規(guī)藥劑;大力開展天敵利用和其它生物技術的研究,保護天敵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進-步提高綜合防治水平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