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軾賦的莊子印痕及其人生境界

2010-12-31 00:00:00
江漢論壇 2010年11期

摘要:蘇軾對莊子文章的別有會心,使其賦深受莊子的薰染,他在賦中運用莊子的句法、化用莊子的寓言和思想,借此構成蘇賦莊痕的基本形態。在這些表現中,他對莊子寓言筆法的吸納,使敘事言情和虛構夢境展示出奇幻的風格;他并不像莊子重自然與社會的哲理,而是在賦風、水、酒及紀游、賀歲中流露出自娛的傾向,與自我好山水的心性相一致。同時,他在賦中表現的人生境界,往往與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顯現出與天地為一的莊子精神。

關鍵詞:蘇軾;莊子;賦;影響;風格

中圖分類號:I206.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11-0112-05

關于蘇軾的賦,人或據其語言表現形式分為古賦、駢賦、騷賦、律賦、文賦,但還可以依作者創作的出發點作另外劃分,如應時之賦與適性之賦。前者有《延和殿奏新樂賦》、《明君可與為忠言賦》、《通其變使民不倦賦》、《三法求民情賦》、《六事廉為本賦》、《復改科賦》等,與社會政治、道德需求緊相聯系,凸顯出為君的當下之謀和自我的社會責任。后者則有《屈原廟賦》、《昆陽城賦》、《赤壁賦》、《后赤壁賦》等,主要是因事或因物有所感,在體物或言事中見自我的性情。我的這樣一種分法其實是為了本文以后者為研究對象的方便。下文所稱的“蘇軾賦”僅指這里所說的適性之賦。

一、蘇賦莊痕的基本形態

宋吳子良在《荊溪林下偶談》中說:“《莊子內篇·德充符》云:‘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東坡《赤壁賦》云:‘蓋將自其變者觀之,雖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蓋用《莊子》語意。”在這里,雖然吳子良只取了莊子和蘇軾句式相同的一句話作比較,但他評說蘇軾用“《莊子》語意”即萬物齊同,這是萬物的哲理,也是人生命的哲理。同為宋人的車若水說:“兩《赤壁賦》,見得東坡浩然之氣,是他胸中無累,吐出這般語言。卻又與孟子浩然不同。孟子集義所生。東坡是莊子來人,學不得,無門路,無階梯,成者自成,顛者自顛,不比孟子,有繩墨,有積累也。”在把莊子筆法與孟子筆法相比較中,重在從孟子的規矩繩墨中審視莊子的文風。

在蘇軾賦中,莊學的印痕時時可見。首先是蘇軾在賦中用莊子之文的造句方法,如《赤壁賦》中“自其變者觀之”句算是一例。又如他晚年在海南寫下的《天慶觀乳泉賦》:“凡水之在人者,為汗、為涕、為洟、為血、為溲、為淚、為矢、為涎、為沫,此數者,皆水之去人而外騖,然后肇形于有物,皆咸而不能返。”這里的“為”字句式,就是從《莊子·齊物論》狀樹百圍之竅穴的“似”字句式來的。莊子這樣寫道:“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他隨后用類似的筆法寫了風吹洞穴發出的聲音,也是諸多聲音的排列組合。這樣的鋪排易于表現事物的多樣性或說不可捉摸,同時也蘊含了事物的復雜性。

其次,蘇軾在賦中化用莊子的寓言或論說,《老饕賦》中的“庖丁鼓刀”出自《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同樣出自《養生主》的還有《服胡麻賦》里的“譬之膏油,火之所傳而已耶?”莊子原話是:“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而《颶風賦》描寫的“昔之飄然者,若為巨耶?吹萬不同,果足怖耶?蟻之緣也吹則墜,蚋之集也呵則舉。夫噓呵曾不能以振揚,而施之二蟲則甚懼。鵬水擊而三千,摶扶搖而九萬,彼視吾之惴栗,亦爾汝之相莞。均大塊之噫氣,奚巨細之足辨?”這段話對莊子之文的化用印痕甚深,也較為復雜。所謂颶風飄然而吹的“吹萬不同”、“大塊之噫氣”見于《莊子·齊物論》開篇的敘風或狀風,莊子說:“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之二蟲”與“鵬”之說則見于《莊子·逍遙游》,《逍遙游》講了北冥之魚化為大鵬,乘海運從北海飛到南海,“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而遭決起而飛,不過數仞而下的“之二蟲”即蜩與學鳩譏笑的寓言,在這樣的時候,蘇軾取莊子之文為我所用,意在借莊子之言表明事物的某種狀態,無意追求自我的重新創造。其中雖然也有蘇軾的思想,但所重的并不是思想。

