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全球經濟的基本判斷是滯縮,即經濟停滯和通貨緊縮會同時出現,宏觀經濟的走勢不是L,不是V,也不是U,兩是“M”,而且可能是“雙M”,現在正處在第一個M的第二個高點上。
2007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折點,它是全球經濟從一個長期的上漲周期進入一個長期衰退周期的轉折點,因此,在2007年以后,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我們觀察世界的視角必須改變,以適應后危機時代的特點。
全球經濟將“滯縮”
就危機后的長期衰退周期而言,可以將其劃分為若干個不同階段。從2007年到2009年年初,是衰退周期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危機的大規模爆發;從2009年年初到目前為止,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對第一階段的恢復;在全球各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在采取了極端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下,全球經濟出現了復蘇的態勢;現在即將進入本輪衰退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危機再次爆發,也就是所謂的“二次探底”;這一階段可能持續3-5年。
剛剛度過的復蘇期或者說是反彈期,是階段性的,現在正在面臨一個終點,對于全球經濟來講,最困難的時期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剛剛開始。
如果用一個字母來形容全球宏觀經濟走勢,我想用“M”。更悲觀地講,可能是“雙M”,而現在正處在M第二個頂點的位置上。接下來,全球經濟將進入衰退周期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滯縮”,所謂的滯縮就是經濟的停滯衰退和通貨緊縮同時出現,長期并存。
之所以用“滯縮”來描述衰退周期第三階段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產能力過剩,即目前全球的生產能力遠遠超過了消費能力。在即將過去的衰退周期的第二階段,全球消費并沒有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的刺激之下出現顯著增長,但是生產能力卻在大幅度增長,所以我們會看到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商品,但是人們的消費能力并沒有隨之高漲,因此生產能力過剩這種狀況還在發展和延續,消費和生產之間的缺口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
判斷“滯縮”的四大依據
依據之一:失業率高企。根據美國勞動部的統計,目前美國官方的失業率接近10%。現在美國有1500萬失業者,按照美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即便每個月新增30萬的就業人口,大概也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到2007年危機之前的就業水平。而我們從近期美國的非農就業人口增加數量可以看出,就業水平有這樣高的一個增長速度是不現實的,因此,美國高失業率現象在未來3-5年將繼續存在,這決定了美國的消費能力不可能大幅度增長。
依據之二:經濟增長率減速并長期低速增長。從經濟增長率的角度看,美國2季度的GDP增長率是1.6%,而美國2000年到2009年的GDP平均增長率是1.9%,2000年以前的60年里,美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是3.9%。因此以美國而論,現在經濟已經出現了復蘇后期的減速態勢。而未來長期的經濟增長率,樂觀地判斷是保持一個低速的增長。
依據之三:商品價格即將進入下跌通道。從全球商品市場來看,我們用CRB指數來衡量商品價格和通貨膨脹的趨勢,我們看到第一階段的經濟危機把商品價格大幅度拉低了,CRB指數從615跌到了322,跌幅幾乎達到50%;在即將結束的第二階段,CRB指數從322上漲到目前的540,我個人傾向于目前接近反彈趨勢的高點。
2008年全球經濟驟然下滑的一個因素是原油價格,在短時間內飆升到每桶147美元,然后又在半年時間里從147美元跌到了32美元,對全球經濟造成劇烈沖擊。
從目前這個階段來看,是否存在類似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的因素呢?我們觀察到全球市場上農產品價格現在正處在上漲周期中,我們判斷農產品價格有可能像2008年的原油一樣,成為衰退第三階段劇烈波動的因素,即先是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引發通貨膨脹擔憂,然后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帶動整體經濟進入深度衰退。
再看原油的走勢,原油從每桶147美元跌到了32美元之后,在接下來近一年多的時間里緩慢地爬升到80美元,從這種長期走勢觀察,目前原油只能定義為反彈,而不是進入一個新的上漲周期。所以由油價高漲所引發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是微乎其微的。
銅價也能看得很清楚,整體上來講已經沒有能力創新高,站在目前的時點上看,銅價上漲的潛力遠遠要小于下跌的潛力。
從這幾個全球主要的資源性商品價格走勢來講,在衰退周期的下一階段,商品價格的下跌將是主要趨勢。
依據之四:主要股市進入下跌通道。再來觀察主要的股市,2007年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最高點是14198點,這是一個分水嶺,是經濟周期從長期繁榮轉入長期衰退的分水嶺,目前我們已經在分水嶺的右邊,進入一個長期的下跌周期。
目前的道瓊斯指數從6470點上漲到11258點,這是下跌趨勢中的一個反彈,我們都知道在任何一輪劇烈的價格波動后都會出現反向的劇烈波動,而且,在任何趨勢中,第一輪劇烈下跌之后,出現的反彈是所有反彈中規模最大的,這也意味著隨之而來的下跌趨勢規模巨大。
個人觀察美股應該會從目前11000點左右的水平,繼續上漲構筑頭部,目前沒有出現最后的高點,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但是后面大的機會在于美國股市的下跌。而下跌的終點要低于2009年初的最低點6470點。其它主要股市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結合宏觀經濟指標,結合全球金融市場未來走勢的指引,我們對全球經濟的基本判斷是滯縮,即經濟停滯和通貨緊縮會同時出現,宏觀經濟的走勢不是L,不是V,也不是u,而是“M”,而且可能是“雙M”,而我們現在正處在第一個M的第二個高點上。
中國經濟的風險與機遇
我認為全球經濟的走勢是悲觀的,但是投資的機會是豐富的。那么在全球滯縮的背景下,國內的經濟走勢將如何?面臨哪些風險與機遇?
首先,我們長達30年的高速增長周期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面臨一個經濟增速自然下滑的階段。
所有的政府在做宏觀經濟調控的時候,都希望無限地拉長經濟增長的周期。但是所有的努力,財政政策也好,貨幣政策也好,匯率政策也好,都不可能改變經濟發展的周期性。也許通過采取各種調控手段,可以把周期里面的繁榮階段盡可能延長,但是沒有哪個政府或者哪種政策能夠消除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全球經濟滯縮的背景之下,我認為國內經濟會迎來一個GDP增長自然減速的過程。
政府對于經濟增長率非常敏感,在金融市場傳遞的各種信號相互矛盾的情況下,如果決策層對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誤判,調控層面一會去治理通縮,一會去治理通脹,政策的反復搖擺就會對經濟體造成危害,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危險。因此國內經濟在宏觀調控上的主要著眼點是避免國內經濟像過山車似的波動。
在全球滯縮的背景下,我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對策,有兩點思考:一是從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國內出口肯定會大幅度萎縮,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力會大幅度降低,怎么辦?出路在于內需拉動,即刺激國內消費,以消費增長替代出口。
二是整合全球資源。考慮到全球經濟整體滯縮的背景,事實上我們現在擁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那就是利用我們的資本優勢,整合全球的優勢資源,這種優勢資源不僅僅包括自然資源(煤、油、礦等等),還包括產業資源和人才資源。未來全球3—5年,隨著全球股市的下跌,會帶來非常好、非常低廉地收購全球資產的機會。我們目前的海外收購應該緩行,我認為應該緩行1—2年。緩行1-2年,全球資產價格會大幅度下滑,收購的成本,可能會下降1/2或者更多。通過利用我們的資本優勢,整合全球的優勢資源,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作者·外匯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清華大學外匯投資課程特約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