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繼團購網站Groupon.comm獲得了3000萬美金投資后,它的模仿者buyWithme.com獲得550萬美金的創業投資。歐洲的第一個摸仿者citydeai.de也獲得了40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
“模仿起步”是中國互聯網迅速崛起一大法寶,無論門戶、搜索、游戲、電子商務等領域,均從模仿到改良再到稱霸國內市場。此次團購風的興起,自然受到國內模仿者的熱捧,從年初美團、拉手等一批先行者到現在日均有3—5家新團購網站進入,已經形成了名副其實的千團大戰!短短幾個月時間,國家便出臺政策進行干預和規范,可想現在國內團購火到了何種地步。
一方面團購很火,一方面身為互聯網人士時不時會聽到一些唱衰團購的信息,諸如“團購必死”一類的論調,主要觀點“易復制、門檻低”、“市場只容得下幾家大戶”。觀點沒什么錯誤。但沒有意識到當前網絡團購模式的深層意義,沒有意識到團購其實是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電子商務新路,乃至將會對零售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筆者所在公司也在做團購項目www.haotehul.com(30人左右的團隊,做了3個月,月銷售額做到百萬級,規模算不上大,發展速度還可以),并且身邊也有熟人在做團購創業項目,對團購相對有一些了解,本文對團購做了一些概要分析,同時對團購是否值得投資價進行一點簡單探討。
團購是什么?
團購是什么?
大家一起買,便宜。并不是互聯網新事物,由來已久。
為什么團購以前沒火起來(尤其是地面實體)?
因為購買便捷性的瓶頸很難解決。假設大家去電影院,要你先登記組團,人夠數后再交錢,最后給每個人輪著發一張電影票——通常這樣麻煩的團購不會有人愿意參與(大宗購買除外),太麻煩。
為什么互聯網上團購能火起來?
價格是團購的天生優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解決了購買便捷性問題。大家去任何一個團購網,都可以用很簡單的流程成交:僅需選個產品并進行支付。
為什么兩年、五年、十年前互聯網上團購沒有火起來呢?
首先,之前電子商務大環境不如現在成熟(無論用戶基數還是網絡支付的接受度);更重要的是,沒有給出一種便捷的操作模式。之前互聯網上也會有一些團購,特別是一些社區和論壇里,經常會有人發帖組織團購,但過程都相對麻煩,往往都需要發帖報名、人數確認等比較麻煩的環節,而且針對人群也僅是社區里的一些常客。而現在的團購網站極大簡化了環節,操作很便捷。
綜上所述:當前的團購通過互聯網解決了“購買便捷性”!加上電子商務環境的成熟,引爆了網絡團購模式!
網絡團購為何受到追捧?
易復制,進入門檻低
1千元,1萬元,100萬元,1000萬元的初始資金,都可以進入。大量創業者正是看中此特點,拉一兩個人便上馬開做,域名空間幾百塊就夠,網站程序有現成的賣(有免費版也有收費版)。進入門檻低,才促成了每天新增3.5家新進者的高速成長。網絡團購進入門檻真的很低么?其實不見得,競爭者存活的最大核心在于產品的價格競爭力,而價格競爭力的獲取之本是其能做到多大規模,規模越大才能獲取更大的商家議價權,而一二人的游擊隊顯然很難具備規模擴張的優勢。
正向的現金流
2009年,電子商務領域,貨到付款(物流代收款)的比例占到30%左右,如果拋開淘寶此類大型C2C平臺,其它的獨立B2C平臺遠超過30%這個比例,部分平臺甚至會高達80%以上!由此誕生的一個問題便是:大量現金壓在物流上,造成逆向的現金流,尤其對于一些資金實力不是十分雄厚的中小電商從業者,影響頗深。而團購通常都為提前付款,現金先到團購網,再由團購網到合作商家,再有商家發貨,有比較良性的現金流。
網絡團購加速零售格局改變
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零售業產生了巨大沖擊,成本與效率占盡優勢的電子商務培養出了一種新的消費形態,從而對零售格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成熟的美國市場。電子商務已占據10%的零售市場格局)。
回顧零售市場,人們最早都是在雜貨店買東西,然后百貨的出現形成了一種新消費形態,再后來超市的出現又形成了一種消費形態,再后來連鎖專賣的出現又形成一種消費形態,再后來電子商務的出現又形成一種消費形態。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電子商務主要集中在實物商品流通領域,在服務性消費領域其實是相對空白的(例如電影、足療等)。而團購更多是側重于本地化的服務性產品,很大程度上補充了傳統電子商務在服務性產品領域的空白,讓電子商務實現了兩條腿走路。因此,有理由相信,有團購助力的電子商務能夠更快更深入地改變零售格局!