其三,蘇軾以莊子之意入賦,他的《酒隱賦》中,所謂“世事悠悠,浮云聚漚。昔日濬壑,今為崇丘,眇萬事于一瞬,孰能兼忘而獨游?”人在世事的變幻中,超然物外的“兼忘獨游”何嘗不是莊子的“坐忘”與“逍遙游”?換言之,是他在《濁醪有妙理賦》里說的:“兀爾坐忘,浩然天縱。”“坐忘”是與莊子“心齋”并稱的著名人生修為觀念,見于《莊子·大宗師》。莊子假顏回說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他說得如此怖懼,不過是勸人舍棄聰明智慧、忘卻自身的形象表達,在生死存亡為一體中,人的一切都順應自然,不過是蘇軾說的“浩然天縱”極富豪氣。依然是在《濁醪有妙理賦》里,蘇軾又說了“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這出自《莊子·外物》的名言:“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認為最精妙的思想往往是在文字或語言之外的,蘇軾的“得意忘味”是就酒而言,與莊子之意在本質上相同,都強調得道于物之外或者說只有拋棄外物才能得道。

上述三者,是蘇軾賦里莊子印痕的基本形態,從中可見蘇軾對莊學影響的主動承受,并把它運用于自己的賦之中,構成賦中不需明言卻客觀存在的景觀。

二、蘇賦莊痕的寓言筆法與自娛傾向

蘇軾在《莊子祠堂記》里,引述了西漢司馬遷《史記·莊子傳》中的“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這意味著蘇軾對莊子之文大多為寓言是有一定認識的。莊子說自己主要以“三言”即寓言、重言和卮言相互為用的方法進行創作,其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①的分法,早有前人認為寓言占十分之九,而占十分之七的重言同時也是寓言。在創作上深受歐陽修所倡導的平淡古文影響的蘇軾,曾經因此受歐陽修褒獎,自述“長于草野,不學時文,詞語甚樸,無所藻飾”②的蘇軾,其賦有時是不能以平淡、樸素論之的。

他的賦好敘事詠物,情感的抒發往往融匯在其中。其敘事之作的雄奇在《昆陽城賦》、《赤壁賦》里都有很好的表現,前者所寫的昆陽之戰是新朝王莽與劉秀所部發生的著名戰爭,劉秀以寡敵眾,王莽政權從此一蹶不振。蘇軾在賦中寫道:“昆陽之戰,屠百萬于斯須,曠千古而一快。”這是劉秀勝新莽的戰爭結果,夸飾中以見劉秀的軍威。而隨后的“想尋、邑之來陣,兀若驅云而擁海。猛士扶輪以蒙茸,虎豹雜沓而橫潰。罄天下于一戰,謂此舉之不再”,說王莽的部將王尋和王邑在戰前的聲勢,其驅云擁海之喻,猛士、虎豹之說,同樣是勇武之氣逼人。而《赤壁賦》說曹操“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舳艫、旌旗張揚的勢不可擋的曹操大軍,與曹操釃酒、賦詩的自得相映,亦可稱雄奇之論。蘇軾在這樣的描寫中,對于失敗者戰前武力的有意炫耀,為他們最后的結局作鋪墊,號稱以百萬大軍圍困昆陽的二王敗了,自云率八十萬大軍滅吳的曹操同樣敗了,而這種方式再現的歷史一幕,顯然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和藝術效果。類似的風格在他的詠物賦中也存在,如《滟澦堆賦》說長江之水奔瀉,不知有峽而洶涌而下,“盡力以與石斗,勃乎若萬騎之西來。忽孤城之當道,鉤援臨沖,畢至于其下兮,城堅而不可取。矢盡劍折兮,迤邐循城而東去。于是滔滔汩汩,相與入峽,安行而不敢怒”。這番擬人化的描寫,盡顯長江水勢之兇猛,又表現其屈于峽口之無奈。仿佛英雄拔劍而起,挺身而斗因不能勝而俯首稱臣。《颶風賦》的“疑屏翳之赫怒,執陽侯而將戮。鼓千尺之波瀾,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觸”亦然。

蘇軾賦很善于描寫,這些景觀描寫的雄奇之氣在他所有的散文中,也算是別具一格的。不過,蘇軾賦在莊子影響下形成的寓言筆法與奇幻風貌還不在這里,而在于賦中情節的虛構或夢的再現。

