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控的物價,可控的CPI?
在一片“漲”聲中,10月的CPI數據如脫僵野馬,同比漲幅達4.4%,年內首次突破4%,創25個月新高。而相對于普通百姓對物價上漲的直觀感受,這個數據仍顯太過“溫柔”,與百姓切身感受相差太大: 明明是鹿,統計局偏偏說馬。“我們沒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政府政策的產物。中國要想成為強國,非得是‘三高’: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
——對于月月創新高的CPI一些專家視而不見,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就認為,目前中國并不存在通脹。
“CPI才4.4%,我看遠遠不止。像我們這種做小老板的,自己都有一本賬,每個月都要核算。據我粗粗估計,CPI應該在10%左右,可能要接近15%。”。 “統計局的CPI數據可能希望起到一個平衡和安撫作用,讓老百姓感覺好過一點。”
——上海北京路繁華地段某中型飯店老板蔣宜直說。
“2006年以來的5年間,通過人為的調整,CPI大約被系統地低估了7%。”
社科院研究員徐奇淵的報告稱cPl漲幅被低估了7%,今年實際CPl漲幅也超1%。“到10月份,中國的通貨膨脹在加速形成中。這不需要討論了,你只要到菜場、食品店和飯店里走一趟就全明白了。”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表示。
“老百姓納稅夠多了,我想我們立法的出發點不要總想從老百姓腰包里掏錢,怎么鼓勵消費、拉動內需,又給老百姓減稅,這是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溫孚江在車船稅法草案分組審議上指出,該稅的稅額偏高,差別過大,建議調整。
“為了發展,就得拆,沒有我們這樣干,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么。”
——應萬載縣政府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前去為當地7∞多名黨政干部授課。午飯時,該縣某官員稱,為了發展就得拆。面對于建嶸的反對意見,該官員如此回應。
“中國社會的深刻危機在于道德的缺失。最可怕的是社會充滿謊言,說謊不以為恥。這一狀況和隱瞞過去的錯誤有密切關系。從抗日戰爭的謊言開始。到文革,到后來,犯了那么多的錯誤,傷害了那么多的人。從來不痛痛快快地認錯,就只好說假話。社會就沒有了是非感。這是中國最大的社會危機。”
——雖然中國從貧窮挨餓,變到小汽車滿街跑,但茅于軾認為中國的問題并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還非常不確定。
“如果你的價值觀是‘結婚一定要買樓’,你可能少了很多選擇,多了很多摩擦。”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和當地大學生對話時,提出“不是買樓才有幸福”的觀點。
“中國不可避免會購買美元資產,但不應再增持美國國債。”
——中投國際香港董事長劉遵義不贊成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他指出,除中國大陸外,香港、日本和韓國等都持有不少美債,各個國家地區同時拋售美債,后果將不堪設想。
“一只被隨意發現的乾隆花瓶。在拍賣行拍到5300萬英鎊天價,這是盲目的‘瓷器愛國主義’。”
——面是對大量文物甚至國寶級敝物流失無動于衷,一面是拼命用高價收回那么一丁點,而且是沒有太多價值的一丁點,難道中國人有病嗎?人大教授張鳴覺得很茫然。“央行不提出建言、不堅持原則已是錯誤,為不負責任的貨幣體制辯護,更是大錯特錯。”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通脹是濫發貨幣的必然結果,通脹就是貨幣現象,雖然中國央行并不認可這一結論,但事實上央行難辭其咎。
“從北京到上海,不給力的消防設施在大火面前無技可施。如果你知道全國現有高層建筑162000多棟,其中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就有1500余棟,你會不會無奈到只剩祈禱,祈禱自已珍愛生命,遠離高樓。”
——央視經濟頻道《今日觀察》、《對話》主持人陳偉鴻談消防隱憂。
“搞清楚先,不是偶們不愿意捐錢。而是需要政府給個說法。納稅人的錢如何用?為什么要采用外墻維護?維護資金來自于哪里?什么人住在維護的房子里面?工程如何發包?等等。”
——上海政府號召市民為“11,15”特大火災受災居民捐款,引發網友熱議,普通認為先應弄清事故原因及責任。網友benlee發表自己的觀點。
“我觀察了一下,這幾年因為聽證不過沒有實施漲價方案的,幾乎沒有。老百姓戲稱逢‘聽。必漲,聽證會是作秀,這不正常。”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副教授吳景明表示他參加的歷次聽證會,反對漲價的少數意見對調價的最終決策沒有任何影響,這令他很困惑。
現在有許多進入申等階層的人,忘掉了自己的公民責任,沒有認識到,如果不能把國家的體制搞好,個人生活取得改善和進一步提高是完全沒有保障的。”——中國經濟學者吳敬蓮在《中國改革》
撰文讀中國的新中等階層。
“奧運精神強調重在‘參與’,這個‘參與’應該理解為讓民眾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而不是億萬民眾當看客就是‘參與’了。”
——中國在亞運賽場上狂攬金牌,引發了新華社記者楊明與中國亞運代表團副團長殷寶林就體育重點應轉到國民身上還是繼續爭金牌的口水戰。黃健翔聲援楊明。
“盡管金融危機最壞的時 刻可能已經過去。但下一輪或因匯市及股市大幅波動而沖擊企業,距離完全脫險之日仍然很遠……只要一家大企業或大行出了問題,馬上你就可以看到猶如海嘯的沖擊。”
——香港特首曾蔭權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袖峰會上警告資產泡沫的風險。
“過去10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呈爆炸性增長,從12萬億元(人民幣)上升到70萬億元。中國工業的高增長確實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進入了高估的地產市場。一旦資產價格正常化,錢就會一瀉而出,貶值就不可能避免的了。我們將在兩年內看到這樣的景象。”
——中國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認為貨幣貶值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