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設備是微利行業
《英才》:近幾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付出與收益越來越不成正比,你怎么看?
宮晶堃: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60年來,我們在中國發電設備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就這個行業本身而言是一個微利行業。我們的前期投入很大,一開始就需要有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因為我們的產品技術含量高,而且先進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不投入就跟不上,更何況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比國外的先進企業還有差距。
《英才》:這幾年,電力行業也似乎有產能過剩的跡象,發電設備制造業是否也有所反應?
宮晶堃:產能是否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近些年,我們產品產量跨越式攀升,最高時曾經安排到3500萬千瓦,但是我們沒有盲目擴張自己的產能,而是將一些非核心的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延伸自己的產能。做技術的領跑者
《英才》:你對GE這樣的公司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宮晶堃:我2006年去G E公司學習過,GE的高管給我們授課的一個月期間,幾乎每一個人都在講誠信,這個給我的印象很深?;貋硪院笪揖烷_始大力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因為我覺得GE能夠發展到今天,文化因素在里邊起了關鍵作用。
《英才》:你在2006年擔任董事長之后,提出哈電要做強、做大、做久,你當時的出發點是什么?
宮晶堃:是一種壓力、一種責任。做強靠技術領先,做大靠科學管理,做久靠企業文化,這是我上任之后提出來的。做強我們是有基礎的,在我們的企業發展戰略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技術領先,哈電從過去發展到現在,始終是
國內同行業技術的領跑者。“叫老大哥是客氣”
《英才》:東電和上電現在還是叫你們“老大哥”?
宮晶堃:哈電集團是我國建設的最早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明年6月,我們集團就要過60歲的生日了。他們見了我們一直叫老大哥,不過我們很清醒,那是客氣。其實,我們也確實是兄弟企業,彼此有著很深的情誼。但同時我們在市場中又是激烈的競爭關系,我們會客觀認識自己,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這個“老大哥”企業,不愧對“老大哥”這個稱謂。《英才》:上電模式和東電不一樣?
宮晶堃:上海電氣集團是一個綜合性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上海的工業基礎很雄厚,它把原來上海經委管的所有企業都放到了上電里面。東電與我們更為相近。
《英才》:哈電與上電盈利水平差異主要在什么地方?
宮晶堃:可能在制造成本上比我們要低,運輸成本也比我們低。
因為上??梢酝ㄟ^海運完成設備的大件運輸,而我們要走海上就很麻煩,而且運輸成本高、周期長。這還是小數,成本主要還體現在我們的投資上面。在東北投資建廠,成本不是兩倍也要1.5倍,這是建筑成本。除此以外,還有運行成本,每年的采暖費等等。而這些費用在南方的企業都是沒有的,所以我們的毛利潤比他們有差距。我們建廠最早,企業辦社會等歷史的包袱也很重。
《英才》:你希望哈電未來的市場地位還是老大哥?
宮晶堃:我希望哈電成為受行業內推崇的裝備制造企業,我們的目標是“中國最好、世界一流”。作為全國53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干企業之一,我們要引領中國電力裝備發展,代表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