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散打運動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開展,無論是教學方法、手段,還是學校制定的教學制度與計劃,以及教師個人專項素質都出現了有待改進的需要,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并對多所高校的散打授課教師進行了采訪,歸納總結出散打教學活動中常見的主要問題,希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普通高校;普通大學生;散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2-0183-02
武術散打運動作為提高學生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學生身體全面力量,改善學生身體柔韌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堅定意志品質的體育活動,普遍運用于各高校的體育教育活動當中。在普通高校開展散打運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都是以俱樂部形式來開展,它面向的學生大多是有一定基礎,或對散打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愛好,同時這些學生的體質較好,對于訓練的內容與運動強度適應較快。并且俱樂部中教練對訓練時間的把握相對寬松,對訓練內容及進度的掌握相對靈活,因此俱樂部的教學活動大多數是成功的。但當散打運動廣泛的面向普通大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卻出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主要包括練習的方法與時間、競賽交流、教師水平幾方面。
一、技戰術訓練不系統
(一)散打基本技術動作訓練不全面
1.訓練方法不全面
散打基本技術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及防守反擊的方法。在練習基本技術時,大部分教師選擇了運用長時間原地集體訓練的方式,這樣雖然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動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但是在實戰對抗中,由于對手會不斷移動,變換方位和距離,這將直接影響學生自身技術動作的發揮,大多數學生會在對抗中出現技術變形,把握不住出擊時機,使攻擊后得分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基礎練習時,應該加強移動中的基本技術練習,提高學生在移動中對距離感和空間感的把握,使學生能夠在移動中準確、合理的使用技術動作,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攻擊目的。
2.訓練內容不全面
在基本技術訓練中,許多學生更多的考慮如何使用拳、腿或使用摔法去攻擊對方,而忽視了在實戰中對方同樣是要做出攻擊反應的,因此學生在實戰對抗中會出現消極防守、互打互踢或抱纏抱打的情況。這說明在基本技術訓練中缺少防守反擊的練習,尤其缺少對抗中的防守反擊練習。所以應有目的地加強積極防守和防守反擊的練習,完善學生個人攻防技術的配合與轉換。
在訓練內容方面還要注意專項素質的訓練。因為參與學習的學生,身體素質不僅有著明顯差異,而且普遍偏低,這就直接影響到課程的安排及教學內容的完成。參與練習的學生體質差異主要體現在耐力、爆發力、肢體協調能力和下肢柔韌性幾方面。其中下肢柔韌性和散打運動專項耐力的改善與提高是素質訓練的重點。散打運動專項耐力的提高有助于實戰對抗中技戰術的綜合發揮,保證在對抗中動作技術準確有力,思維清晰,反應敏捷,戰術運用合理;下肢柔韌的伸展程度,直接影響腿法動作的準確性和力量的發揮。部分學生因受柔韌性的限制,不能準確區分各種腿法的差別,而大多數的學生也會因為柔韌性的限制,使得技術動作不穩定,在對抗中容易出現動作變形,不僅得分效果不理想,而且極大的增加了自身的受傷幾率。常見病例是使用鞭腿攻擊時,攻擊腿大腿內側韌帶僵硬,導致股四頭肌緊張,使得攻擊腿的腳部勾起,這有可能造成內側韌帶拉傷或腳大拇指在擊中目標后趾骨挫傷或骨折。因此,加強下肢柔韌性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技術動作的質量,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必要的損傷。
(二)基本戰術訓練欠缺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以教授學生技術動作為主,對戰術的學習基本停留在文字或語言上。對于戰術的專門訓練基本為零。因些,學生在實戰對抗中,大多數是下意識的做出應急反應,而這些反應往往是盲目的,單一的,不連貫的,這很不利于學生掌握及運用散打的完整技術,并且直接影響到實戰對抗中攻擊的效果。因此適當增加戰術運用的專門練習,有助于提高連續攻擊的技術動作,增強對抗中應變能力,同時合理運用戰術,也能有效的避免互打互踢的“拼命”現象,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傷。
二、課時安排不合理
雖然不同院校對于課時安排都有一套適應自身條件的規章制度,但在安排課時過程中普遍都會受到課時限制。經過調查,各院校普遍為每學期17~18個教學周,每周上一次課,共兩學時,每學時45分鐘。而在一學期中,健康標準測試要占到1~2周課時,考試要占到2~3周課時,節假日又會占到1~2周課時,所以真正用于學習練習的課時僅剩12周左右。而在這12周中,學生要熟練掌握且融會貫通散打的基礎理論(包括:訓練方法、訓練內容、各種常見的損傷及預防、運動的消耗與補充、競賽規則等),基本技術及專項素質等大量內容,課時量是遠遠不夠的。課時的矛盾造成眾多教師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不得不選擇用大部分時間來“學動作”,用很少的時間來“練動作”,以致于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學到的內容,使得動作變形,技術不規范,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效果。因此,應該適當調整課時與教學內容。
三、高校之間缺乏競賽交流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將散打運動做為選修課程開展,并沒有充分開發其競賽意義。個別院校僅將散打比賽作為學生群體活動在校內舉辦,其弊端顯而易見:對手之間過于熟悉,比賽結果沒有期待性;低年級學生為場上主力,高年級學生不屑參與;連續參加兩次比賽的學生少之又少。因此,增加各高校之間的競賽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競賽不僅能夠進一步擴大散打運動在高校內的影響,同時還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提升學生的榮譽感,激發更大的練習熱情,并可以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四、教師專業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今天的體育教師被要求一專多能,這勢必造成部分任課教師并非散打運動專業出身。由于教師自身沒有經過非常系統的專業訓練,因此教學方法會有一定的不足,教學手段會稍顯單一,這樣就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練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通過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擴大專業理論知識面,以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