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0年4月26日,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Sander Levin表示,中國必須讓人民幣有顯著的升值,否則美國將采取行動。此番語言顯示匯率議題所造成的緊繃關系仍相當嚴峻.本文通過人民幣升值對經濟影響的分析,提出了應對策略,并認為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要避免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轍。
[ 關鍵詞 ] 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問題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一直是熱點話題。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后,人民幣升值這一問題又一次的浮現在人們的眼前,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作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既會給中國的老百姓帶來福祉,但同樣會帶來弊病。而且,弊病遠遠大于福祉。重要的是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不僅有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經濟朝著實現千年計劃的方向發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教授曾歸納了人民幣升值可能產生幾項惡果:第一,延緩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過程;第二,外國投資下降;第三,經濟增長率下降;第四,惡化就業形勢;第五,導致中國通貨緊縮的壓力;第六,造成貨幣政策不穩定;第七,導致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產生消極的影響。他給中國政府的忠告是:“允許人民幣小范圍浮動。但是,對匯率進行任何大幅度的調整,使人民幣出現大幅度的升值在目前情況下都對中國不利,因為這會給中國帶來方方面面的損失,會減少外國在華的投資,也會在中國西部以農業為主業的地區引起通貨緊縮,而且可能會使中國雙位數的GDP增長率降低一半。”他還明確表示,人民幣不應大幅升值,因為這對中國經濟非常有害,會給中國帶來災難性后果。
人民幣升值對金融的影響,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在放開資本市場之前,政府首先需要加強金融監管系統的建設。如果在這之前放開匯率,即使只是放寬人民幣浮動的范圍,它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對中國國內的商業銀行。目前人民幣匯率可波動的幅度很小,所以央行可承擔了所有的匯率調控任務。但當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化時,國內商業銀行必受其害。金融學者麥金農教授曾表示,“若人民幣放開浮動范圍,即使只是2%,也足以使央行承擔的匯率風險轉移到商業銀行身上。” 日本在這方面走的老路值得我們借鑒,日本在1949-1971年之間將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360日元。這段時期日本GDP年均增長率為9.5%,生產率每年提高9%,工資水平每年上漲10%。而在日元升值以后,這個良好增長的態勢也就被打破了。目前中國的情況也是類似,這十幾年來,中國每年的生產率提高速度為9.5%,工資水平上漲的幅度為13%。所以作者認為,中國首先要做的是完善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減少人民幣升值對本國金融的影響。短期來說,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作者也主張現存的人民幣匯率體系應導入更多的靈活性。就像昔日布雷頓森林體系那樣,如果中心匯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小的浮動區間,這將是無害甚至是有益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擴大人民幣浮動范圍,將有助于商業銀行有足夠的邊際利潤來處理大部分外匯交易清算。這樣,中央銀行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處理原來繁雜的外匯清算。
對與就業,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于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國內競爭,為了擴大企業的出口,使得企業不惜血本,競相采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要以犧牲企業的利潤空間為代價,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這樣,最終會加大國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外資企業則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之一,外資增長放緩,會使國內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對于人民幣升值給中國帶來的上述危害,作者認為并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放任人民幣的升值,從日本泡沫經濟的慘痛教訓中,我們就可以嗅到我們經濟的未來: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采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而這一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美國政府成功地使日元步入10年的漫長升值期,日本經濟從此一躍不振。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萊德巴古斯登曾高興地形容說:“讓日本用自己的鍋烹煮自己”。在1985年9月-1987年底這段時間里,美元兌日元從1美元兌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兌121日元,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這也就是說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資產貶值了50%。據日本機構的統計,在1986年一1995年期間,“廣場協議”導致的日本對外凈資產的匯率損失累計約為3.5萬億日元。許多日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日本的出口企業也在美元升值時代將自己在出口中賺得的美元投資于美國國債,同樣損失巨大。
而今,現在的中國所處的位子跟曾經的日本所處的位子一樣,如果人民幣升值,則以美元表示的國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價格會持續上漲,經濟表面暫時的繁榮會引發泡沫經濟,使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如今,美國又開始鼓勵中國政府放寬人民幣浮動區間,讓匯率自由浮動以體現市場力量,鑒于日本的教訓,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在人民幣已經升值和繼續升值的壓力下,希望政府能頂住外界各個方面的壓力,一方面能夠制定正確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進一步修改加工貿易相關政策,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減少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再者,希望政府適度控制外匯資金流入,防止助推人民幣升值,防止因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引發金融方面的嚴重危機,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長。