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上老牌婚戀節目《相約星期六》開播600期
從年初開始,各地衛視輪番推出婚戀類節目,但部分節目為了博取高收視,放任拜金主義、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引起不少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和觀眾的擔憂。
9月9日,“中國電視婚戀節目如何健康可持續發展——暨《相約星期六》開播600期研討會”在滬舉行。
《相約星期六》制片人趙妃蓉表示,1998年以來的13年間,節目共吸引了7000多人參與,促成了300多對夫婦,出生了100多對相約寶寶。節目在堅持“三真”的原則上不斷與時俱進,“變的是節目的環節,不變的是節目的宗旨,始終堅持服務性、真實性,為男女嘉賓提供一個健康、綠色的交往平臺。”《相約星期六》節目形式新穎的 “外場連線”“愛情團團轉”“老爸老媽相親團”等板塊,充滿了情感張力,深受觀眾歡迎。
研討會上,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副秘書長張聰直言,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速,宅男、剩女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因此我們需要像《相約星期六》一樣的健康向上的婚戀節目。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則以“真正成功”來概括和展望《相約星期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與一些所謂的婚戀節目通過嘉賓的出位言行博得收視率不同,《相約星期六》以真情、正氣打動人,某些婚戀節目雖然取得了收視佳績,但是在口碑上卻沒能獲得相對應的佳績,《相約星期六》不斷加強服務的功能性,不以博眼球經濟為目的,是真正地觸及心靈,成人之美。希望它能成為其他婚戀節目的表率。”
上海交通大學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謝耘耕在研討會上說:“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膨脹,在玫瑰與面包的博弈中,面包占了很大的位置。這在很多電視節目中已經說得很坦白。《相約星期六》能夠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在于它的真誠和品位。有觀眾說《相約星期六》最讓人難以抗拒的是含蓄美。另外,一個電視節目要長遠地走下去,必須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堅持高品位。作為大眾產品的制造者,電視傳播者有責任提供健康的產品。”
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SMG主持人曹可凡將《相約星期六》中的戀情用三個‘純’來概括,即純真、純美、純愛,很樸素很干凈。他認為,《相約星期六》的成功,取決于三個C: credit(信譽度)、communication(交流)、comfortable(舒適)。
談及《相約星期六》的未來發展,與會專家建議,保持既有優勢的同時,“相約”的平臺可以延伸得更大、更廣,可以嘗試打造產業鏈,為更多人提供尋愛的可能。
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滕俊杰在總結發言中說到,《相約星期六》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存的關注,未來還將有30億人要涌入城市,現在城市里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情感的隔閡,交流甚少,電視媒體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個責任;《相約星期六》還體現了電視的尊嚴,把握了人性,把握了時代的需求,把握了年輕人積極向上的愿望和交友的理想。他同時也提出,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如何不被娛樂至上所左右,如何在娛樂這條路上走出精彩,走出電視的一條新路,還需電視人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