蘇軾有《后杞菊賦》,當時他在密州,借天隨生食杞菊若澀而作賦自廣,說自己仕宦十九年而齋廚索然,因憂食而有是作。南宋的洪邁在《容齋五筆》卷七中,歷敘辭賦中屈原、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左思以及枚乘、曹植等人的主客問答之后說“此習根著,未之或改”,而蘇軾《后杞菊賦》的“破題直云:‘吁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殆若飛龍搏鵬,騫翔扶搖于煙霄九萬里之外,不可搏詰,豈區區巢林翾羽者所能窺探其涯涘哉?”蘇軾所作,發語突兀且難以把握。這倒讓人想到清代劉熙載評說《莊子·逍遙游》的一番話:“文之神妙,莫過能飛。莊子之言鵬曰‘怒而飛’,今觀其文,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殆得‘飛’之機者。”③劉熙載與洪邁的語意相類,只是二者評說的對象不一。相形之下,蘇軾這樣的表現,其實是莊子寓言的筆法,發語不知所來,也不知所往,莊子寓言通常采用這樣的表現。《逍遙游》所謂肩吾問于連叔、《養生主》所謂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等,何嘗不是無端而來,無端而去?只是蘇軾懷揣莊子的影響,又走了西漢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的路數,開篇不像《答客難》的“客難東方朔曰”以及《解嘲》的“客嘲揚子曰”。格調也不像《答客難》、《解嘲》有強烈的現實批判,貫穿的是不論貧、富、美、陋的自然精神,所以他會說:“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像莊子在寓言中常借重夢境一樣,蘇軾賦也常通過夢境虛構人物之言表達自我的思想,使賦中虛擬者成為自己思想的傳聲筒。如《黠鼠賦》說嚙袋之鼠裝死而逃,蘇軾感慨鼠之狡黠,“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然后說他在假寐之際,仿佛有人對他說:“汝惟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如是夢中人的教誨之言,雖因事因物因心境而有不同,但在莊子《人間世》里有匠石斥櫟社樹為散木,櫟社樹借夢斥匠石為散人,說他不懂無用為大用的道理;《至樂》里的莊子之楚而問空髑髏死因,空髑髏入莊子之夢說莊子不知生人之累也不知死亡之樂。蘇軾的《黠鼠賦》所述之理有別,筆法則是一致的,讓人在其恍惚之言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蘇軾的《服胡麻賦》也是借夢說理的。他在該賦敘里說自己服伏苓久矣,夢道士告訴他“伏苓燥,當雜胡麻食之”。于是再現夢境,仍像莊子一樣,不在賦中具體地描寫所夢道士的情景,只以“我夢羽人,頎而長兮。惠而告我,藥之良兮”一語帶過,繼而說道士所言服胡麻對于健體、長壽的好處。

蘇軾更奇妙的思想表現是在似夢非夢之間,他的《秋陽賦》虛擬“越王之孫,有賢公子”因“宅于不土之里,而詠無言之詩”,意味著所謂的越王之孫是并不存在的,只是代秋陽立言,表現秋月之白、秋氣之清、秋收之獲、秋刑之施。蘇軾借此申言秋的景象,然后說:“日行于天,南北異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溫非其慈。且今之溫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為盛而以冬為衰乎?吾儕小人,輕慍易喜。彼冬夏之畏愛,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無惑。居不瑾戶,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無忘秋陽之德。”這番論說,無非是闡明春夏秋冬四季的氣溫變化是自然運行的結果。人在其間,需要感受的是炎非虐而溫非慈的自然現象。蘇軾用《莊子·齊物論》中宋養狙者分橡實給猴子,先說朝三暮四,猴子不滿,再說朝四暮三,猴子大喜的寓言,說明氣候在變,但秋陽的自然本質是沒有變的。這自然讓人想到《莊子·至樂》里,莊子對惠施言及的生死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自然運行一樣的生命觀。還有蘇軾的《中山松膠賦》,他在賦的開頭說:“始予宵濟于衡漳,車徒涉而夜號。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于亭皋。郁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在如是的訴說中,也是有似夢非夢的感覺。

