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務員學習需求是科學合理設置公務員培訓課程、有效開展公務員培訓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本文以中山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研討、統計分析等方式對公務員的培訓意愿、知識學習、能力提高、學習形式等培訓需求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提出了以能力培訓為核心、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培訓考核評估方式等公務員培訓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中山市;公務員;學習需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2-0184-04
公務員培訓是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公務員素質、建立優化廉潔高效公務員隊伍、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舉措與保證。自1996年6月《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條例》頒布,到2007年初人事部《“十一五”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綱要》及2008年12月《公務員培訓規定(試行)》公布,我國政府對公務員培訓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我國公務員培訓正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在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中,客觀、準確地了解廣大公務員的學習需求,科學地、合理地設置課程,是有效開展公務員培訓工作的前提。
一、加強公務員學習需求研究的重要性
公務員培訓效果關系到整體公務員素質的提升。個體的培訓需求和意愿更是關系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所以公務員學習需求研究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加強公務員學習需求研究是與時俱進創新公務員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組織及個人對培訓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如果公務員培訓需求分析跟不上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必然導致培訓在制定戰略、政策和計劃、確定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及選擇培訓方法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進而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因此,與時俱進創新公務員教育培訓工作,迫切需要加強公務員培訓需求分析,既要繼承傳統公務員教育培訓的方法和經驗,又必須結合新時期黨對公務員的新要求、公務員對培訓的新需求和改革發展的新情況,從培訓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大力創新。
(二)加強公務員學習需求研究是增強公務員培訓內容針對性的需要
當前公務員教育培訓呈現內容需求多元性、目的需求時代性、形式需求多樣性、渠道需求開放性、管理需求規范性的特點,特別是在培訓內容上存在著理論知識教學偏多,能力訓練內容偏少、培訓理念滯后、培訓內容與學員實際脫節等問題,難以適應公務員培訓的時代化需求、社會化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因此,加強公務員學習需求調研分析,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公務員崗位職責要求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公務員的特點,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等為基本內容,并以政治理論培訓為重點,綜合運用組織調訓與自主選學、脫產培訓與在職自學、境內培訓與境外培訓相結合等方式,不斷增強公務員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三)加強公務員學習需求研究是增強公務員培訓方式靈活性的需要
嶄新的培訓內容需要有新的教學方式作依托,當前公務員在培訓方式上存在著傳統的講授課比重偏多,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較少等問題。因此,公務員教育培訓要真正實現以學員為主體,就必須加強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調研,分析參加培訓學員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培訓方式,力爭在培訓中突破單一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引進體驗式、研討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并綜合運用專家講座、現場體驗、學員論壇、案例研討、思維訓練、情景模擬、調研考察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教學形式成為教學內容的生動載體,努力做到講座有深度、現場有感悟、互動有啟發、實踐有收獲,取得理論傳授、現場體驗與思考研究綜合提高的教學效果,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調動“教”、“學”雙方積極性。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艾爾#8226;巴比(Earl Babbie)在《社會研究方法》中明確指出:科學論點必須有來自于邏輯(logical)和實證(empirical)兩方面的支持,即必須言之有理,必須符合人們對世界的觀察。[1]為此,筆者以廣東省中山市公務員培訓為基點,進行了長達六年的實證研究。中山市對公務員培訓工作高度重視,早在2003年,中山市政府投資近兩億元,建立了優質公務員培訓基地——中山市行政學院,并分別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等開展合作辦學。近些年來中山在公務員培訓中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取得了顯著的培訓實效,得到廣東省政府的表揚,這為筆者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統計分析等形式對公務員培訓的學習需求進行了實證研究。
二、公務員學習需求的現狀分析
筆者2009年的問卷調查是在3~10月份進行的。調查對象是最近幾年在中山市行政學院參加過培訓的學員。為使本次調查具有科學性,筆者根據前幾年的實證研究,設計了包括“基本情況”、“學習愿望”、“學習需求”、“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評價”、“學習建議”等7個方面22個問題200余個選項的問卷,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進行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340份,回收問卷340份,其中有效問卷33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5%。在制定統一登錄標準的基礎上,由3個登錄員進行問卷數據登錄;問卷數據處理則主要采用SPSS 15.0統計處理軟件;涉及到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頻率統計、卡方檢驗、相關性分析以及回歸分析。
此次問卷調查樣本基本情況如下:在有效樣本中,男性占65.9%,女性占34.1%。從職務結構看,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科級以下公務員,其中辦事員占44.9%,科員占16.3%,副主任科員占2.4%,副科長占31.6%,科長占4.8%。從學歷結構看,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13.5%,大學本科占71.9%,大專占14.1%,高中及以下占0.6%,大學本科及以上累積百分比為85.3%。在有效樣本中,接受過相關繼續教育的占63.9%,沒有接受過繼續教育的占36.1%。
從年齡結構看,本次調查對象大部分處于25~35歲年齡段,占全部樣本的58.9%;24歲以下的占16.8%;36~45歲的占21.3%;46歲以上的占3.0%。從以往參加培訓的情況看,大部分樣本參訓次數少于3次,占68.7%;參訓3次以上的占28.3%,10次以上的占3.0%。參訓培訓累積時間在10天以內的占16.4%,10天以上一個月以內的占61.7%,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內的占16.7%,3個月以上的占5.2%。
由于此項研究是探索性實證研究,為使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準確、慎重,樣本采取了嚴格的隨機抽取辦法。從最終抽取調查樣本的總體情況看,基本上滿足了此次探索性實證研究的要求。
公務員對培訓的主觀需求主要包括知識需求、能力需求以及對培訓學習形式的需求。在探討公務員培訓學習需求之前,有必要了解公務員參加培訓學習的態度以及調查對象所在單位對培訓的重視程度。
(一)培訓學習意愿
調查結果顯示,66.4%的調查對象對培訓學習持“積極主動參加”態度,32.7%是“聽從組織安排”,持“不想參加”態度的僅占0.6%,持“無所謂”態度的占0.3%。如果將調查對象對培訓的態度分為“積極主動型”與“消極被動型”,那么“積極主動型”占66.4%,“消極被動型”的占33.6%。從這個統計結果可以作出如下推斷:大部分調查對象是有一定的培訓需求的。
為了印證這個推斷,筆者進一步考察了調查對象所在部門領導對公務員培訓的態度。結果顯示,部門領導“非常重視培訓”的占43.4%,“比較重視”的占39.5%,“一般重視”的占13.8%,“不太重視”的占3.3%。“非常重視”、“比較重視”的共占82.9%。這表明,部門領導對公務員培訓是比較重視的。綜合這兩項統計結果,可以發現,不但絕大多數公務員對培訓學習有主觀需求;同時,部門領導對本部所屬公務員的培訓學習也表現出相當強烈的需求意愿。
(二)知識學習需求
問卷調查的對象大多有比較豐富的公務工作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對培訓的學習內容有清醒的認識。對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公務員對自身所需的最重要知識的認知有明確的排序。詳見表1。

