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舉國關注,而且牽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一場礦難救援讓智利成為世界焦點。北京時間10月13日11時,智利礦難首名礦工升井,在現場待命的三一重工智利公司工程師郝恒操作著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率先鳴笛慶賀。正是這次救援,使得三一重工的起重機贏得了世人的矚目,更是它,創造了一個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制造”品質的機會。
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周福貴介紹說,有“神州第一吊”之稱的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是參與智利礦難現場救援的兩臺設備之一,也是唯一來自亞洲的機器,三一集團智利分公司服務工程師郝恒也是救援隊伍中唯一的亞洲人。當得知三一的履帶吊被選中參與智利礦難的救援工作時,三一重工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傾公司之力,全力以赴參與救援。同時派出三一海外總經理張重科,并帶領兩名技術專家攜配件緊急趕赴智利并現場指揮;三一秘魯分公司服務工程師劉國勝也趕到救援現場協助郝恒。當時,郝恒及三一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經過仔細勘察和計算,初步選定了兩個起吊工作點。經過郝恒多次調試與測驗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一直在礦難現場隨時待命。
8月5日,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圣何塞銅礦發生塌方事故,33名礦工被困于700米深的地下。智利政府在制定救援計劃時,選中了兩套方案:第一套就是使用履帶起重機起吊,第二套方案是采用卷揚機下井救人。而第一套方案中的機器,正是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
當初由智利礦業部牽頭的救援小組公開對外征集救援方案,智利三家最大的吊裝企業接到了政府的邀請,其中Burgur公司就是三一重工的海外客戶,該公司曾在2008年購買過三一重工的起重機。在該公司的推薦下,智利政府派出專家團對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進行了考察和評估,由于在現場操作、施工記錄和技術標準等各方面均表現優秀,這臺素有“神州第一吊”之稱的起重機最終憑借優越的性能、良好的質量、完整的施工記錄和操作的穩定性擊敗了另外兩大國際品牌,被智利政府確認成為唯一進入救援現場的大型吊裝設備。“人命關天,情況緊急,智利救援小組看重的是使用效果而非品牌。”
采用三一重工履帶起吊需要鋪設624米的支護鋼管,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在鉆井過程中發生二次坍塌,從而使救援工程有更好的安全性。當時最主要的困難是也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救援膠囊(即救人用搭載艙)”能否順利通過井深100米下的一處拐點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在升井過程中,“膠囊”和通道內壁會產生巨大的摩擦力,同時起重機自重超過330噸,也將給管道內壁帶來巨大壓力。如果通道內巖層在巨大壓力下出現脫落和碎石,很可能會卡住正在升落井的“膠囊”,導致救援行動無法順利進行甚至被迫中止。按照正常的救援方案工作流程,只需要2~3天,設備就可進入一級待命狀態,隨時展開救援。
不過在實際鉆井時,鋪了56米管道后,救援人員發現井下巖石構成較為理想,無需繼續鋪設鋼管,直接使用卷揚機沒問題。且考慮到卷揚機速度快,最終采取了較為節省時間的卷揚機營救方案。但是,郝恒和他駕駛的“大家伙”并沒有因此而釋下負重,更不敢掉以輕心,而是堅守在礦井旁。也就是說,一旦卷揚機出現問題,使用三一重I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就是唯一的替代方案。在等待的過程中,他還通過手機短信更新微博,第一時間向國內通報救援的最新進展。地面上所有的救援人員都在一起喊著口號互相鼓勵加油,以祝福井下的兄弟們平安獲得救助。
9月22日,三一重工一接到智利政府通知確定參加救援,馬上就開始對當時還在圣地亞哥的設備進行方案預演,10月3日就將設備運到現場,10月6日即完成吊臂組裝,整個進程非常迅速。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在沙漠的艷陽下,漆成鮮亮中國紅的三一自主設計、研發、制造的履帶起重機部分零件,被6輛卡車組成的車隊送往智利礦難救援現場,準備參與33名被困礦工的最后救援工作,現場歡呼、掌聲不斷。守候兩個月之久的被困礦工家屬看到車隊激動萬分,他們手持智利國旗和圣母像,唱起為礦工們鼓勁的自創歌曲《加油礦工們》,為家人祈求平安。10月12日,智利礦難營救進入倒計時。最終救援行動定于13日零點(北京時間13點)全面啟動。盡管使用卷揚機,但三一重工的“神州第一吊”一直就待在井邊隨時待命,一旦使用卷揚機出現問題,三一的設備將成為唯一的替代方案。郝恒抵達后,經常有當地人送來巧克力和水,還有人豎起大拇指夸獎說中國的起重機“非常強大”。
當地時間10月13日11時2分,智利礦難首名礦工31歲的阿瓦洛斯開始隨救生艙上升,全程待命的三一重工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在中國工程師郝恒的操作下率先鳴笛祝賀,引起現場一片歡騰。救援一直在繼續,郝恒也隨時在微博上更新救援進展,直至手機沒電。到了下午,已經有7名礦工順利出井,救援持續了一個晚上,但是大家一直都很興奮,也不太覺得累。10月14日,隨著最后一名礦工路易斯·烏爾祖阿的成功升井,被困長達兩個月之久的33名智利礦工全部獲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周福貴還表示,能夠參與這次救援,不僅將提高三一重工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讓全世界人民都了解中國制造品質的機會。執行此次起重任務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性能優越,有“神州第一吊”的美譽,曾獲得上海科技博覽會金獎,在電控、力限系統、液壓裝置等方面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它還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口到南美洲地區最大噸位的履帶起重機。“盡管方案改變,但我們產品擺在那兒就是一個證明:中國品牌走向了海外,中國制造敢跟世界叫板!”
故事不僅于此,“神州第一吊”參與國際救援早有先例:2007年7月,一艘重達6000噸的輪渡在北愛爾蘭駛向英國希合姆港口途中遭遇巨浪擱淺與沙灘,隨后,英國安德森起重機租賃公司使用SCC500型履帶起重機參與救援,重擺傾斜至輪船右側船舷的汽車、卡車和集裝箱。良好的性能吸引了英國的買家,2007年10月,安德森便從英國代理商沃森和希爾豪斯公司購買了履帶起重機,成為英國第一家擁有三一重工履帶起重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