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一直以來都是被全世界重點關注的“生命軍”。在社會大發展背景中衍生的紛繁復雜的傳播媒介已然成為青少年認識世界的窗口,而在這眾多的“小窗口”中,動畫自產生以來就一直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也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現如今在跨文化融合交匯的浪潮中動畫片及動畫電影依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根據青少年面對傳播媒介的一系列心理特征,通過表現出的心理特征來探討動畫的跨文化傳播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從這些影響看看動畫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動畫;跨文化;青少年;影響;
中圖分類號:G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2-0098-03
任何形式的傳播方式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具有影響力的,在物質文明的高度先進成為不爭事實的前提下,精神文明早已逐漸占據人們需求的首位。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各種技術的完善,人們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渠道越發迅速和方便。這不得不說大眾傳播媒介為社會的各個群體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讓信息和文化的傳遞成為時代的主題。在社會的各個群體中,青少年無疑是被每個時代最為關注的重點群體。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精神成長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也顯現出各個時代的典型特征?,F如今大眾傳播媒介豐富化、透明化,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或多或少的都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而對于青少年而言,自動畫產生以來它幾乎就成為這一群體的代言,隨著傳媒技術的提高、人們對傳播媒介的認識深入,動畫的形式也隨之豐富起來?,F如今,時代給予的多元化會賦予動畫在青少年心里多少印記和記憶,又會對青少年有著怎樣的影響呢?相信無論時代如何改變,跨文化如何繁復,對于青少年的影響一直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一、青少年面對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的心理特征
大眾傳播媒介一直以來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可以說這成為它最為基本的屬性。那么深入來看大眾傳播媒介的屬性不難發現,它在社會道德的引導、監督、宣傳中表現出很強的德育作用,而這對全社會的大眾傳播媒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青少年面對大眾傳播媒介而言,這一屬性就顯的更為重要。大眾傳播媒介承載的信息多樣化,而在這當中篩選信息內容,選擇性的接受信息對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講無疑具有模糊性。
其一,青少年在面對大眾傳播媒介時有很強的獵奇心理。從青少年發展心理學來看,這一時期正是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形成的重要時期,加之自身帶有對一切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使得大眾傳播媒介傳遞的信息成為滿足青少年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在青少年時期,出于認識能力的開始強化和對未知事物的了解興趣,以及想要獲得獨立和走向社會的急切愿望,這都促使他們想要了解自我、他人、社會和整個世界,而書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大眾傳播媒介便因為信息量大這一特點吸引青少年通過這一渠道來了解更多他們想要了解的事物。
其二,青少年這一時期面對大眾傳播媒介社會認知心理的改變也是很典型的特征。這一時期他們渴望獨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不僅僅對大眾媒介有強烈的需求,重點在信息的內容選擇上表現出強烈的社會取向和現實取向,他們不再喜歡童話和媒體信息的娛樂性,而渴望具有欣賞價值、學習價值等內容的信息源。這一時期還有一個突出的心理變化即自我意識和自我中心意識的增強,他們面對媒介有了自己的判斷,這種獨立性我們應該大大支持。
從上面的兩個典型心理特征不難看出,青少年處于未成熟和成熟的中間過度時期,應當肯定他們對于大眾傳播媒介的積極認識和對未知的渴望,這對他們獲取知識豐富自己有很大的幫助。但不得不結合青少年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成熟的心理特征,也必須有效地對大眾傳播的信息內容給予適當的選擇,發揮大眾傳播的正確引導作用。