當然,蘇軾賦有莊子寓言的筆法,實在不能跟莊子的寓言劃等號。莊子當時深感天下沉濁,不能夠講嚴肅認真的話,故有創作寓言并批判社會的自覺。而蘇軾賦的寓言筆法,則在賦風、水、酒及紀游、賀歲中有自娛的傾向。他曾說自己“作《后杞菊賦》以自嘲”;且把這篇賦寄給寶覺禪老,說是“以當一笑”;又在《洞庭春色賦引》里說洞庭春色即黃柑酒賦是“戲作”。謝枋得在《碧湖雜記》中說“東坡有《老饕賦》,蓋文章之游戲耳”。而上述《后杞菊賦》、《黠鼠賦》、《菜羹賦》、《酒隱賦》等都有很濃的自嘲或調侃的意味,與自娛相關聯。又如潮州人王介石、泉州人許玨請他飲酒,他說為不忘二人美意而作《酒子賦》,賦中敘及他醉而二人舞、他醒而獨自歌之樂,尚是假想之辭,不過是大家一樂而已。他曾說:“予雖飲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君。”④因飲酒之樂而賦,賦之作的求樂用心也是很明顯的。而他的賦本身通常具有賞玩的格調,如《洞庭春色賦》里的“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攜佳人而往游,勒霧鬢與風鬟”;《老饕賦》里的“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這樣的表現滿是生活的快意,其間的自娛之樂很容易感受,故不再多言。

三、蘇賦莊痕中與天地同一的人生境界

魯樞元主編《自然與人文》一書,所選的蘇軾文是《天慶觀乳泉賦》中的“陰陽之相化,天一為水”一節以及《醉鄉記》的首段。《醉鄉記》涉及與初唐王績《醉鄉記》的關系,并取老子、莊子和陶淵明的思想及語言風格為一體,顯得比較復雜,不及《天慶觀乳泉賦》以水說自然精神更為純粹。在這一問題上,雖然蘇軾以人身上的水諸如汗、涕之類來說天地間之水,但欲闡明的是水變化往來、生死甘咸之理,沒著意討論與天地同一的人生境界。這需要審視蘇軾的《赤壁賦》。

本來蘇軾遭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惟當蔬食沒齒,杜門思衍。深悟積年之非,永為多士之戒”。但他畢竟賦閑,好山水而游是常有的。前此,他游了黃州東南三十里的沙湖,道遇雨而寫下了《定風波》詞,表達“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心志;又游了蘄水,賦《浣溪沙》詞,說“休將白發唱黃雞”;重建了武昌西山的九曲亭,囑蘇轍寫了《武昌九曲亭記》。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有這樣的往事記述:“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從中可以看到蘇軾好山水的心性,他在黃州的山水之游只是心性的自然表達。其中,他把赤壁之游形諸文字所體現出來的自然景觀與人生境界的融合深具意味。

《赤壁賦》寫在元豐五年,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這一年他在赤壁寫下了赤壁二賦,還有頗為后人稱道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赤壁懷古》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人生傷感中,敘赤壁之戰的往事而有深沉的物是人非之思及一己功業未成之痛,與《赤壁賦》的情調不同。在《赤壁賦》里,他說自己縱一葉小舟于長江的萬頃波濤之上,此時的感覺被很詩意地表述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然而他并沒有沉溺于人生的幻想之中,而是借友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洞簫聲感懷黃州赤壁所謂的曹孟德之事,讓自己回到歷史的氛圍中,卻依然是英雄不在的生命悲哀,于是借客感慨人生不過是“寄蜉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卻是莊子式的情懷。

莊子在《秋水》中說河伯觀北海而自愧見笑于大方之家,于是北海若說,我從來不敢以海水之大自詡,“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莊子由此生發的不要因小而求其大,“因其所大而大者,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而蘇軾則從莊子式的自然之理走向人生,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短暫被他濃縮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喟,想象著“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在與明月共存中寄托與天地共存的生命理想。在那一剎那間他又清醒過來,說道:“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然而,蘇軾筆下的客之說不過是為下文張本,以便進一步表現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快意。蘇轍曾說:“蓋天地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⑤蘇轍的“飲食”之喻粗俗,卻道出人間的至理,這樣游山玩水關鍵在于山水與游山水者的心意相投。這一道理的闡述,蘇轍雖然說了其兄樂于山水之適意,但本身表現出與山水還是有點隔,人可悅于山水,又可厭于山水,那游山水者實際上是處于山水之外的。這并不是蘇軾的境界。

