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畫鑒定,是建立在古代中國畫鑒定基礎上的,具有繼承性和異同性質,現代中國畫鑒定按其題材分為:現代人物畫鑒定、現代山水畫鑒定和現代花鳥畫鑒定。根據筆者實踐經驗,下面重點談談現代人物畫鑒定。
現代人物畫鑒定基本傳襲了古代人物畫鑒定的方法,及掌握各個不同時期的、不同流派畫風及重要代表畫家的畫風特征;重視“線”在人物畫中的不同藝術特征以及“傳神”在人物畫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現代人物畫鑒定還必須了解一些人物畫創作的特點,在創作題材、筆墨運用、區域畫風、藝術個性等方面加以研究對比。并注意橫向比較現代山水畫和現代花鳥畫的異同,以使現代人物畫鑒定更準確、科學。
在進行具體人物畫鑒定的時候,可以從把握區域畫風及重要代表畫家的藝術個性、筆墨特征入手。現代人物畫從區域風格劃分,一般以文化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為主,大體可分為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
北京歷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這一帶美術家、美術教育、美術社團活動頻繁。民國初年,北京的人物畫家基礎扎實、畫風淳樸,但題材缺少變化。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有陳師曾、浦儒、陳少梅、徐操等。陳師曾的人物畫題材多反映北京地區的風俗人情。其畫作構圖合理妥當,筆墨運用古拙簡練。浦儒以山水畫為重,也間作人物畫,其題材也多放映北京的人情風貌,其所繪人物功底扎實、形象生動活潑,但題材比較單調。陳少梅所繪人物,構圖嚴謹、造型準確、線條剛健、設色典雅,但缺少獨特的藝術個性。徐操所繪人物時或表情夸張、設色濃重、趣味近俗;時或白描淡彩,趣味近雅。但其人物形象與畫法過于程式化,習氣較重。
新中國成立以后,政治革新,革新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的人物代表畫家有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黃胄等。
徐悲鴻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題材廣泛,既有描繪歷史故事的,也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其人物造型準確生動、筆墨清晰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蔣兆和是我國著名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技法,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把中國人物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葉淺予、黃胄,這兩位畫家均以速寫、寫生的方式進行人物畫創作。葉淺予從事繪畫教學和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其作品筆墨頓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動傳神,風格獨具。除人物畫之外,他在花鳥、插圖、速寫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黃胄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足跡遍布祖國邊疆、海島、高原、牧區,勤奮作畫上萬幅,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尤擅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巨作,不少作品陳列于國家重要政務場合或以國禮贈送外國首腦。其作品屢次獲國際獎,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愛戴。黃胄藝術呈現的藝術歷程可分為早、中、后三期,三個時期各有不同特色。早時形象鮮活,其作品較單純,與傳統較貼近,除了筆墨淋漓外,形神兼備,筆墨意味頗高;中期,用墨用色濃烈,形象逼真,追求宏厚和氣魄;后期更將速寫強化到畫幅中,歡快的筆墨為樹立自己的特色而揮灑著。
上海是我國早期資本主義和近代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又是華東地區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的中心地帶,云集了許多優秀的書畫藝術家。其代表畫家有林風眠、豐子愷、關良。
林風眠是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描寫仕女人物、京劇人物、漁村風情和女性人體以及靜物畫和風景畫。林風眠作品從內容上看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從形式上看,一是方形構圖多,二是無標題作品多,三是線條簡潔、色彩明快。他試圖努力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一種共通的藝術語言。是一位富于創新意義的藝術大師,對后世影響深遠。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一生漫畫作品較多,且多以中國畫形式呈現,其作品線條簡潔、寓意深刻。其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
關良擅長中國畫、油畫,他一生致力于藝術教育事業,并為最早將西方繪畫藝術介紹到我國的先行者之一。最初專學西洋畫,后轉向水墨戲曲人物畫。建國后關良的彩墨戲劇人物畫獨樹一幟,影響很大。他的作品用筆簡練,質樸平易,極富筆趣,不拘泥對象的解剖、透視和比例,而是以夸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態天真幽默,眼睛瞳孔用濃墨點醒極為傳神。
杭州地區的人物畫,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多以素描的方式結合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以反映社會現實,并體現時代風貌,形成了“浙派人物”,代表畫家有周昌谷、李振堅、顧生岳、方增先等。
周昌谷是浙派人物的重要代表畫家,對傳統筆墨技法有很深的研究,曾潛心學習八大、石濤、徐渭、吳昌碩、黃賓虹等人作品,并赴敦煌臨摹壁畫,善于兼容并蓄,融會貫通,將傳統花鳥畫用筆移植于人物畫中,用色方面匠心獨運,借鑒西方印象派、野獸派的色彩。其畫多以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注重表現現實生活中的詩情畫意,極富韻味,晚年作品多為寫意人物,其墨色沉穩、設色典雅、人物古樸傳神。
李振堅的人物畫在用筆方面,曾向潘天壽學習花鳥技法,向黃賓虹學習山水技法,又在學校接受素描和油畫訓練,使其繪畫走上了中西結合的道路,既有傳統中國畫的功底,又有西畫的扎實造型。其作品用筆爽健、濃淡互滲、形神兼備,但用墨缺乏變化,人物造型較為單一。但其贗品并不多見,因其作品并未形成一定的市場氣候。
顧生岳擅長速寫和工筆人物畫,其速寫注重以形取神,人物畫則初宗吳道子、李公麟,轉而服膺陳老蓮,經歷了從寫實到寫意的過程。他的工筆畫融通中西,開拓創新,創造了一種洗練純凈、渾厚典雅的風格,運用單純中見豐富、渾樸中見精微、凝重中見靈變的個性化藝術語言,成為工筆人物畫界的一朵奇葩,是現代浙派人物畫的重要代表人物。
方增先的人物畫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借鑒法國明暗五調子素描法、蘇聯契斯恰可夫的分面法到美國伯里曼結構學,奠定了其以線為主的現代人物畫在美術院校教學中的堅實地位。就繪畫的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看來,他在創作上已進入了相當自由的境地。無論是傳統中國畫題材表現文人之幽雅境界,還是現實題材的反映鄉村及現實生活中人精神面貌的作品,其構圖之平奇、線條之疏密、工寫之比重、墨色之濃淡、氣韻之流滯,都有不同的側重,其筆下的水墨人物呈現出生動豐富、形神兼備的藝術特點。他對中國人物畫的現代化改造做出了很大貢獻,成為浙派人物畫的奠基者和領軍人物。
上面我們談到在鑒定現代人物畫的時候要把握區域畫風及重要代表畫家的藝術個性和筆墨特征。這里的區域畫風其實反映了時代風格、地區風格和個人風格,是現代人物繪畫風格在某一地區的一個縮影。從大的方面把握區域畫風后,我們還要對畫家的具體的藝術個性、用筆用墨、設色敷彩、結構章法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這些東西在鑒定的時候可能成為最主要的依據。另外,我們對繪畫鑒定的一些輔助依據也不可小視,對繪畫作品的款識、題跋、印章、材質、裝裱、著錄等都要加以考慮,有時候,這些輔助依據可能成為我們鑒別一件作品真偽的主要證據。隨著現代作偽的手法越來越高明、形式越來越復雜,除了純粹依靠鑒定家的眼光外,有時可以借助x射線和紫外線鑒別作品的真偽。
(張宜書,左國華: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