無論是國外團購先驅的成功還是國內團購領先者的高速成長,都表明了團購是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那么在此領域成功的核心關鍵又是什么呢。電子商務行業的核心理念之一“輕電子,重商務”,在團購領域更是如此。
初期的電子端沒有高深的技術需求,乃至后期的電子端相對傳統電子商務也會省力不少。而真正的考驗在于商務,在于有沒有強大的市場團隊能夠提供強大的產品支持,在于高效的市場團隊模式能不能規模化復制到各大城市。按筆者本人所接觸的團購項目來看,往往市場團隊都是項目的核心,占到團隊成員的一半以上(一旦在各大城市進行擴張,市場人員的比例會會進一步擴大)。
誰做網絡團購更有優勢?
早期進入者
憑借較早的進入,獲得先發優勢(例如美團、拉手等)。
資本雄厚者
資本意味著更大的規模效益,更強的商務談判能力,當競爭白熱化,行業洗牌的時候將顯得尤為重要。
用戶擁有者
淘寶、人人等擁有海量的用戶平臺,不愁客戶端問題,只要產品端稍加用力,順勢而為即可釋放團購殺傷力。
其它幾種團購運作模式
傳統B2C作為一個促銷工具使用
例如互聯網知名高端服裝品牌瑪薩瑪索:http://www.masamaso.com/groupbuy.php?gpath=a10001013210131_1001
分類信息平臺作為自己的增值版塊
例如飯團:http://tuan.fantong.com
淘寶、新浪等大鱷的吸金工具
淘寶聚劃算http://ju.taobao.com/
團購網的商業機會
團購與SNS
出購的殺手錒是價格,但用戶粘性較差,容易流失。如果能良好結合SNS的作用,通過SNS對用戶的粘性來彌補團購用戶的粘性弱點,是個可以期待的方向。當然,這是一個充滿荊棘的坎坷之路,電子商務企業能成功的是少數,社區平臺能成功的也是少數,電子商務和社區能良好結又并成功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團購與手機應用
側重本地化消費型產品的團購,換句話說就是和人們的吃喝玩樂息息相關,而吃喝玩樂有很強的及時性和隨機性特點。當下手機應用的發展,給了人們很多關于這方面的遐想。簡單舉個例子:假沒幾個朋友一時興起要去好樂迪K歌,立即用手機軟件搜索一下有哪些團購網站有好樂迪K歌團,立即參與并直赴歌廳,是不是很便捷呢?
網絡團購是否適合更多投資者進入
從行業大環境來看
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國內電子商務處在一個高速成長期,僅占2%零售份額的電子商務相比美國10%的份額明顯處于小學生水平。在未來的5—10年,電子商務的用戶基數、消費能力都會是一個持續的攀升過程。尤其注意的是,當前的團購是一種新的電子商務形態(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另一條腿),是一種新的消贊者消費形態,還處在培養用戶的階段,在團購井噴的過程中,會培養大量用戶的團購消費習慣,這意味著未來十分可觀的市場規模。
從發展階段來看
目前雖然已經有大量的競爭者,誕生了千團大戰的壯觀場面,但這個行業到目前為止,還沒確絕對的領導者,僅是有一些領先者。當一個市場沒有絕對領先者時,往往意味著潛在的市場機遇。
從模式特點上來看
在互聯網的世界,永遠是只有老太老二,沒有老三。因為互聯網是平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所有人的競爭者,老大老二建立起了地位便意味著他打敗了后面所有的競爭者。但團購有很強的區域化特點,很容易出現強龍和地頭蛇并存的局面。
結論:按筆者的判斷,當下的網絡團購領域還是一塊投資寶地。當然,得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是想做全國多個城市推進的強龍還是專注某一區域的地頭蛇。選擇前者,意味著更大的資金投入并且與當下的行業領先者競爭。選擇后者,意味著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