資料來源:根據統計結果整理。——下同。
如表1所示,調查對象認為對公務員最重要的三項知識是業務知識(28.4%)、管理知識(21.9%)、法律知識(17.2%)。此外,值得注意的還有領導知識(13.0%)、信息技術知識(7.4%)以及經濟知識(6.6%)。從這個統計結果看,調查對象對知識的需求表現出比較明顯的“技術偏好”。因為無論是業務知識、管理知識抑或法律知識都屬于具有較強實際操作性的知識。根據這種調查結果,公務員培訓最需要開設的知識性課程應該是與業務類、管理類、法律類知識直接相關的課程。為此,問卷又對公務員最希望開設的課程進行了細化調查。調查結果統計見表2。


統計結果顯示,公務員最希望開設的三類課程分別是能力建設類(18.1%)、領導科學類(14.7%)以及公共管理類(14.7%)。值得注意的還有時事政治類(13.5%)、經濟知識類(10.7)、身心健康類(9.8%)以及政策法規類(8.7%)。在以前的公務員培訓課程設計中,沒有對“時事政治類”和“身心健康類”課程給予足夠重視。調查結果透露出的信息是,公務員由于日常工作較忙,需要通過培訓學習對時事政治進行必要的梳理,對疲累的身心進行必要的調適,所以非常期待開設此兩類課程。總體上看,這項統計結果與上一項統計結果有一些差異。見表3。

之所以出現這種排位上的差異是因為,目前的公務員培訓法律知識類課程的開設比較充分,而領導科學類課程則需要加強。“最重要的知識”與“最希望開設的課程”存在的共性在于都對技術類知識、課程表現出強烈的需求,這兩方面的結果可以相互印證。
(三)能力提高需求
為了了解公務員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能力的具體需求,本研究的問卷分別從重要能力、急需提高能力以及單位領導急需加強能力等三種角度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認為“公務員最重要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溝通協調能力”(22.4%)、“政治鑒別能力”(14.3%)、“依法行政能力”(14.2%)。值得注意的還有“學習能力”(10.5%)、“創新能力”(8.8%)、“公共服務能力”(8.6%)以及“應急處置能力”(8.6%)。見表4。


