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問題教學法;問題;設計;解決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B)—0031—01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學習知識。問題教學法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問題
語文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問題,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語文素養等因素,引導學生進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準備的教案,上課時卻教得很費勁,學生學得也很被動,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思考設計的問題是不是離譜了:有些問題是不是問得深了,學生沒有能力去回答;有些問題是不是問得淺了,學生認為不屑回答;有些問題是不是問得漫無邊際,學生無從回答。例如,筆者在教《守財奴》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上帝似乎待老葛朗臺不薄,他最終如愿以償,成了1700萬法郎的主人,但我們的編者偏偏把節選小說的題目定為《守財奴》,大家認為老葛朗臺是“財主”還是“財奴”呢?(2)雨果在《巴爾扎克葬詞》中這樣描述巴爾扎克:他探索人、靈魂、心、臟腑、頭腦和各個人的深淵,由于他自由的天賦和強壯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們時代的聰明才智,身經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類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帶微笑,泰然自若,進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那么,大家說老葛朗臺的深淵在哪里?這兩個問題就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有話可說。
二、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一方面,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教師在課堂上要建立師生平等的民主氣氛,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學生,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造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爭論,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師不宜包辦課堂,應該把時間、把任務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
三、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任何學科教學的目的和歸宿。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對意義不大的問題可作個別指導,對于擊中課文要害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梳理教學內容,啟發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究,進而自己去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要通過閱讀資料,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使自己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另一方面還要對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合作探究,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自主探究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伙伴,指導學生分析探究的方法,開放探究交流的時空,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從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要結合課文的特點,組織、引導學生研讀課文,使問題得到解決。例如,講《祝福》一課時,在筆者分析祥林嫂死后,魯四老爺罵的那句“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時,筆者這樣問道:“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怎樣的一個人?”經過思考,學生仍然回答不上來。筆者從側面問道:“同學們,想一想,魯四老爺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他想說什么?”學生中有的說“死了”,有的說“老了”。于是,筆者問:“魯四老爺為什么不說死了?”一個學生答道:“因為他忌諱極多,在祝福時是不允許提死亡一類的事情。”筆者又問:“那魯四老爺為什么又不說‘老了’”?問到這里,魯四老爺這個不能丟掉傳統,不能犯忌諱,冷酷無情的封建老朽形象就活脫脫地站出來了。“魯四老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總之,問題教學法將教材的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