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這項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資金的注入與支持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但在我國目前農村經濟利潤空間小的態勢下民間資本很難主動參于運作。在這種狀況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注入對新農村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農村信用社為主的農村金融資金注入就顯得尤其重要。
[ 關鍵詞 ] 新農村建設 農村信用合作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按照《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這既對新農村做出了全景式描繪,指明了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方向,也指明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這個目標任務的實現過程中,必須要分清主次,采用漸進方式來建設。首先是發展生產、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生活富裕起來,才能去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其它方面,也才符合當前我國農村的具體實際。農村信用社是“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的地方集體金融機構,它的性質決定了它與“三農”緊密相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本質上是解決“三農”問題,因而農村信用社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緊相連的。由于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中的特殊性,掌握和發掘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一、農村信用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新改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諸多的配套措施,資金的注入與支持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農村信用社是“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的地方金融組織,其性質和政府所賦予的職責決定了它是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橋梁。在目前農村金融結構下,也只有農村信用社有小額信用貸款能夠直接面向農戶,也只有農村信用社資金的“三農”定向投入能保證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有效需求。以下是具體的措施方法:
一是形成多元化吸儲格局,增強新農村建設資金實力。農村信用社要增加對“三農”建設的有效投入,要拓展資金的組織渠道,避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在資金的組織過程中。政府應給予信用社強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在財政性資金、政府性質的資金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資金的存放上給予偏向。
二是拓寬信貸服務品種,增強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目前信用社的支農方式比較單一,沒有針對不同的經濟環境和不同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制訂出有實用性、有針對性的信貸品種,切實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
三是改進信貸管理機制,保證有足額的支持資金。信用社要至上而下改進現有貸款的管理方式,在基層社的審批權限上、信用貸款的額度上、貸款的后期管理上等方面加以改進,使之與農民的信貸需求相適應。
四是創建農村信用環境,保證建設資金的良性循環。信用社應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道,開展“信用工程”建設,倡導誠實守信社會風氣,打造區域性誠信環境,使支農資金能夠做到“大膽放出,放心收回”,達到資金的循環運用,既保證了信用社的資產質量,又保證了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再投入。
二、改善對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服務的方式
一是加強法律和政策引導,增加農村信貸資金供給。由于農業屬于生產收益低、抗風險能力差的弱勢產業,特別是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水平較低,單純依靠市場調節必然引發資金外流,建設新農村資金供需矛盾只能越來越突出,為此,建議盡快出臺金融支農有關法律和政策,依靠法律和政策引導推動建立農村信貸穩定增長機制。
二是加快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目前,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較少。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戶的貸款需求不斷擴大,單純依靠農村信用社提供金融服務,供需矛盾只能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議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鼓勵各方面資金參與農村金融服務,構建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體系。
三是繼續深化改革,提高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功能。在目前的農村金融市場格局下,農村信用社仍是金融支農主力軍。建議繼續推進農信社改革,增強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的實力。有關部門要引導信用社繼續推進信貸管理體制改革,簡化相應的貸款手續,適當調整貸款期限和貸款方式,盡可能地滿足符合貸款條件農民的貸款需求。加大業務創新,適當增加小額信貸品種,引入小額消費信貸、小額創業信貸等,擴大農戶選擇范圍。根據農戶貸款需求的季節性特點,合理組織貸款營銷和資金調度,在充分保證農戶種養業等基本生產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加強對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農產品加工運輸等有助于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方面的貸款支持。完善貸款定價管理機制,改變過去簡單的實行統一浮動幅度的利率定價方式,根據借款人償還能力和信用記錄等,實行有差別的利率政策,切實降低農民貸款成本,支持農民生產致富。
四是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加大對農業保險的宣傳和推動,積極發展農村人身保險等保險品種,提高農村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發展政策性保險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的商業性保險、合作互助保險、引進經營農業險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等保險機構的發展,進一步加強農村保險服務體系建設。
五是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輿論宣傳,強化各級政府主導作用,建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機制,為資金向農村聚集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建議繼續推進“信用鄉(鎮)、村、戶”建設,逐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加快農村征信體系建設,逐步將農戶信用狀況納入征信體系,建立健全農村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推動改善農村信用環境。
參考文獻:
[1] 景建國:淺談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中國貿易報.2009
[2] 衛華: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及建議.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7
[3] 趙陽:信用社如何支持新農村建設.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