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能力是保持學習成果的能力,必要的記憶是學生理解和應用的前提。在初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地理事物和現象是必須記住的。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切實可行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記憶中的困難,如何使學生輕松地學到知識并學而不忘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理清知識之間聯系與區別,注重理解記憶
許多地理知識僅靠死記硬背不僅記憶難度大,而且也記不牢固,應注重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首先,學會抓住地理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如在第一冊學習日本的經濟時,可先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島國、多港灣、資源靠進口等特點,在此基礎上,日本對外貿易發達、工業分布在沿海就很容易記住。又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其中有“地形因素”也可用此法記憶,通過分析同緯度的喜馬拉雅山和長江中下游氣候的差別,可知海拔高氣溫低,理解后方可記憶。一般說來,對概念、原理、工農業布局、有因果關系內容的教學時更要注重理解識記。
其次,注意引導學生分清相近知識之間區別,避免知識的混淆,以便更好地記憶知識。在教學地球部分,特別是地球儀中經緯線、經緯度這部分內容,學生很容易混淆,往往是教的時候學生很明白,一轉眼就糊涂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經緯線、經緯度含義及劃分的標準,混淆其概念,難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教具(地球儀、經緯儀、地圖等)加強學生的空間感受外,還要聯系教室中學生座位的排、列關系,讓橫排、縱列與經緯線對應起來,讓學生直觀感受經緯線區別,理解經緯度劃分的不同。通過這種相似概念的“比較”、“區別”,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立體的空間地球儀,經久難忘,并且可以隨時提取運用。
二、構建學生“心理地圖”,注重圖像記憶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利用地圖進行教與學,憑借地圖記憶地理信息,從地圖中找規律得出結論,用地圖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在地圖基礎上要構建更加高級的“心理地圖”,更好地服務于地理學習。
“心理地圖”就是包含各種地理信息的地圖在人腦中形成的表象。它是對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形狀、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演變和發展清晰主體的反映,可以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記憶訓練,使學生獲得一種比較穩定的地域知識認知。
首先引導學生分清地圖類型。不同種類的地圖反映不同地理事象的特性,只有分清種類,才能有針對性地分清主次,把握主題。
其次引導學生讀圖分析,把地圖主要信息初步“印”在腦海里。對一張圖像進行觀察、閱讀、分析,再加上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結論。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序、有重點地讀圖,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分析地圖包含的地理信息,記住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如中國地形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地形圖顏色深淺,明白地勢高低大致狀況,然后找出劃分三級階梯界限的山脈,最后指出在每一級階梯上所包含的主要地形單元。這樣就可以在學生腦海里形成層次分明、簡潔的由三部分組成一體的中國地形圖。
再次反復訓練學生填圖、繪圖。“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學生在讀圖析圖,對地圖有初步記憶后,填圖、繪圖有利于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只有通過學生填網、繪圖,真正讓學生滲透,領悟其中奧妙,才可能形成長久的心理地圖。
第四,借助地理填圖冊進行訓練,每個學生都有填圖冊,要好好利用。如中國地形的教學,在初步記住主要山脈骨架的分布,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間位置、區域范圍和海拔高度基礎上,再憑借空白圖填出相關地理事物名稱,強化訓練,鞏固記憶效果。
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默寫”已初步記住的地圖,即畫出地圖略圖、示意圖等。如要記住京九鐵路所經過的行政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香港九龍),可以根據地圖以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來分段記憶:黃河以北,兩河之間,長江以南。讓學生據此畫出京九鐵路略圖。
三、編制地理信息組塊,注重系統記憶
人的大腦一次所能記憶的地理信息是有限度的,是以地理信息單位數目計算的。一個地理信息單位既可以是一條地理信息,也可以是一個結構完整的地理信息組塊。所以應善于把龐雜的地理信息進行壓縮,把許多單個看似無關的地理信息編制成一個地理信息組塊,減輕大腦記憶的信息數目。
“地理信息組塊”是指把一組有內在聯系的地理信息整理成內部聯系緊密的一個地理信息結構,只要回憶活動涉及結構中的某一點,就能憑借結構再現所有信息,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信息組塊的形式包括地理知識結構、示意圖、聯系圖、表格等。
在章、節的復習總結中,教師要多編制地理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理清本章、節內容因果、并列關系,這種信息組塊總結后呈現給學生,可以簡化、減少學生記憶地理信息的數目,節省學生“腦力”。如地球公轉部分教學,教材上簡略為“兩分兩至”示意圖,就是一幅很好的記憶信息組快,記住其中一個節氣,其它3個自然呈現出來,甚至24節氣中的其它節氣都可以由此示意圖推算出來。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要養成編制地理信息組塊的習慣,還要逐步培養學生編制地理信息組塊的習慣。如在教學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可以讓學生嘗試畫出其成因關系圖,教師予以指導: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下游淤積、河床抬高、人為筑堤。這樣簡潔的形式不僅勾畫出地上河成因,同時也讓學生很容易想到根治的方法。在平時多要讓學生通過表格、示意圖、聯系圖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鍛煉其編制信息組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