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間:安排而不是被安排
高中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不論是相比大學四年還是小學六年,它都顯得很緊張。當然這不僅僅是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的盡頭是高考。正是高考這種無形的壓力,讓高中三年的學習都處在一種備戰狀態當中。
高一是高中初期,學習氣氛最好,不用分心去想要怎么應對高考,也沒有必要去思考自己的目標是哪一所大學。應該說,這是最好的學習時機,可以趁這個時候把課本知識學扎實。
高二老師除了講新內容外,就會開始有取舍地強調學過的重要知識點。在這時候,要把自己沒有學牢、沒有記清楚或者是有必要掌握而你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徹徹底底地過一遍,盡量保證在高三的時候不再有太多的知識漏洞。
到了高三,老師除了兩三次地毯式的復習之外,其余時間一般都只講如何面對高考,怎樣更好地做好備考工作等非學習本身的東西,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到來之前,把要考的知識點吃透。
高三末期則是最關鍵的時期,能不能把高考考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有沒有在這個時間段內把你自己從以前緊張的復習備戰狀態調整到最佳的高考應戰狀態。當然,前提是要保證所有知識點你都胸有成竹,來者不懼。
關于最后的復習如何安排時間最好,我是這么理解的:發展你的優勢科目,彌補你的劣勢科目,把你的優勢科目做到最好,劣勢科目盡量不要拉下太多分數,也就可以了。
關于語文:一些也許有用的“潛規則”
語文是任何人都不能靠臨時抱佛腳而“抱”出好成績的科目,因為它靠的是平時的積累。
古文最好是要多練,每做完一篇,都要對應譯文去理解,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當然只針對那些重要內容,而那些地名、人名還有簡單的文言語法,就不用在它們身上花太多的時間。還有就是翻譯,它可以說是古文考查中要求最高的一點,不單要求你把它譯通,還要譯美,也就是譯得通順、流暢。所以做古文練習的時候,在對照翻譯理解之前,還要挑選重要文段,自己嘗試翻譯,這樣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現代文閱讀看起來很簡單,但要會把你所理解的東西正確地表達出來,還要掌握相關類型問題的解答方法,也就是說你要知道哪種題目應該從課文的哪方面入手回答,哪種題目的回答應遵從什么樣的“潛規則”。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寫作。作文可以說是得分變數最大的一個模塊。你對題目或者材料的理解一旦中肯,你的主題、立意就不會有太大偏差,加上你行文表達沒有什么錯誤,拿偏高分應該就沒什么問題。審題之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表達,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文采了。文采是任何一個老師都不能教你的,關鍵在于你自己平時的修為。如果不是有體裁限制,或者是從材料上看,非要寫成其他文體不可的話,一般第一考慮是寫成議論文,因為只有通過它,你才能把你對命題的理解和想法更好地傳達出去,議論文也能讓你的文章更有深度,拿高分的可能性也就會比較高。
關于數學:這里不是懶人的天堂
數學一向最喜歡勤奮的人。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勤奮把數學學好,它主要是靠平時的練習,如果沒有平時的實戰演習,只靠看書,要想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多題目你看懂了,但不一定能自己做好它,所以通過嘗試,找出不懂的疑點,逐一攻克,這樣學習起來才有效率。
還有,公式要記牢,沒有公式你也就談不上做題了。知識點可能比較繁多,可以先把它們分為代數和幾何兩大類,再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細分成為幾個類別,重點學習偏向于你還比較陌生的知識,這樣可以避免盲目的復習。
我之所以說數學要靠平時練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通過平時的鍛煉,你可以提高你的計算速度。千萬不要小看小學生做的那些算式,如果你在高考中,沒有精確快速的計算,那你就失去了一部分優勢,畢竟數學考試一貫都是時間很緊的。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