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旋空中降不下來的飛碟、飛不起來的飛機、會拉車的機器人、航空母艦……雖然,“農民達芬奇”展覽中的展品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這并不妨礙一群企業家,從商界風云中抽身出來,結隊去感受農民發明家的“奇思妙想”。并且,企業家們的觀后感驚人地一致——感動加震撼。
這是一場表達農民驚人創造力和浪漫追求的藝術展,領略過那種震撼的企業家會忍不住向到上海的朋友獻寶:“你知道農民達芬奇嗎?”
其實中國早就有不少喜歡“風花雪月”的企業家。比如今典集團的張寶全,他投資今日美術館做社會化非營利藝術機構;比如陳東升在泰康人壽大廈11層開設“頂層空間”……
如今,有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企業家,已經開始了對精神、對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積極追求。這種追求也許并不是純粹的“附庸風雅”,而是他們越來越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集中在一個人是否有品位、有格調,以及是否能提升別人的品位和格調上。
身邊的“農民達芬奇”
主持人:你與“農民達芬奇”是如何結緣的?
鄧銳民:“農民達芬奇”的展出場地——上海外灘美術館,是百仕達控股的地產項目“洛克·外灘源”的一部分。為了場館的開幕首展,我們找到了“農民達芬奇”的策展人——蔡國強,在他的諸多方案中,“農民達芬奇”的創意最終打動了我們。
農民創作者的思想給我們提供了幾個口號原型:一個是“不知如何降下”,原意是講一個農民專注于怎么讓飛碟飛起來,卻從沒想過飛碟怎么降下來的問題;還有一個是“重要的不是飛起來”,講的是一個農民造飛機,專注的是追求夢想的過程,而不在乎結果。這些都是非常有創意、很特別的東西。
看完“農民達芬奇”你會發現,其實藝術就在我們身邊。農民其實不只是城市的建設者,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那我們呢?我們對生命、對生活有追求嗎?這同樣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張醒生:看了展覽,才知道有這樣一批有原始沖動的人存在。城市里的人太想成功,太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所以在做很多事情之前,我們都要權衡利弊,之后才去做。這一過程中,我們沒有意識到,那種原始的創造沖動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被磨滅了。而這些農民,在特別偏遠、貧瘠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孩童般的激情和夢想,淳樸而真實。他們天然的無畏精神讓人敬佩,不管別人說什么,但是他們選擇了堅持。
李宏:這是外灘美術館的開門之作,我們對整個策展、布展、開展的過程都非常有興趣。因此我們幾乎參與了“農民達芬奇”從籌備到展出的整個過程。
蔡國強在談到做展覽的初衷時,特意提到了農民是一個特別容易被忽視卻有著巨大創意活力的群體。藝術的潮流到底來自哪里?其實很多都是來自農民的土壤里。拿上海來講,上海的建筑、服飾、餐飲,包括工業化的特征,包括音樂、戲曲,歸根結底都是從農村產生出來的。
品位“攀比”
主持人:你怎么看企業家們投資藝術的現象?
鄧銳民:現在社會上已經有一種傾向,很多企業家、企業都開始在這個方面有所投入。民辦的藝術館、博物館可能不像國有的那么大,資金也沒有那么充足,但是民營的藝術館和博物館定位會更加有特色。拿上海外灘美術館來說,我們是希望把它做成一個當代藝術館,因為我們覺得當代藝術是對生活的真實反映。
張醒生: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現代第一代真正的企業家群體,整個群體完成了物質和事業的創造,大部分人開始進行下一輪的轉換,把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執行工作交給團隊或者接班人,自己則逐步演變成董事長角色,僅掌管戰略。這使得他們開始有一定的閑暇時間來思考另外的事。比如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后,成立蒙牛基金會,全心全意做慈善環保事業;王石90%的時間都在為環保公益慈善鼓與呼,等等。
人們如果10年、20年、30年甚至一輩子都在追求物質財富,會感覺比較無趣。實現了一定的物質積累之后,企業家們也在尋求獲得精神財富,這也可以反襯出為什么這些年來國學開始興起,對宗教、對人生、對信仰、對價值的追求開始興起。
李宏: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凈化過程。最初,企業僅僅需要做好一個產品,現在則要求企業做有特性的產品,不這樣,產品估值就會有問題。在滿足居住需求之后,人們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能夠傳世,怎么能夠對子孫后代有交代。這樣的案例倫敦有、東京有,但中國當前的機會是最好的。
主持人:那么反過來,你覺得“藝術”又是如何塑造或者成就一個企業家或者一家企業的?
鄧銳民:拿外灘美術館來說,外灘美術館是我們整個產業鏈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這里是一個可以享受到比較有品位、有追求的地方。未來還會是一個溝通的平臺。
在香港也有很多企業家在藝術方面有很大投入。以前,做一個地產項目,藝術館占的比例可能不是很大,好像大家都不愿意花很多精力和金錢在這方面,但是現在整個形勢都在往好的方向走,這也是能為社會和企業帶來貢獻與價值的。
張醒生:以前的企業家,在一起一般是攀比誰喝什么酒、開什么車、用什么牌子,現在,在成熟的商業群體里,大家“攀比”的內容變成了誰又辦了一個環保基金、誰又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誰又辦了一所民辦學校等等。我一點不懷疑,再過十年,大家的約會將是在博物館看展覽、在藝術館欣賞藝術品。企業家將會越來越有品位,獲得更多的尊重,同時也能從中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商業成功。
李宏:其實,人們對一個有著完整商業業態的商業中心有著非常明顯的需求。比如北京的三里屯項目,不僅提供了一個購物的集散地,而且其周邊的設施,周到地考慮到了顧客的所有需求,這就是高品質環境的妙處。也就是說,包括美術館、博物館等體驗層面越多,就越能吸引人氣,也越能體現其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