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立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和諧社會界定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此外,黨的十七大報告號召:“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①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正確價值觀的指導和約束,作為人們生活實踐、理性抽象的價值,反映著客體對于主體的關系與意義,而價值觀是反映價值關系的價值意識,有價值觀所構成的價值體系則屬于社會意識范疇,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價值體系,對我國社會發展,特別是人民的價值導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關于價值觀國內學者的主要觀點
我國關于價值觀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近十年研究進一步細化,主要的觀點包括以下幾方面:蘭久富在《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的觀點是應建立以知識本位價值和個體、集體利益為價值歸屬的價值觀;傅治平在《和諧社會導論》一書中,闡述了人與經濟和諧一以人為本的新價值觀;鄭國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觀建設》將其概括為要確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口并認為價值取向在價值觀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三、當今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多元化
自從1990年以來,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之后,我國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目標,隨后社會進入了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階段,人們價值觀的開始多樣化、多元化。
(一)價值觀多樣化、多元化的原因
造成我國社會價值觀多樣化、多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產權制度的改革以及股份制的實行,使得中國的經濟體制有雙軌制初步轉變為“分權式的混合經濟”,為社會的多元化奠定了經濟基礎;其次是改革力度加大,尤其是在財政、稅收、金融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機制、勞動用工和人事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等方面,整個社會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價值多元化是生活世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②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價值觀的多元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二)客觀正確對待價值觀多樣化、多元化
李德順在《價值論研究的現實意義》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可避免地發生著基本價值觀念的變革和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③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執行以及受全球化的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特別是價值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在包容多元價值觀的同時,必須認清主導價值觀的建立要以人民群眾為最高的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的觀念體系。④總之對待多元價值觀,應當將其與核心價值觀辯證統一的看待,確立積極符合社會發展并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核心價值觀,再以多元價值觀的各各優勢之處作為核心價值觀的補充。
四、建立核心價值觀引導多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和諧發展,人應當成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推動社會發展,而社會也應當成為人類發展的指揮者,正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所說:“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社會也是由人產生的。”⑤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應應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堅定主體價值觀,客觀對待多元價值觀。在當今全球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多元價值觀的出現是必然的產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以經濟和文化最為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具有公平、正義和競爭的特征,在合法方式下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應予以鼓勵,但是基本前提不能動搖,損害集體主義利益的不能夠允許,損公利己,損人利已的行為和價值觀應該被制止和改正,鼓勵個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著眼與大多數人們的利益,做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最大化的雙贏,促進社會有序、和諧的向前發展。
第二,加強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的價值觀既會受到積極方面的影響,也會受到消極方面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對價值觀還未完全建立的青少年人群,我們在學校、家庭方面應堅持在這一時期正確引導。此外對不同人群還要具體加以區別,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以引導為主的方式進行教育。另外社會還應當樹立典型的人物事跡,通過他們保護人民利益,以集體價值理念作為追求,無私奉獻的行動去感染社會人群,通過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引導人們正確的價值觀。
第三,用先進文化引領人們的價值觀,重視哲學學習。當今社會是知識、信息高度創新的時代,現今的文化知識不僅是人們實現生存、追求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的基礎。此外還應加強哲學學科的學習,特別是將哲學在校園作為一門課外學科,引導青少年學習哲學這一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學科,以此來引導其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注釋:
①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②體制轉軌時期珠三角洲人的價值觀[M].張書琛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頁
③價值論研究的現實意義[M].李德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④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當代建構[J]. 韓華,趙靜.蘭州學刊 .2006年 .第四期
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版.78頁
參考文獻:
1、蘭久富:《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石云霞:《當代中國價值觀論綱》,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3、胡振平:《市場經濟與價值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
4、李德順:《價值新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王宇:男,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