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涉及到口語交際內容的言語有很多,在孔子與弟子的交流過程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精華便融入其中,讓我們細心地挖掘并感悟,把這些教育思想轉化到今天的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并指導我們的實踐。
一、傾聽
傾聽是說話的前提,學會傾聽,懂得傾聽是一種智慧。在《論語#8226;子罕》篇中,子曰:“語之不惰者,其回也與!”是指顏回聽孔子說話,從來不懈怠,受到了孔子的稱贊。孔子稱贊顏回善于傾聽,不止是稱贊他有修養,而且是稱贊他有智慧。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傾聽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而且關系到一個人能否與其他人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僅需要言語的表達,更需要的是懂得傾聽。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是我們進行口語交際的第一步,“傾聽”需要技巧,并不是簡單的“聽見”,只有做到了有效的傾聽,才能更好的展開口語交際。
二、慎言
說話時要謹慎,做到言行一致。《論語#8226;憲問》篇中,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是說君子認為自己所說的超過自己所做的是令人羞恥的事情。這就告訴我們說話要謹慎,不說大話空話,說到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論語#8226;學而》篇中,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說君子在飲食方面不要求滿足口腹之欲,在居住方面不要求安閑舒適,勤快敏捷地做事,謹慎小心的說話。說與做,即言與行的關系問題,是每個人不容忽視的。在正常的交際中,說顯得很重要,能說會道的人,在很多場合占有很大的優勢,然而,做比說要更為重要。在我們的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說真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嚴謹慎重地說話,勤奮敏捷地做事,做到言行一致。
三、巧言
說話是一門藝術,要會說話,說到點子上。《論語#8226;先進》篇中,子曰:“夫人之言,言必有中。”是指說話要切中要害,說到點子上。《論語#8226;子罕》篇中,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是指根據合乎禮法的規勸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聽了恭維贊許的話,但也要認真冷靜地分析它的是非對錯,才是可貴的。只感到高興而不冷靜地分析,只聽從規勸而不改正錯誤,這樣是不對的。說話看似容易,但要說到點子上也非易事。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教會學生贊美別人,必定能夠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交際氛圍。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說話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懂得說話藝術的人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思敏捷,沉著應對,在人際交往中,應對得游刃有余。
四、啟思
在交際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論語#8226;述而》篇中,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這是在強調啟發學生思考的重要性,一定要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現在教師多責備學生不會提問題,關鍵在于學生的思維僵化,依賴教師,依賴參考書,而不會思考。教師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從舊的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暢所欲言,說錯了也不要責怪,并充分的肯定和贊美。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思
交際的過程中要及時反思。《論語#8226;為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靠死記硬背,而不加思考,就會毫無收獲。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指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學會反思。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的反思,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反思在口語交際中隨處可以體現,比如說話說得不好,可以通過反思加以改正。反思的內容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說表達中的語法、邏輯思維、手勢、語氣態度和情感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及時反思,并及時調整說話的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能采取一致的說話方式,在面對不同的說話對象和不同的場合時,做出及時的調整,才不會說錯話。
一系列的事實證明, 如果不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培養出的人才大多笨嘴拙舌,無法與人友好得交際交往。一次次的課程改革之后,我們已經逐漸地認識到了口才和交際能力的重要性,重視口語,鍛煉口才,讓學生巧言善辯得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地尋求一些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這一方面,我們挖掘出了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別是他的言語觀,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孔子的言語觀,在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上找準切入點,培養出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旁征博引,思維敏捷的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杰出人才。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孫漢洲.孔子教做人[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3)
[3]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4]蔡偉.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8)
[5]石蘭榮.淺析孔子的言語交際觀[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3,(04)
[6]劉佳、王紅,孔子言語思想對教師言語批評的啟示[J].基礎教育研究,2009(11)
[7]時秀娟.孔子的言語觀及其現實意義[J].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
(郝一璇:天津師范大學0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