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呈現上升趨勢,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已經成為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檔案是關于心理活動和心理健康狀況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記錄,是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心理健康檔案能夠幫助心理教育工作者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將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心轉移到預防上,防患于未然,并根據個體的不同特點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對于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應當完善、全面
2004年,教育部要求在部屬高校所有秋季入學的大學新生中建立心理檔案,這一要求推動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的進程。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2009年,筆者對北京、上海、山東、河北、江蘇、四川、重慶等地的121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95%的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關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采用的工具,25.25%的高校采用的是大學生人格問卷(UPI),45.52%的高校采用的是教育部制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15.25%的高校采用的是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其他高校采用的是本校自創的方法。在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上,50.23%的高校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之后,除了保存一些學生的基本信息,并沒有進行深入的跟蹤記錄,心理健康檔案成了一個擺設;30.27%的高校進行了適時的維護,但僅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作了相關記錄;只有19.5%的高校對全部新生按年度進行后續測評。這表明,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名無實,浪費了人力、財力、物力資源,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過程中,首先涉及的一個問題是采用什么工具。工具的選擇要有科學性,應該選擇由相關方面專家編制或修訂的量表,那些效度和信度較低的量表是不能用來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要全面系統地確定好檔案的內容,測評工具的選擇和使用要保持前后一致,以便長期系統地追蹤、研究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規律性。現在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很多,如教育部主導開發的“中國版”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惠誠大學生心理檔案系統、北森大學生心理檔案系統等,其中“中國版”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相對來說信度和效度較高,值得推廣。需要強調的是,在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中,除了需要在線形成的以及直接生成的數字化檔案信息,還要注意對其他載體(如紙質載體)檔案信息進行數字化建設,這樣建立起來的檔案管理系統才是完整的、科學的。
其次是如何設計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心理檔案的內容應當主要包括以下三項:一是學生的背景材料,包括學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以及對學生心理產生過影響的重大事件等;二是學生在校的表現,包括身體狀況、學習和生活情況等;三是心理素質及教育和輔導措施、過程,包括能力狀況及教育建議、人格特征分析及培養建議、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過程、學習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職業能力傾向類型分析及指導等。心理健康檔案是大學生心理成長軌跡的反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檔案,檔案中記錄的學生情況會隨著學生心理發展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特別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施測并進行分析,及時提出相應的教育和輔導建議。對學生本人來說,借助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他們能夠更好地分析自我,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進行合理的歸因,有意識地調節自我行為。對學校管理部門而言,借助于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確定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計劃,確立教育的內容和實施方法,以便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動態監測學生心理狀態變化及檢測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隨著學生心理的發展變化,原來記錄的學生心理狀況已不能準確地反映現時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檔案資料的隨時補充、調整和更新,可以充分反映學生心理的變化。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分析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實施教育,進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中的記錄分析教育效果,合理地修訂教育方案。
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有效管理
對心理健康檔案進行有效管理是使心理健康檔案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管理工作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心理健康檔案發揮作用的大小。首先,要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完整性。如果心理健康檔案殘缺不全,那么使它發揮作用就無從談起。心理健康檔案建立之后不能束之高閣,而要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及時補充新資料,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形式和載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記錄,及時更新和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系統,使之處于一種動態管理狀態,從而確保該系統的活力,為心理健康檔案發揮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每學年應當至少開展一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并且要采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所使用的工具,以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連續性和科學性。要將每次測評的數據與上次測評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繪制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走勢圖,分析其心理變化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檔案不是只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的,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完善的目的并非僅僅為了實施心理問題排查,對于心理健康的學生應當找出促進他們更加健康發展的因素,幫助他們實現優化發展。
其次,在管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過程中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心理健康檔案涉及學生的隱私,因而在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的工作中要做好保密工作。為此,高校要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檔案管理人員既要熟悉檔案學科的原則、制度、要求,又要全面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原則與要求。在心理健康檔案使用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開放的權限,實施分級管理,避免信息外泄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例如:學生只能查詢本人的檔案,輔導員只能查詢所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員只能根據工作需要查看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凡是查看心理健康檔案的人員,都必須做好保密工作。另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應該保存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資料室,學生、輔導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員需要查詢時要事先提出申請,并做好查詢登記。
最后,要充分發揮信息科學技術在心理健康檔案管理中的作用。傳統的心理健康檔案多是紙質的,管理起來費時費力,而引進計算機及網絡等先進技術,由心理教育工作者與計算機專業人員共同研發基于網絡平臺的高校學生心理檔案系統,對于數據分析和管理既便捷又高效,還能確保資料的準確性。一方面,用先進的計算機作業代替傳統的人工作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強度,也確保了及時更新心理檔案。另一方面,利用網絡覆蓋面廣、信息傳輸快、交互性強且保密性高等特點,將心理健康檔案系統的應用范圍擴大,豐富心理健康檔案應用的主體及對象。通過相關系統和網站,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還方便了學生。同時,也方便了家長通過網站對孩子進行了解,并就相關問題與心理輔導人員進行交流,形成家庭與學校的合力。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站對學生作出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并結合專業心理教育人員的建議開展工作;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學生的個體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本人也可以根據同學、輔導員或專業課老師的評語,對自己的狀態作出自我調整。
充分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預警作用
在使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過程中,要對收集的學生心理方面的資料進行認真整理、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提出教育的建議和相應的解決方案,充分發揮其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預警作用。一方面,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材料,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界定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評估心理問題的等級,預測心理問題的發展走勢,并根據心理問題的等級采取相應的輔導措施。對于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采取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心理沙龍等形式進行專題教育,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和自我危機干預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個別心理問題程度處于中度以上的學生,要給予積極關注。一是提供心理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主動邀請他們參與由專家提供的專業化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對于不愿意參加個別輔導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朋輩輔導的作用,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骨干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活動,吸引這些學生參加,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供解決策略,提高他們對心理輔導的認識,最后由心理專家在團體輔導中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二是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聽取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使他們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技巧,如回避、轉視、補償、升華、宣泄、轉移等心理調節方法。三是要做好預防和轉介工作。任何極端心理問題行為的發生都會在學生宿舍中表現出一定的癥狀,對于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要充分發揮宿舍學生心理護航員的作用,使其隨時掌握學生心理問題的變化情況,并及時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聯系,防止危機事件的發生。對于經過專業心理輔導后成效仍不明顯的學生,應當通知其家長并將其轉介到專業醫療機構如精神衛生中心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同時,整個心理輔導的過程要詳細登記在心理健康檔案中,以便為后續的引導工作提供依據。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既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才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形成、管理、使用和發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每個階段均需有相應的機制保障。只有各項機制有效運行并不斷創新,才能確保心理健康檔案質量和使用價值的提升,從而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檔案對于推進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和大學生自我發展獨具的多重服務功能。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責編:趙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