調查對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并不等于“急需提高的能力”。統計結果顯示,公務員“急需提高的能力” 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務創新能力”(29.9%),第二位是“溝通協調能力”(26.0%),第三位是“自主學習能力”(22.5%),第四位是“應急處置能力”(21.7%)。本研究還對培訓對象所在部門領導急需提高的能力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公務員認為部門領導急需提高的能力分別是“領導管理能力”(22.6%)、“溝通協調能力”(21.2%)、“政策執行能力”(16.2%)、“應變能力”(13.1%)、“政策研究能力”(13.1%)、“道德完善能力”(11.4%)。可見,除“溝通協調能力”與一般公務員急需提高的能力一致外,調查對象對部門領導“急需提高的能力”或者說“對部門領導的期望”(也可說是“對部門領導的意見”)也還是非常清楚、非常有針對性的。這也為高層次公務員培訓的目標設定、課程設計提供了參考。
(四)學習形式需求
首先,實證研究中對公務員參加培訓所希望的學習形式進行了調查。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公務員最希望的培訓學習方式分別是“案例式”(37.4%)、“體驗式”(16.6%)和“模擬式”(15.2%)。這些方式的共同特點是基于實踐經驗的學習。這說明,公務員喜歡經驗式教學而不大歡迎純理論式教學。公務員對培訓學習形式的選擇見表5。

其次,對“最有效的培訓評估方式”的調查也印證了“能力需求”是公務員最重要的學習需求。根據統計結果,調查對象認為最有效的培訓評估方式是“工作實踐檢驗”(64.0%),認為是“培訓過程中評估”的占29.0%,而認為是“考試考核”的僅占7.0%。這表明,公務員最需要的是能力培訓,而“能力”比較難以通過考試考核反映,所以,調查對象認為最有效的評估考核形式,應該是通過工作實踐檢驗經過培訓的能力提高。
再次,公務員的培訓學習需求也反映在培訓施教改革的主要方向上。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0.8%的調查對象認為公務員培訓的主要改革方向應該是“創新培訓方法”,這個選項排在“更新培訓內容”、“加強培訓管理”、“完善培訓服務”、“提高教師素質”等選項前面,這說明調查對象認為,目前公務員培訓的方式方法從總體上大有創新、改進的必要。
三、以學習需求調研為根據改革培訓教學的建議
(一)以知識需求、能力培訓為核心,切實提高課程設置的針對性
知識需求、能力培訓是公務員培訓的核心,也是公務員培訓的一個最顯著、最根本的特點。表2、表4清楚地反映了中山市公務員對通過培訓提高能力的具體需求及他們最希望開設的課程。由此可見,進入知識型社會以后,公務員對中央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同時,當前社會矛盾激化對公務員能力的要求有了清醒的認知,所以,創新能力、協調能力、學習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成了公務員“急需提高的能力”,這為公務員培訓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時代性要求。因此,要根據公務員培訓的特點、要求及發展趨勢,從不同級別、不同類別公務員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提升素質、培養能力、并把能力培養貫穿于公務員培訓全過程的要求,從政務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四個方面,根據不同班次、不同培訓要求,以中山市的中心工作為前提,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切實提高公務員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實際能力。
(二)不斷創新公務員的培訓方式方法,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表5反映了中山市公務員對培訓學習形式的需求。公務員是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文化素養和工作經驗及相應專業知識的特定群體,對他們的培訓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并舉的辦法,避免教師一味的單向傳授和灌輸,而且,還要根據不同的受訓對象,采取更加符合培訓對象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善于利用學員自身知識與經驗,開展教學雙方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激發學員的智慧和學習積極性,如采用現場教學、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體驗教學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方法,引導學員加強對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把工作搞好。
(三)建立有效的培訓考核評估方式,增強公務員培訓的可操作性
目前在中山市公務員培訓考核形式中,考試考核仍然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這是因為考試考核方式最易操作、成本最低。而調查對象認為最有效的評估考核形式,應該是通過工作實踐檢驗經過培訓的能力提高。實證研究的調查結果要求對公務員培訓的考核評價進行大膽、全新的探索,其基本思路應該是創新實演式考核方法,如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增強實踐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艾爾#8226;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2]眾行管理資訊研發中心.培訓需求分析與培訓評估[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
[3]趙曼,陳全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張志磊.河北省鄉科級公務員培訓需求的調查與思考[J].河北企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