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一直在淅淅瀝瀝地下著秋雨,記者按約定時間趕到北京翠微百貨四層的露絲卡專柜時,沒想到迎面如期趕來的是一位50來歲的女士,面帶微笑、和藹可親的她怎么也沒法讓人將其和美國大型企業總經理劃起等號。她就是美籍華人,美國天力國際商業集團總經理楊力。更意想不到的是,她還是美國露絲卡(WOODSILK)木纖維技術專利發明人。以木纖維為原料的露絲卡品牌可以說得上是低碳生態紡織領域的先行者,而她,也無疑是低碳經濟的踐行者。
簡單交談之后才得知,楊力于25年前自費赴美留學,憑借自己的專業功底和苦心鉆研,在行業內闖開一片天地。1995年,她率領團隊發明了新型木纖維,并于1999年獲得了美國專利,隨后獲又得了中國新型實用專利。她在商業上的天賦和辛勤耕耘,使得美國露絲卡木纖維品牌幾年之內便成為美國市場上功能性生態健康貼身服飾與家紡產品領域的知名品牌和銷售冠軍。目前,楊力同時擔任湖南露絲卡生態紡織有限公司(中美合資)總經理,在中國全面推廣美國露絲卡木纖維。
低碳生態紡織深受美國青睞
時下,低碳經濟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潮流。而“低碳紡織品”、“生態紡織品”也成為紡織行業里一個時髦的詞兒。紡織行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企業轉型與創新成為必由之路,產品低碳化將是紡織企業的新趨勢。
談到生態紡織品,木纖維頗具代表性。而以木纖維為原料的露絲卡品牌可以說得上是生態紡織領域的先行者。提及她的發明——露絲卡木纖維,楊力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木纖維具有區別其他纖維的天然功能,使得產品具備易去油、易去污、易清洗、抗菌、柔軟、透氣、吸濕和防臭等優良特性,深刻影響著歐美生態健康服飾與家紡市場。用這種木纖維生產的服飾產品,具有天然環保和增進健康的獨特功能。”她告訴記者:“露絲卡產品的環保功能不僅僅表現在原料方面,更多是的紡織品織造、染色和后整理等多個方面。例如,在原料上,其采用種植速成林作為原料來源,林木砍伐后再種植,就不會破壞生態環境;它無污染,樹木生長過程中無需使用化肥、殺蟲劑等;其產品夠自清自潔,可減少洗衣粉等清潔劑的使用,從而減少對水源的污染;容易清洗,用水量少,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用水;產品廢棄后可以自行生物降解,無垃圾污染。”
她還介紹說,在美國,“露絲卡”已經成為NBA等眾多體育明星、商界精英和政界要員享受日常生活首選的生態服飾與家紡產品,從而也使得這一品牌成為美國市場上有較高聲譽的功能性服飾與家紡類知名品牌。“露絲卡深得NBA球星們的喜愛,賽場上他們穿著阿迪、耐克等贊助商的品牌,賽事結束后他們馬上換上露絲卡。”這些NBA球星們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花錢購買露絲卡木纖維的襪子、內衣、毛巾和睡衣等產品,并且還與楊力成為十分親密的朋友。
紡織品市場呼喚低碳產品
在談話席間,楊力還讓同在翠微商場的湖南露絲卡生態紡織有限公司北京地區總代理總經理唐露拿過一雙襪子讓記者真實感受一下。記者用五指撐開襪子,能夠隱隱地看見掌心,貼在臉上,感覺到十分舒適柔軟。“這只是通過觀察,而你穿著幾日后襪子依然這樣,不會像一般襪子穿幾日后就能‘站著’。能把我的襪子穿出臭味來,我賠10雙!”楊力說話時臉上難以掩飾出那種淡定而從容。正是源于對露絲卡木纖維卓越功能和環保性能的自信,她真切地希望能夠把這項在美國研發的、極具生態環保、健康舒適特性的產品帶到祖國的尋常百姓家。“我們國家的紡織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人們的綠色觀念遠沒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我們真是很需要生態紡織品、低碳紡織品。因此,我希望把產品和理念送到國內,在提升大家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為后代創造天然、健康的生存環境做點貢獻。”
楊力說,創立起該品牌后,美國天力國際商業集團積極尋求合作廠商,大力發展這一產品。2008年,露絲卡品牌以中美合資的模式進入國內,由美國天力集團與湖南金鷹服飾集團共同注資成立的中美合資公司——湖南露絲卡生態紡織有限公司,獨家經營美國露絲卡系列產品,并根據中國市場的特色和消費需求,全面整合設計、生產多系列高品質的功能性生態健康貼身服飾與家紡產品。由此,她也有了另一個身份:湖南露絲卡生態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主要從事以露絲卡木纖維為原料的功能性健康服飾及家紡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經過半年多的前期準備,露絲卡木纖維紡織品在2009年4月份以專賣店、百貨專柜等形式閃亮登場。在剛過去的一年里,露絲卡取得了可觀的品牌效益,在國內通過零售的銷售額就達到2000萬元人民幣。此外,還有數量很大的團購份額。而且,其銷售網絡也正在形成之中。唐露補充說:“產品價格并非很高,都是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起的,而且顧客的回頭率非常高,幾乎為120%。”露絲卡發展起來了,率先主動把握了我國向環境友好型社會轉型的趨勢,“健康”、“環保”、“綠色”、“生態”、“低碳”,這些流行詞語,都凝聚在露絲卡品牌的一雙雙襪子里、一條條毛巾上。
紡織企業要“創匯”與“創益”雙手抓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紡織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可是,中國紡織工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向逐步顯現,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如果歐美國家在2020年前后實施碳關稅政策,就可能對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低碳紡織品的發展,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的實質是技術問題,而材料不是問題。因為低碳體現在紡織品原料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后期整理和使用是很重要的環節。發達國家很注意資源的保護,例如在美國,一般好的產品根本不出口,日本也是一樣。而我國企業往往過分強調創匯,就把資源性產品都出口到海外。可是由于耕地的減少和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穿和吃一樣都會面臨嚴重的資源問題。我們這么一個人口大國,一定要看重自身的長遠利益。紡織行業就應加大發展先進技術,研發高科技的產品,不能總出口原料型產品,更不能只做單純的代加工。應該像美國一樣,形成品牌,到海外進行貼牌生產。”
2005年,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之后,中國紡織品服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產能得到充分的釋放。中國的紡織出口企業看到了出口能夠創匯,也盯住了創匯,可卻忽視了“創益”,就是說忽視了長遠利益。紡織服飾企業需要超越短期利潤至上的急功近利心態,樹立創造綠色品牌的長久信念,通過轉型,在轉型中持續創新,是紡織服飾企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這需要紡織服飾企業開發新的業務模式,為后繼的實踐創造平臺。她再次強調:“‘創益’不是口號,是我們的民族企業的責任,一定要把資源留在國內,留給后世子孫。”
此外,她還建議國內的紡織企業,要從低碳理念出發,勇敢地擔起踐行低碳的責任,把這一理念在具體生產中實踐。雖然這個轉變需要冷靜的思考和判斷,但可以看到,
“功能”和“環保”在紡織面料中的地位日趨明顯,企業要注意從流行趨勢人手,在原料選配、印花工藝和后整理等生產流程中,為低碳找到“落腳點”。而作為整個紡織行業,應按照市場的要求,調整發展方向,推進低碳經濟,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