二、動畫的跨文化傳播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
動畫自產生以來,發展及所產生的影響就一直備受關注。隨著跨文化傳播的熱潮,動畫片及動畫電影也被積極引進中國,開闊動畫市場和空間,也為中國的動畫在發展中學習提供經驗。就動畫而言,日本和美國產出的動畫影片占據著全球動畫的大部分市場,在這里想要就它們跨文化到中國的傳播對青少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以及中國動畫對青少年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做一個分析。
就日本而言,在20世紀60、70年代,日本已經逐漸發展為動漫大國。在1963年,《鐵臂阿童木》作為日本首部動畫電視劇在國內一經播出立刻一炮走紅。此后被四十多個國家購買和轉播,中國也在80年代引進播出。這部動畫片可以堪稱為日本動畫出口的先驅之作。從這之后,日本動畫產業界有了明確的出口意識,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動畫片市場運作模式,如提高動畫質量,畫面講究,內容充實且有鮮明的娛樂性,不僅僅針對青少年,而把受眾群擴大到成年人。還有通過制作技術來降低成本,采取一些低價銷售策略等。而日本政府也在動畫成功的出口中看到了動畫產業的經濟文化意義,意識到這種“無煙產業”為宣傳日本的民族文化打開了一扇光明之窗。在這一時期及其之后的發展中,日本很快就成為世界影視動畫領域最重要的內容提供國。以至日本的貿易策略想要從經濟大國轉變為文化輸出大國。中國在20世紀80、90年代引進了像《聰明的一休》、《花仙子》、《機器貓》、《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等動畫片,成為80后那一時代青少年的共同記憶。它們在中國的成功傳播,使得青少年對于傳統意義的動畫產生了新的認識,而且對動畫角色的理解和喜愛迎合了青少年接觸大眾傳播媒介最基本的心理特征。這些動畫片選材大都反映現實,通過現實的角度、輕松的方法闡述原本復雜的道理,這對于青少年面對大眾傳播這一認識世界的方式有了準確并積極的定位。《聰明的一休》所表現出一休的智慧,讓中國的青少年感受到一種不同于中國式的寓教于樂;小丸子可愛天真,頭腦簡單經常惹出不少笑話,雖然選題低幼,但因為角色的生動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并且引來了無數成年人被這樣回歸童真的角色和故事吸引。這些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在于對動畫的興趣不再局限于看看熱鬧,而是在動畫中不知不覺地成長,從故事中明白現實中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時至今日,日本的動畫片依然樂于被中國的青少年所接受。說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從2002年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一舉奪得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2003年奧斯卡動畫片獎開始,動畫電影對青少年的影響開始變的深刻。這種不同于動畫片的形式,更像是青少年的“大片時代”,用更加具有思考性的情節從電影中啟發青少年自己思考,引導青少年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隨著現代傳播環境的復雜,現代傳播方式的多樣,青少年在“成人化”的傳媒領域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日本動畫電影給中國青少年帶來的是“精神的水源”,在淡化講道理的同時讓青少年自己去發現道理。這對于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應當繼續宣揚下去。
就美國而言,與日本最初影響巨大的動畫片不同,美國首先是以動畫電影聞名世界的。直至今日,美國的動畫電影依然擁有不可取代的世界地位。而美國動畫電影無論處在哪個時代,這些作品都利用動畫語言和音樂的無國界及跨年齡,選取廣泛的題材,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采用動物等擬人手法通過誘人但不復雜的情節、漂亮的畫面、可愛的動畫形象,尤其是散發的人性之美來打動觀眾,不僅符合青少年的審美心理,對他們產生正確引導作用,而且吸引著無數“大朋友”著迷。提及美國的動畫電影就不得不說迪斯尼,多年來,迪斯尼一直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以童話為底色,宣揚正直、勇敢、關愛等價值觀念。它創作出許多青少年心中永遠不變的卡通人物情結。在中國青少年心目中,如像日本動畫片中的機器貓、阿童木等形象深入人心一樣,美國動畫電影中的米老鼠、唐老鴨、湯姆貓、杰瑞鼠等形象同樣成為那個時代青少年心里的“明星”。不僅在那個時代的青少年,到現在這樣的玩偶一樣深得青少年的喜愛和追捧,主題公園成為實現與動畫電影明星親密接觸的愿望。它們不僅給青少年帶來輕松和新鮮,而且引導青少年從快樂中領悟正義和邪惡、正確與錯誤等枯燥的道理。時至今日,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青少年的童年時光被豐富的媒介充斥,缺少了越來越多的機會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自我表達,為了尋求心中最初的夢想和純真,不得不依賴大眾傳播,動畫電影就成了青少年真正依賴的伙伴。他們渴望從動畫中找尋青少年時期跟自己一樣的影子,產生共鳴,暗示自己也是動畫電影里勇敢角色的代言人。如現在創作的《怪物史萊克》、《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依然為現在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幻想的空間和學習的榜樣,而青少年隨著更多的方式接觸世界,依然會對動畫電影的形象情有獨鐘。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著迷動畫電影的人物和故事,這大概是他們強烈的想要喚起內心依然童真的記憶最有效的方式。