蘇軾說:“客亦知乎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所謂水與月盈虛的卒莫消長,讓人想到《莊子·齊物論》里的莊周夢蝶,蝶為莊周或莊周化蝶的莫衷一是,正在于萬物的變與不變,以及上述提到的因大則大、因小則小的觀賞者的審美立場,終歸于“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萬物齊同論。所以,蘇軾隨之說:“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最后的狀態是他與客人洗盞更酌、杯盤狼藉,二人枕藉舟中而不知東方既白。這一境界唐代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記》里表現過,他說自己“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二人的時間有異,但與天地為一的情趣是相同的。在那一刻,他們置身于天地之間,超然于物外,無形中融入自然。

蘇軾在三月后再寫的《后赤壁賦》中,延續著月白風清之夜,延續著攜美酒佳肴與客人同游于赤壁之下。這時候不再是泛長江之樂,而是登山之壯觀。于是,在人們面前呈現的是這樣一番景象:“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憑夷之幽宮。”這一番游歷,南宋黃震在《黃氏日抄·跋赤壁后賦圖》中說:“東坡再游赤壁,霜露既降時也,盈虛消息之妙,到此嶄然畢露,坡之逆順兩忘,浩然與造物者游。”說實在的,《后赤壁賦》沒有《赤壁賦》寫得輕盈剔透,也是赤壁江景之游與山景之游有別所致。但何嘗又不是蘇軾有意地避江景而說山景呢?有意思的是,蘇軾不像《赤壁賦》直截了當地表現自我融入自然之后的愉悅,而是以夢中道士之問“赤壁之游樂乎”來表現自己所游之樂,彰顯天人同樂之趣,也是他三月前游赤壁之樂的延伸。而二者的關系,清代吳楚材等說:“前篇寫實情實景,從樂字領出歌來。此篇作幻景幻想,從樂字領出嘆來。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與前賦同一機柚,而無一筆相似,讀此兩賦,勝讀《南華》一部。”⑥

《南華》即《莊子》,吳楚材等說得有點過,但他從蘇軾的游赤壁之樂中,感悟的是類于莊子的自然人生。蘇軾在第二年還寫了《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他此時的平和在于對眼前之景的陶醉,月光下的水色與竹柏之影相映,渾然不覺人世的塵雜與喧嚷,人生原來是可以這樣的。蘇軾曾在《睡鄉記》里,說睡鄉中人安恬舒適,“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萬事,蕩然不知天地日月”,自然也不知寒暑、不知利害。如是的睡鄉頗類莊子人與萬物為一的至德之世。《記承天寺夜游》仿佛再現了這種景象,讓人感受蘇軾那與天地同一的人生境界,以作為二《赤壁賦》里蘇軾人生境界的佐證或補充。

除了上述,蘇軾賦受前人的影響還應特別提一下的是屈原及其騷賦。蘇軾賦中有騷體一格,即《屈原廟賦》、《服胡麻賦》、《酒子賦》等。它們在語言形式上表現出來的承襲關系是顯而易見的,同時,蘇軾在《屈原廟賦》里傷悼屈原,流露了類似西漢賈誼《吊屈原賦》的悲憤之情。并在賦中說“自子之逝千載兮,世愈狹而難存。賢者畏譏而改度兮,隨俗變化斫方以為圓”,悲憤難抑而又深懷了無奈的傷感。《屈原廟賦》在蘇軾賦中別具特色,仍然表現了蘇軾人生精神很重要的一面。蘇軾固然善于化痛苦為曠達,以失意為得意,畢竟還是痛苦過、失意過,與他所具的卓越才能不相吻合。所以,他在《屈原廟賦》中的沉郁和哀傷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僅如此,他在《中山松醪賦》中有“漱松風于齒牙,猶足以賦《遠游》而續《離騷》”之說;在《濁醪有妙理賦》里,有“獨醒者,汨羅之道也”之論,都與屈原及其騷賦的影響相關聯。甚至有人說,蘇軾的《赤壁賦》仿佛是屈原、宋玉之作。同時,律賦、駢賦對他的賦的影響也是深刻存在的,不過這是另外的話題。

注釋:

①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947頁。

②④ 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25、12369頁。

③ 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頁。

⑤ 陳宏天等點校《蘇轍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07頁。

⑥ 吳楚材等編《古文觀止》,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511頁。

作者簡介:阮忠,男,1952年生,湖北武漢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海南海口,571158。

(責任編輯 劉保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30p| 欧美无专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午夜网|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www.日韩三级| 亚洲成肉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二区| 一级毛片基地| 91精品网站| 国产网站在线看|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成年人国产网站|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超碰免费91|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二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亚洲精品老司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91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微拍一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天天色综网| 亚洲福利网址|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色综合五月|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一道本|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