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推出,成為指導我們各項工作的一個理念。編輯工作要創新,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強化編輯創新意識、學習意識,加強學術交流,培養編輯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編輯;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2-0155-02
發展,是任何人類社會形態共同的主題。2004年3月5日十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概念。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這一概念的產生歸根于“可持續發展”的出現,使我們對于發展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科學發展觀逐漸成為中國發展的理念,也將成為指導我們各項工作的一個理念。因此,編輯工作創新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含義主要是通過“全面、協調、可持續來體現的。它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起點和歸宿。2004年初全國“兩會”上,知識界代表委員即明確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我們就會落伍,就無法適應編輯工作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將創新理念貫串于我們的工作實踐中。以科學發展觀審視編輯出版工作,探討編輯工作創新的思路。編輯要注意工作方法上的創新:借鑒他人經驗,有選擇地進行某些創新;不能搞“大而全”或“小全”,摒棄固有思維,在優勢欄目上實現突破,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編輯創新人才的培養
期刊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擔負著推動人類社會文化前進的重任。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期刊的競爭日趨激烈。學報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其關鍵是編輯創新人才的培養。古人云:“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可見,編輯創新人才直接關系著期刊的生存和發展。
(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思想的前提
樹立科學的編輯理念。編輯理念是指編輯作為辦刊行為主體所具有的編輯思想和觀念。在現代網絡環境下,編輯觀念的更新,除了要強調原有的質量意識、讀者意識、服務意識、效益意識外,更要注重品牌意識,特色意識、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應不斷汲取新知識,探索新方法,樹立發展觀,與時俱進,促進學術期刊的繁榮與發展。觀念上的創新,對于加快編輯工作現代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時代需要編輯有新的思維、新的觀念。編輯只有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辦出精品期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有較強的學習意識
編輯自身必須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不但有廣博的知識,是雜家,還要在某一方面有較深的造詣,立足在學科的前沿,又是專家[1]。因此,編輯部要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習的環境,有利于每個編輯創造力發揮的氛圍,有利于知識共享的機制,使編輯部真正成為學習型編輯部。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編輯再創造智力勞動和文化產品生產的編輯人員,更應該積極自覺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對編輯人員的素質要求。編輯人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不但要學習本領域的專業知識,還要善于從其他行業的科技發展中汲取營養;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應向他人虛心求教,特別是向業內專家和身邊的同仁學習,不斷更新和提高自身理論和業務素養[2]。采取自學與業務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三)創新意識
創新性是直覺思維的特性之一。創新是一個編輯、一個期刊的生命力與競爭力所在。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作為一名稱職編輯形成選題直覺的必備條件。編輯的創造勞動體現于其發現、判斷、篩選、完善以及使之物化以供傳播等一系列工作中。可以說,創造性是做好編輯不可或缺的動力。編輯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創新性,編輯的使命就是主動創新,他們以自己獨具的知識慧眼,對稿件進行審核。
(四)加強學術交流,增強學術編輯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參加相關學術會議,與專家、學者溝通交流,開闊視野,了解相關學科的學術進展、科研動態,提高編輯接受新事物、正確評估稿件的能力。學術人才“走出去,請進來”,以培養屬于自己的、專家型的編輯[3]。
參考文獻:
[1]牛振榮.編輯素質:學報質量的重要保證[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03(6).
[2]盧秀彬.提高科技期刊編輯素質的三四五[J].編輯學報,2002,14(2).
[3]林薌.創辦名刊要注意的四大問題[J].編輯之友,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