就中國而言,動畫的發展也曾一度輝煌,但基本處于平緩。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初,出現了像《大鬧天宮》、《哪吒鬧?!返染哂絮r明中國特色的優秀動畫片,深受國內外歡迎?!洞篝[天宮》自問世以來因為整部作品形象富有個性、造型奇特、情節扣人心弦等特色成為了國產動畫電影的一面旗幟,凸顯出這時期的輝煌與動畫電影的創作者從中國文學和傳統藝術中吸取養分來賦予影片深刻的民族性和藝術性分不開。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人才的斷層和日美動畫的沖擊,中國動畫電影風光不再。時隔數年,中國動畫電影推出了沉默之后的嶄新嘗試《寶蓮燈》,也看到了振興中國動畫的呼聲變為現實的勇敢邁進。或許最終收益并不起眼,但它大膽的借鑒了國內外優秀動畫電影的寶貴經驗,還充分注意到當下觀眾新的審美需求,并努力探索應對方略,雖不盡如人意,但求新的意識值得肯定。當下的中國青少年對于這類題材的動畫電影的故事版本已經太過于熟悉,因此對于老故事新拍并沒有太大興趣,對青少年的影響還是把童年時代的經典看作是連動畫電影都不可逾越的經典。近年出現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一度被成功的宣傳策略推到中國動畫電影新氣象的浪尖。而真正剖析對于青少年的影響不難看出,它適合的受眾大多數還是偏向兒童,因為內容太過于幼稚,表達的道理過于淺顯,很難引起青少年的興趣??偟膩碚f,中國動畫片也好,動畫電影也好,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征即它是一個時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經典,在現當代的青少年心中,在跨文化沖擊的視野下,滿足他們心里審美需求的、能夠產生共鳴的動畫電影才是經典。
總的來說,動畫電影對青少年的影響可謂意義深遠。一方面,對于動畫電影創作本身應當更加豐富化,創作者應當摒棄“成人化”的束縛,設身處地的為青少年心理需求著想,從故事的選材、動畫人物的塑造、場景的設計、需要闡述的道理如何表達等等方面迎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正確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這些優質的動畫電影一定會讓青少年認識到如何做人,認識到世界的美好與險惡,認識到成長的目標等有意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無論日本、美國的動畫電影,或者中國的動畫電影,還有一些借助動畫電影等大眾傳播方式誤導青少年的作品出現。其內容缺乏知識性,甚至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長健康的內容被廣泛傳播。跨文化傳播固然打開了國際間的交流視野,但應當在跨文化的有利背景下傳播有利于青少年發展的動畫作品。由于青少年還處在各方面判斷力不夠成熟的階段,這就需要動畫電影的創作以及大眾媒介的任何傳播方式幫助青少年“篩選”利于他們成長的傳播內容。青少年是充滿希望的一代,他們對于動畫電影的依賴就是一種精神需要,而動畫電影對他們的影響也超乎大眾的想象。
三、結 語
動畫電影伴隨著每一代青少年成長,而它自身也在不斷的成長中。豐富的故事內容、畫面的美感、場景的真實、人物形象的典型等等都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完善。我們應當看到跨文化傳播帶來的積極作用,即為全世界的青少年看到優秀的動畫作品提供平臺,也為動畫創作者提供學習經驗的平臺。青少年需要大眾傳播媒介為紐帶去認識世界,他們的獵奇心理和渴望社會認知心理需要大眾傳播媒介去幫助充實和肯定,我們應當知道青少年想要什么、了解什么,那么就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讓大家喜愛。
參考文獻:
[1]寧翔.動漫產業發展之新思考[J].電影評介,2009(15).
[2]李南.影視傳播對青少年影響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新聞知識,2010(3).
[3]趙潔.從日本動漫產業看我國動漫產業發展[J].青年記者,2010(11).
[4]陳自清.論大眾傳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
[5]魏婷.日韓動漫貿易政策及其借鑒[J].商業研究,2010(6).
[6]鄭靈燕,曾學軍.中國動畫發展之評述:精彩過去 苦澀當前[J].電影文學,2009(6).
[7]唐小茹.從日美風格看中國動畫的出路[J].中國電視,2004(10).
[8]譚玲,殷俊.動漫產業[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5).
[9]檀傳寶.大眾傳媒的價值影響與青少年德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