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的區別
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有相似之處,兩者都在表達中國特定的文化,具有中國的特點。但中國英語是以規范英語為基礎的,具有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如:Four Books (四書)、xiucai (秀才),bai hua (白話文)和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隨著中國的國力逐漸增強,中國英語很可能像美國英語一樣,不斷崛起,成為一種國際公認的英語變體。而中式英語是“那種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語又非漢語的語言文字。李文中認為,中式英語是“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習慣?!?如:把“你的身體很健康”譯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就是生搬硬套,很不地道的表達。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中式英語,對于用現成的英語很難翻譯的帶有中國特色的中文可以考慮使用中國英語。
二、翻譯中的中國英語
下面本文將從形成途徑對翻譯中出現的中國英語的詞匯、短語和句子作一些簡單的歸納。
1.音譯(transliteration)。
中國英語中有一部分詞匯或短語來自普通話,也有一部分來自方言(如閩南語、粵語等),這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譬如處于沿海地帶的廣東很早就與外國人有來往,改革開放以后,又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成為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其語言自然會對英語有一定的影響。如:lama (喇嘛);chow mein (炒面);kowtow (叩頭);huadan (花旦);kang (炕);Tang (唐朝)。
2.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
直譯指按原來的意義和結構直接把原有的詞句轉換成譯語的詞句。直譯能保存文化特征,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并能夠豐富譯文語言的表達力。如:seek truth from facts(實事求是);Central document No.1(一號中央文件);grain rats (糧耗子);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ou do not let it graze.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3.譯借(translation)。
將漢語的詞匯通過翻譯手段逐詞地借用英語來表述。如:laid-off workers (下崗工人);Four
modernizations (四個現代化);iron rice bowl (鐵飯碗);One China policy (一個中國的政策); enterprise contracted production system (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國兩制)。
4.解釋性的翻譯(explanatory translation)。
漢語中出現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術語對于外國讀者來說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識而難于理解。這時候,需做出必要的解釋,讓讀者領會其中的意義。如: deep-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 (油條); the “three emphases” education stressing theoretical study,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good conduct (三講教育)。
三、中國英語在翻譯實踐中存在的現實意義及前景展望
各個語言當中詞語的文化內涵的不對應形成了語言之間的文化空缺現象,隨之出現的是大量的“文化空缺詞”。如:琵琶、鳳凰、旗袍、風水等等。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大量的國俗新詞語。如:保稅區;產、供、銷一條龍;文化下鄉活動;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實施精品戰略;等等。對翻譯這些中國特有的東西,譯者往往感到十分困難。中國英語的運用,大大緩解了譯者的困難。譯者大可不比勞心費力去尋找對應詞,他們可以大膽地使用中國英語,把上述的例詞譯為pipa; fenghuang; qipao; fengshui; free trade zone; form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supplies,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bring culture to the countryside; seek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quality; promote quality-first strategy。不難看出,中國英語有利于譯者的翻譯。它提供給中國人自我關照的全新視角,同時也讓外國人在領略中國特有文化的同時,感受到清新的氣息。如英語的“一石二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和漢語的“一箭雙雕”(One arrow, two hawks)意義相同,而中國英語One arrow, two hawks則創設了全新的意象,具有陌生化的效果。
就像美國英語一樣,中國英語給英語增添了新的血液,豐富了英語的表達方式。同時,中國英語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媒介,讓中西思想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相信中國英語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汪榕培.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1,(1).
[2]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
[3]謝之君.中國英語:跨文化交際中的干擾性變體[J].現代英語,1995,(4).
[4]賈冠杰,向友明.為中國英語一辨[J].外語和外語教學,1997,(5).
(張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劉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